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牛”代耕牛黑土變糧倉

2018-12-11 09:54:21|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丹丹|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鐵牛”代耕牛黑土變糧倉 我省農業機械化水準高出全國平均30個百分點

  改革開放40年來,黑龍江省農業機械化走過崢嶸歲月,以不懈的耕耘在黑土地上繪就壯美詩篇。目前,黑龍江省農村綜合農業機械化水準達到96.8%,比40年前提高57.9個百分點,高出全國平均30個百分點;大型農機裝備擁有量全國第一,農機利用率全國第一。成為全國農業機械化排頭兵,黑龍江省當之無愧。

  發展農業機械化,以拖拉機等農業機械替代牛馬耕作,將農民從面朝泥土背朝天,彎腰曲背幾千年的繁重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使農業生産率比40年前提高了近4倍,保證全省各地在10天內完成農業春種和秋收,把種子播在“腰窩裏”,糧食收穫在正當期。

  農業機械化成為全省糧食增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堅強基石。近10年來,全省農村農機總動力以近10%的速度發展,與此正相關,糧食産量以每年20%的增速實現高産。

  農業機械化的發展,實現了農業耕種優質高效,讓農業科技落地生根,使精量播種技術得到百分之百的實施,做到了節種、密植、苗齊苗壯。使全省每年有5000多萬畝耕地得到深松整地,被打造成抗旱防澇的良田。

  農業機械化成了我省綠色有機農業的支柱。機械化深耕的土壤改良、農家肥的機械化製造和施用、水稻覆膜機插秧控制雜草,一項項環保高效的機械化技術正在龍江大地推廣應用。

  農業機械化讓農業“三減”(減化肥、減農藥、減除草劑)成為現實。近幾年,我省採用農機裝備實現大豆玉米種植的精準定位施肥,水稻機械化插秧的測深施肥,使肥料使用量減少10%;採用高速覆膜機插秧實現了真正的有機稻生産,不用再施一滴藥;高效植保機械和植保無人機的應用,極大提高了施藥效率,減少了施藥量。

  農業機械化成了秸稈綜合利用的助手,成為我省藍天保衛戰的第一生力軍。

  機械化翻埋、碎混、覆蓋秸稈還田技術模式,在保證糧食産量的前提下,提高土壤肥力,降低生産成本,實現兩翻一免的科學輪作,已經形成了適應北方玉米大豆水稻産區先進的生産模式,在龍江大地上普及。

  農業機械化成了我省農業結構調整的有力保障。馬鈴薯、甜食玉米、圓蔥等大地蔬菜的機械化栽植收穫,漢麻、高粱等經濟作物的收穫,每一項農業機械化技術都帶來了可觀的農業生産效益。

  農業機械化打造了現代規模種植的典範,推進了現代農業化的進程。目前,全省現代農機合作社數量達到1481個。這些合作社實踐著土地入社、全程代耕、社會化作業服務的高標準農機作業。

  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巨大投入和政策引導,成為龍江大地農業機械化發展的堅實保障。近10年,我省農村農機化投入363.7億元,是新中國成立到2007年投入總和的2.26倍。(記者 黃春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