哈爾濱工業大學:軍民融合 深度發展

2018-11-12 09:29:54|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丹丹|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開闢軍工技術向民用轉化新天地 哈工大:軍民融合深度發展

【頭條】哈爾濱工業大學:軍民融合 深度發展

“快舟一號”。哈工大提供

【頭條】哈爾濱工業大學:軍民融合 深度發展

哈工大負責設計研製的歐比特公司“珠海一號”02組5顆衛星。 哈工大提供

  今年4月26日12時42分,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一聲巨響震撼了大地,長征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拔地而起,猶如一條白色的長龍扶搖直上,直衝雲霄。此次衛星發射採用“一箭五星”的方式,成功將“珠海一號”02組衛星發射升空。由哈爾濱工業大學為珠海歐比特公司研製的這5顆遙感微納衛星的成功發射,不僅開啟了我國衛星商業化的新局面,也標誌著哈工大軍民融合邁上了新臺階。

  黨的十八大以來,哈工大深入貫徹落實國家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發揮自身在航天、國防領域的科研特色和優勢,把軍民融合融入東北振興當中,融入服務龍江經濟發展當中。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産業實踐等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在全國高校國家軍民融合領域發展闖出了一片新天地。

  以科技創新為引擎

  驅動軍民深度融合發展體系建設

  日前,記者來到了哈工大科學與工業技術研究院所在地——哈爾濱工業大學科學園,在一樓展廳內,東方紅衛星模型、風雲衛星模型、返回艙等一批軍民融合的特色展品呈現在眼前。“哈工大作為與中國航天事業共同成長的高等學府,在立足航天、服務國防、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使命指引下,形成了與生俱來的軍民融合特色。”該院常務副院長付強説,實踐證明科技創新是推動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第一動力和根本途徑。推動軍民融合發展,就要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引擎驅動作用,建立軍民融合創新體系。

  近年來,哈工大以國防科技創新和武裝裝備現代化為核心,在微小衛星總體技術、機器人技術、先進材料與製造技術、信息技術等領域,一批重大標誌性成果達到國際先進水準。

  在2014年8月3日雲南魯甸發生的6.5級地震中,“快舟一號”衛星緊急變軌到災區,快速規劃成像任務,20小時內成功獲取震區遙感影像,為災後黃金救援提供了寶貴信息。同時,“快舟一號”根據抗震救災應急需求,對災區進行連續15天的重訪,對威脅嚴重的堰塞湖進行持續監測。

  “‘快舟一號’是雲南魯甸地震救援期間唯一一顆實現針對災區連續15天重訪成像的遙感衛星。我們研製的‘快舟一號’‘快舟二號’作為我國具有快速響應能力的小衛星,在巴基斯坦阿瓦蘭地震、台灣地區花蓮地震、新疆于田地震等災害發生後,都及時實施了災情監測,快速獲取了災害信息。”“快舟一號”研發團隊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2017年5月5日14時許,首架國産大飛機C919在上海浦東國際機場4號跑道成功起飛。C919大飛機作為我國首款按照最新國際適航標準,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幹線民用飛機,經歷了漫長的研究歷程。哈工大先進焊接與連接國家重點實驗室承擔了C919大飛機鋁合金機身鐳射焊接技術及裝備研究。該實驗室研究成果也曾應用於長征五號、長征七號發動機噴管焊接中。

  一大批軍民融合技術成果正源源不斷地從哈工大的實驗室産生。

  拓寬産學研合作之路

  開闢軍工技術向民用轉化新天地

  哈工大在保障國防科技創新不斷發展的同時,堅持國防科技與工業體系融合發展,聚焦航天強國、製造強國等國家戰略,以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支撐兩化深度融合及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為著力點,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

  “為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區域經濟發展,哈工大與省政府于2013年共同組建了黑龍江省工業技術研究院。”付強説,“近5年來轉化了大批科技成果,孵化了122家科技型企業,其中33家企業圍繞航天、國防需求開展業務,轉化生成民用産品20余類,100多個型號。”

