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土地上感受“中國飯碗”新變化

2019-03-12 17:06:42|來源:新華網|編輯:呂丹丹|責編:劉徵宇

  萬物復蘇的春天,有“中國飯碗”之稱的我國産糧第一大省黑龍江,到處是備春耕的熱鬧景象。

  記者採訪時發現,在這片黑土地上,“科技范兒”更加足了,“綠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優質種子更加“吃香”……

黑土地上感受“中國飯碗”新變化

  黑龍江省黑河市嫩江縣一展館展出的農産品。王建攝

  “藏糧于技”:科技改變耕作

  “現在這拖拉機,在地裏不用把方向盤,都走得溜直!”在虎林市寶東鎮太興村,虎林市金健農業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文勝很是得意。

  在合作社院裏,數臺大型農機具已檢修好,再過一段時間便可在春耕中派上用場。登上一台拖拉機,駕駛室內各種按鈕、拉桿讓人眼花繚亂。李文勝給記者演示起衛星定位功能,一邊介紹:“這個螢幕就可以顯示這臺拖拉機的位置情況,比如我們要求播種間隔18釐米,那前後絕對差不了,保證精量播種,比以前小四輪播種效果強多了。”

  除了衛星定位大農機,李文勝還誇耀起了合作社近年購進的一台自動噴灑農藥無人機:“以前打藥得雇四五個人,現在就用一個人,在地頭拿手柄控制就行,沒藥了無人機還能自動返航。”

黑土地上感受“中國飯碗”新變化

  虎林市金健農業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裏的水稻自動插秧機。苑欣芳攝

  科技的力量正改變傳統的備春耕方式。過去水稻催芽,農民都是在自家屋內用塑膠布、棉被捂住種子,費心勞神,且出苗慢、出苗率低。如今,水稻智慧化催芽在黑龍江已廣泛推開。

  在雞西市雞東縣金達萊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合作社理事長李永男領著記者參觀其水稻智慧程式控制催芽車間:“瞧,每個箱體內有多個感溫探頭,探頭采集的數據傳輸到顯示儀上,然後再傳到電腦上,工作人員在電腦邊就能控制箱體溫度,實現恒溫。”

  近年來,黑龍江持續向農業科技要産能,實施“藏糧于技”戰略。記者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了解到,全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7%左右,水稻智慧化催芽車間有1000多個。

  推進“三減”:唱響“綠色”發展

  在密山市密山鎮新河村,多座大棚正著手培育辣椒苗。“我們平常用的都是有機肥,採用噴灌和滴灌結合。綠色是必須的。”密山寶匯興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谷慧林説,通過打“綠色牌”,他們種植的辣椒供應國內知名辣醬生産企業,並遠銷韓國。

  春節過後,綏化市慶安縣久勝鎮久陽村村委會主任孫廣帶領村民來到哈爾濱市一家有機肥生産企業考察,預訂了4000噸有機肥。孫廣説,以前為了增加産量,不少農民患上了化肥農藥“依賴症”,隨著市場對高品質農産品的需求越來越大,他們開始使用有機肥,産“綠色糧”。

  黑河市孫吳縣樺林現代農機專業合作社通過輪作,在減少化肥的情況下,産量不降反增。合作社理事長吳德顯説,2017年種玉米的地塊,2018年種大豆,每公頃化肥使用量減少200多斤,去年大豆畝産量達到400斤。

  “以前我們注重增産,現在注重品質。”吳德顯説,綠色安全農業是今後的發展方向,今年還將繼續實施減化肥、減農藥、減除草劑的“三減”行動。

黑土地上感受“中國飯碗”新變化

  虎林市金健農業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文勝在展示具備衛星定位功能的大機械。楊喆攝

  近年來,黑龍江省通過推廣多種技術方法,全面深入推進農業“三減”。2018年,黑龍江省農業“三減”高標準示範面積達到3500萬畝,今年預計達到4000萬畝。

  優選“種子”:追求“品質”農業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産出好不好,種子很關鍵。記者調查發現,品種紛雜、育種能力弱等制約農業發展的狀況正在改變。

  在黑龍江省綏化市北林區秦家鎮秦家村,種糧大戶崔明在育秧大棚裏忙活起來。崔明説,與過去相比,要更加重視優質品種的選擇。

  春節過後,崔明就預訂了100多畝的“綏粳18”長粒水稻品種。“過去種植圓粒品種,國家收購不愁賣,現在要想賣上好價格,就得選擇優質品種。”崔明説,他和當地一家企業簽訂了水稻收購協議,每斤比市場價高出2毛錢。

黑土地上感受“中國飯碗”新變化

  這是密山市密山鎮新河村辣椒種植大棚裏的灌溉設備。新華社記者苑欣芳攝

  記者了解到,“綏粳18”具有産量高、品質好、抗倒伏的特點,因此越來越受到農民歡迎,黑龍江省推廣面積超過1000萬畝。

  大豆育種專家、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研究員李艷華剛完成在海南省的育種工作,回到黑龍江海倫市。“經常有農民來問,我培育的高産高蛋白品種産量如何,在哪兒能買到?”李艷華説。

  海倫市前進鎮自新村大豆種植戶付正武種了4000畝大豆,品種就是李艷華培育的東生7和東生17,畝産量達400斤,蛋白含量在40%以上。

  海倫市糧食局局長陳英健説,過去每到備耕時期,農民選豆種往往不知道選哪個好,如今大豆育種研發能力提升,有了更適合當地種植的品種,中科院海倫農業生態實驗站繁育的東生系列在海倫種植面積已達80%以上,成為黑龍江積溫帶主打品種之一。(記者 王建 楊喆 苑欣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