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台河高站位引才優環境留才建舞臺用才

2018-11-21 14:39:41|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丹丹|責編:劉徵宇

  “七台河政治生態好、經濟生態優、自然生態美,是年輕人創業的沃土、施展抱負的搖籃,誠摯歡迎黑大學子到七台河展示才華、實現價值、成就夢想。”今年6月6日,在黑龍江大學,七台河市委書記楊廷雙向莘莘學子發出了真誠邀請。

  國以才立,政以才治,業以才興。今年以來,七台河市始終把人才資源作為第一資源來抓,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以及省、市委全會精神,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全面深化與高等院校、科研學院、省工業技術研究院所的對接合作,先後與黑龍江大學、東北林業大學、省科學院、省工業技術研究院等20余所省內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拓寬了各類人才引進渠道。市委書記楊廷雙帶領該市各部門幹部、民營企業家多次走進省內高校、科研院所,為人才和用人單位“牽線搭橋”。

  黑龍江大學文學院學生王俊丹作為七台河籍學生代表,參加了“七台河市委書記走進黑龍江大學宣講”活動。在活動中,她與來自家鄉的黨政幹部共聚一堂,聆聽七台河近年來的發展變化,分享自己的求學經歷。

  “希望你們常回家看看。”楊廷雙希望以王俊丹為代表的龍江學子能夠關注七台河、宣傳七台河、紮根七台河。兩個月後,王俊丹帶著她的小夥伴們如約而至。這些來自不同高校、所學各異的七台河學子們深入七台河市園區、企業、項目建設現場,看變化、看發展,談感受、談未來。大家紛紛表示,作為龍江新時代大學生,一定要當好家鄉的宣傳員,聯繫動員更多同學和校友更多關注七台河、走進七台河、投身七台河各項事業發展。

  常格不破,人才難得。近年來,七台河市委市政府面對日趨激烈的人才競爭形勢,敢於打破藩籬,大膽改革創新,先後研究制定了《全市人才隊伍建設五年規劃》《市級領導聯繫引進人才的意見》《七台河市引進特殊需求人才的意見》《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選調生工作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意見,為新時期七台河市人才工作強化了頂層設計。

  每年列支500萬元人才專項資金,及時兌現人才津貼待遇;新建500套青年創業公寓和90套高層次人才公寓,全部免費讓人才居住;為引進高層次人才,配備醫療專家顧問,妥善安排家屬就業、子女入學等事宜……一項項“真金白銀”的人才政策和“拴心留人”的服務舉措進一步增強了七台河市引才的“硬實力”。

  10月3日,七台河市委副書記、市長賈君深入人才公寓建設現場,了解公寓建設情況。這一舉動不僅溫暖了人才的心,更體現了市委市政府讓人才安心、安身、安業的決心。

  如何讓引進人才安身、安業、安心?七台河市給出的答案是用感情留人,用待遇留人,最關鍵的是用事業留人。

  今年以來,七台河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同志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人才工作。特別是在今年6月9日召開的全市引進人才座談會上,市委書記楊廷雙與各行業各領域的引進人才座談交流。會上,楊廷雙對全體參會人才派了“任務”:“今天大家每個人都要發言,談一談自己的工作心得、體會和對人才工作的意見建議,暢所欲言。”

  “希望能有更多學習進修的機會。”“建議在職稱評定上對基層一線的專業人才有所傾斜。”“我們這批夥伴們還有不少是單身,希望能多組織一些聯誼活動。”……在3個多小時的時間裏,30余位引進人才代表逐個發言,講心得、談體會、提建議、話未來。楊廷雙邊聽邊記,不時插話詢問。對能夠立即解決的問題,楊廷雙要求與會相關部門負責人馬上安排,著手辦理;對共性問題,楊廷雙表示召集相關部門認真研究,儘快拿出解決方案。

  提升引才“硬實力”,優化留才“軟實力”,才能激發人才幹事創業的“強動力”。

  為有效提升人才隊伍素質,做到人崗相適,七台河市委市政府科學制定培養計劃,以《七台河市人才隊伍建設五年規劃》為統領,制定出臺了《七台河市人才能力素質提升實施方案》,明確了全年培養目標任務、重點內容和推進措施,並計劃用3年時間對黨政人才、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六支人才隊伍全部輪訓一遍;同時,在互派幹部挂職交流、人才培訓和共享等方面加深合作,全面提升我市各類人才的“含金量”。

  經濟開發區(高新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趙水杉來七台河工作僅僅兩年多,就完成了從一名挂職幹部到七台河人的轉變,積極利用在高校工作時積累的資源,在推動校地合作方面發揮橋梁紐帶作用;特殊專業人才張利增懷著對家鄉的濃厚感情從上海回到七台河,成為繼孟慶余、馬慶忠之後,七台河市短道速滑第四代教練;張婧老師來到七台河市第一中學後,承擔高三學年的數學任務,無怨無悔,辛勤付出,教出的學生薑陽、馬中駿在2017年高考中雙雙考入清華大學……

  如今,在轉型振興道路上奮力前行的七台河,一大批引進人才正在成為各行各業的佼佼者,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展現新作為,創造新業績。(遲向宏 高月瑩  記者 文天心)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