  哈爾濱工大海卓智慧成形科技有限公司技術成果曾應用於神舟七號飛船、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等的內高壓成型技術。隨著軍民融合腳步加快,該公司面向汽車副車架、儀錶盤架等零部件生産進行産業化應用,已成功應用於一汽、上汽等8個自主品牌轎車20個車型的零部件批量生産,並拓展到國際品牌轎車,累計裝車500萬件。

  為更好地落實國家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哈工大在發揮自身科研優勢服務龍江經濟發展的同時,還積極走出去,尋找和産業優勢的有效融合。2017年8月24日,“哈工大順義軍民融合創新産業園”在北京臨空經濟核心區創新創業示範基地正式啟動。“産業園匯集了哈工大機器人技術與系統、特種環境複合材料、軍民兩用衛星等一流技術創新平臺和哈工大金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機器人集團、軟體工程公司等一流科技企業,將催生一批戰略新興産業、聚集一批創新資源,形成全要素、多領域、高效益的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格局,走出一條以軍民深度融合為特色的創新跨越發展之路。”付強説。

  “十二五”以來,哈工大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等地區開展科技項目近9000項,哈工大機器人集團、哈工大焊接産業集團、哈工大大數據集團、哈工大環境集團等一批有規模、有品牌、高競爭力的企業相繼成立,博實公司、奧瑞德公司、哈工大軟體公司成功上市,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産業化向高産出、高效益快速發展,服務國民經濟主戰場的作用日益增強。

  教學科研“潤物無聲”

  軍民融合人才小荷才露尖尖角

  人才強則事業強,人才興則國家興。建設軍民融合創新體系,必須牢牢把握人才這個第一資源。一直以來,哈工大十分注重軍民融合領域的人才培養,並取得了豐碩成果。

  “在以前,大學生很難直接參與到航空航天這種與國防事業相關的工程中。哈工大軍民融合的發展戰略打破了這一壁壘,給了我們在學校裏就能參與航天器設計研發的機會,讓我們切身體會到航天事業的艱辛,也感受到航天任務成功的喜悅。”哈工大紫丁香微納衛星團隊成員奚瑞辰説。

  哈工大航天學院院長曹喜濱告訴記者,圍繞“科研服務於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目標,2012年,哈工大成立了國內首個由學生參與設計、研製、調試與應用的微納衛星團隊。團隊包含了航空宇航與科學技術、力學、計算機技術、控制工程、機械工程、通信工程、電氣工程、熱能工程等8個學科的40多名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

  紫丁香系列微納衛星項目,自2011年開始先後研製出“紫丁香二號”和“紫丁香一號”並成功發射,“該系列微納衛星的研製與管理方式,以學生學習成效為導向,有助於提高辦學品質,增強創造活力,為培養航天專業相關學科高層次人才提供了一條全新的路徑。”曹喜濱説。

  多年來,哈工大堅持按照《兵役法》《國防教育法》和加強新形勢下國防教育工作的有關精神,推進《天空之眼——現代遙感技術》《高超聲速與星際探索飛行器》等課程建設。2016年,哈工大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光學工程等10個學科獲批“十三五”國防特色學科,成為申報高校中獲批學科數最多的高校之一。哈工大相關負責人表示,國防特色學科的設立,將鼓勵和支持更多的學生參與基礎研究項目、工程應用項目,全方位提高學生的軍民融合思維、組織管理水準和綜合執行能力。

  哈工大相關負責人表示,學校將繼續堅持“面向國際學術前沿、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國民經濟主戰場”的原則,立足航天,服務國防,以適應國家需要、服務國家建設為己任,為國防和經濟發展輸送優秀人才,為航天、國防技術跨入世界頂尖行列爭做貢獻,為區域經濟建設和東北振興肩負起時代擔當。(見習記者 孫銘陽 記者 趙一諾 衣春翔)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