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民企融資“緊箍咒
近來,關於支持民營企業融資的利好消息接連不斷。黑龍江銀保監局日前出臺的《關於銀行保險機構支持民營企業發展若干措施》提出,保障盡職免責制度落實,建立長效機制,制定並不斷完善具備可操作性、符合民營及小微企業授信特點的內部盡職免責制度辦法,解決信貸人員不敢貸、不願貸的問題。該措施直指民營企業融資一大頑疾,有利於摘掉為民企融資的金融機構及信貸人員頭上的一道“緊箍咒”。
盡職免責劍指“恐貸症”
“民營經濟發展需要有力的金融發展作支持,此舉可以説有重大的實踐意義。特別是黑龍江省民營經濟與其他發達地區相比較為落後,受之前的信貸政策所限,黑龍江省民營企業的融資效率較低,嚴重制約了民營企業發展。只有有效提高民營企業的融資效率,才能逾越‘融資的高山’,破解‘市場的冰山’、跨過‘轉型的火山’。”説到盡職免責制度,哈爾濱商業大學金融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王戈感到很振奮。
哈爾濱均信擔保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建華坦言,盡職免責制度在破除機制障礙上邁出了有益的一步。這項制度如果能落實的話,非常有意義。正是因為銀行和民營中小企業間存在著體制、技術和成本不對稱這些原因,包括貸款終身責任制等緊箍咒,導致不敢貸、不願貸。這是體制機制問題,需要從根本上解決,否則很難建立長效機制。
在王戈看來,“盡職免責制度”主要是先從信貸供給方的角度解決“信貸難”的問題。之前的貸款不良問責處罰措施較重,導致部分金融機構的從業人員患上了“恐貸症”,不敢為民營企業提供貸款。“盡職免責制度”有針對性地對此提出了新的調整辦法,為信貸部門及從業者解除了“後顧之憂”。這樣的制度也需要相應的配套措施,並結合民營企業的信用記錄,才能更好地讓措施落地。
民企為何融資難
張建華告訴記者,長期以來,受各方面因素影響,黑龍江省民營企業發展偏弱,得到的金融信貸支持也不足,這反過來又制約了黑龍江省民營企業發展。民營企業貸款難有自身原因,但更多的是外因,是金融體制的原因,所以要做一些改變,以更好地支持民營經濟發展。
王戈分析認為,黑龍江省民營企業主要的融資渠道是銀行貸款。由於銀行貸款的申請基礎是企業的信用資質,而有些民營企業缺乏遵守信用的意識,只著眼于短期的資金需求,導致民營企業整體上信貸不良率攀升、債券違約、再融資困難等問題,使得銀行對民營企業的信用評級較差,進而導致民營企業的融資環境惡化。
其次,從黑龍江省民營企業的規模來看,大多數是小微企業。由於民營小微企業多處於産業鏈末端,經營風險相對較大,從市場優化資源配置的角度看,融資收益必須要覆蓋資金和業務成本及符合風險溢價,才能維繫融資業務的可持續性。因此各融資主體只有在融資收益能夠抵補高風險成本情況下,才會對小微企業提供融資,這就導致了民營企業,特別是民營小微企業的融資難度及成本升高。
要盡職免責也要防範風險
王戈認為,小微企業由於缺乏可用於擔保增信的資産及抵押品,而導致的增加商業銀行風險識別和控制的難度,可以借助金融科技和網絡金融的優勢來解決。例如從貸款申請的環節開始就可以利用大數據引入身份認證、生物識別、風險評估等環節,有利於防控金融風險;同時,切實“盡職負責”地做好貸前調查、貸中、貸後流程跟蹤,精準提供金融服務。從貸款之初的電子簽約、在線自助還款到貸後自動預警,全程跟蹤服務,降低不良貸款率。有這樣堅實的基礎工作,才能真正實施“盡職免責”的制度。
在王戈看來,“盡職免責制度”看似鬆綁的措施,實際是對監管部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監管部門應堅持市場手段和行政手段“兩手抓”,一方面,監管部門在引導銀行資金流向民營企業方面,既需要適當強化窗口指導,對金融機構有硬約束,要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統籌使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慎政策工具,通過定向降準、擴大抵押品等方式,加大金融支持民營企業力度;同時也要堅持按市場規律辦事,放鬆行政管制,推進監管創新,減少政策執行及市場運行的摩擦成本,實現中國銀保監會強調的“要推動形成對民營企業敢貸、能貸、願貸的信貸文化”。
張建華認為,要破除民企貸款的“緊箍咒”,就要設置合理的不良貸款容忍度和盡職免責制度,以免除銀行和信貸人員的後顧之憂。此外,要做好這項工作,還需要相應的配套措施,一是減少其他一些過於嚴格的規定限制,如超過30萬元就要受託支付,以及企業必須提供審計報告等,一些繁瑣和嚴苛的規定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並不適合,應該適當、合理地簡化;二是增加正向考核激勵引導,例如對提高民企貸款比例給予考核獎勵,通過考核激勵調動銀行積極性;三是鼓勵銀行加強和擔保公司合作,發揮擔保公司為企業增信和為銀行分險的作用,以緩解民營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融資難。(記者 李播 高素菊)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