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大學生從畢業到就業“無縫連接”

2019-03-26 10:46:38|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丹丹|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我省大學生從畢業到就業“無縫連接”

  ■留省就業創業獎補資金三年發放近2億元

  ■啟動大學生就業創業智慧化指導服務平臺建設

  “我是學農業專業的,龍江的涉農企業給出的待遇很好,發展空間也不錯,雖然不是黑龍江人,但我想留在這裡工作。”25日,“才聚黑土·築夢龍江”省內企事業單位專場招聘會在東北農業大學舉行,東農應屆碩士畢業生何明向記者表達了想留在黑龍江工作的意願。在這場招聘會上,近170名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達成了就業協議,將留在黑龍江省工作。

  省教育廳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為落實國家對就業工作的整體要求,實現高校畢業生更高品質和更充分就業目標,我省深挖省內優質就業資源,打造高品質招聘會,讓畢業生不出校園就能找到好工作,實現從畢業到就業的“無縫連接”。針對2019屆畢業生,我省目前已組織省內就業崗位為主的“才智聚黑土·建設新龍江”等系列招聘會30余場,提供就業崗位13萬餘個,2.6萬餘名畢業生與用人單位達成就業意向。

  辦好招聘會

  讓畢業生紮根黑土地

  記者在招聘會現場看到,哈爾濱地鐵集團、黑龍江象嶼農業物産有限公司、肇源縣委組織部等省內70余家企事業單位在招聘會提供了1453個就業崗位。

  東農本科畢業生李佳對國企和事業單位比較感興趣,並投了兩份簡歷,還獲得了面試的機會。她説,“現在學校的招聘會特別多,來招聘的也都是好單位,這不但讓我們更容易找到好工作,也降低了求職成本。”

  黑龍江省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中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黑龍江省充分發揮校園招聘會主戰場作用,已組織全省2019屆高校畢業生供需見面系列活動40余場,為畢業生提供大量優良就業崗位。同時,還不斷深挖省內就業崗位,開展“大美龍江行”活動,組織師生赴企業參觀實踐,促成38所高校與省內優質企業建立戰略合作關係,為留住優秀人才、促進人才留在重要崗位搭建平臺。

  據了解,近三年來,黑龍江省實施留省就業創業工作經費獎補政策,共發放1.98億元,實現連續三年半數以上畢業生留省就業、高品質就業。

  做好就業培訓

  讓畢業生找工作更有競爭力

  採訪中記者發現,簽署就業協議的畢業生除學習成績較為突出外,在簡歷製作、與應聘單位諮詢對答以及面試等環節表現的都較為出色。

  李佳告訴記者,這主要得益於學校經常組織就業培訓。“我在大三的時候就參加過學校組織的模擬招聘會等活動,所以在求職的時候不但可以迅速找到適合自己的單位和崗位,也能夠給招聘單位留下較好的印象。”

  記者在現場採訪了多所高校的畢業生,他們均表示,一般從大三開始就會有很多相關培訓指導學生就業創業,有的高校甚至從一年級就把就業和創業教育融入到學校專業教育中。

  黑龍江省始終堅持強化指導幫扶,不斷完善就業創業服務體系。近年來,建成了由百名高校指導教師和百名企業專家組成的“雙百”就業創業指導專家庫,在政策解讀、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技巧等方面對學生開展培訓。同時,實施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提升行動,開展“送培訓進校園”系列活動。值得一提的是,黑龍江省在全國較早啟動了大學生就業創業智慧化指導服務平臺建設,提供網上“一站式”服務,讓畢業生可以實現就業崗位“一網打盡”。

  就業率和專業招生掛鉤讓畢業生站在就業“風口”

  網絡工程專業畢業的宋寧在這次招聘會上比較順利,多家企業都向他投來了“橄欖枝”。“其實我挺普通的,但軟體、網絡這些專業招聘的單位和崗位比較多,我是站在了就業的‘風口’上。”宋寧告訴記者,雖然只要夠優秀無論什麼專業都能找到工作,但有的專業需求量大,就業容易很多,如果再能拿到相關的專業技能證書,就業幾乎“零障礙”。

  據了解,黑龍江省在全國較早實行了招生計劃與就業狀況掛鉤。省教育廳近年來完善了就業監測預警和專業退出機制,對低於全省平均就業率的高校適度減少下一年度招生計劃,對兩年都低於全省平均水準的專業減少招生計劃直至停招。2018年,累計調減48所高校招生計劃指標2400個。同時,引導高校根據社會需求科學合理確立發展定位,優化學科專業佈局,加大新工科、新農科、新醫科、新文科專業建設力度。

  黑龍江省還嚴把畢業生初次就業率監測審核關,構建“高校——第三方——教育廳”統計核查制度,完善就業率造假舉報制度,讓客觀真實的就業率成為高校招生的科學依據。

  在招聘會上,記者還了解到,黑龍江省部分職業院校還和本科院校開展合作,學生本科期間可以到職業院校學習技能,甚至可以拿到相關資質證書,這都為畢業生就業提供了強有力的砝碼。(徐小添 記者 衣春翔)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