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個合作社“互聯”:為雙興村脫貧立頭功

2019-05-13 11:17:56|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丹丹|責編:趙瀅溪

  春播時節,在青岡縣興華鎮雙興村,這裡的土地由村裏的三個合作社規模經營,“打捆兒”一起種。

  規模經營靠大機械——經過近4年的探索實踐,種植合作社實現了施肥、播種、鏟蹚、收割和秸稈拾撿、揉搓、打包全面機械化,貧困戶帶地入社收入大增。

  種田還要找銷路——肉牛養殖合作社能消化全村玉米1800噸,佔全村玉米總量的50%。扶貧資金入股,貧困戶坐等分紅。

  秸稈離田三步走——農機合作社建起秸稈收儲加工中心,做燃料,做肥料,做飼料,貧困戶賣秸稈還能賺到一筆錢。

  三個合作社,各司其職又相互依託、互相促進,組成複合型經營主體共同發力。2018年底,雙興村從貧困村出列,實現整村脫貧,全村88戶貧困戶只剩3戶未脫貧。

  養牛合作社一年純收300萬,貧困戶坐等分紅

  雙興村有個能幹的大管家,那就是村黨支部書記王金才。王金才是綏化市優秀黨員,榮獲“最美青岡人”稱號,2018年獲得“全省優秀農村實用人才”獎勵。採訪中,這個地地道道的農民滿腦子想著脫貧之後的致富經。“要想村民致富,臉朝黑土背朝天的單一耕作傳統和模式必須改。”王金才説,從2010年開始,他便和其他村幹部一起琢磨搞養殖。養豬、養牛、還是養羊?“我們去內蒙古、吉林、遼寧等地的牛市轉,最後確定養牛。起初只有我和村會計、村團支部書記還有2戶養牛戶,成立了黃牛養殖合作社,東挪西湊了20萬元在內蒙古買回70頭牛犢兒,加上村民自養的,共計137頭黃牛入欄,統一配料、統一舍飼、統一銷售,統一經營管理,降低了養殖成本和市場風險,當年合作社盈利15萬元。15萬元相當於種植500畝玉米的收入啊!”有了養牛合作社,玉米可以實現自産自銷,合作社以每公斤高出市場價2分錢的價格收購本村玉米。王金才説,現在雙興村用廢棄地建起了養殖小區,入社村民100多戶,年養殖量達到2000頭,出欄量1500頭,2018年養牛合作社純收益達到300萬元。

  記者了解到,村民入股方式靈活,可以採取資金入股、帶牛入股、土地入股、勞動力入股等方式。年末每1萬元股保底分紅2000元。合作社按照扶貧資金股本比例,每年拿出20多萬元,用於貧困戶分紅和村裏建設。現在這個養殖合作社已經成為長春皓月集團、肇東大莊園肉業等幾大肉牛屠宰加工企業的養殖基地。

  貧困戶帶地入社,種植業合作社年人均收入6600元

  “農村想發展,農民想致富,不能死守自家一畝三分地。”王金才算了一筆賬:全村每年玉米種植面積5000畝,作為養牛飼料和農民自留的糧食,幾乎在村裏足不出戶就已經全部消化掉。2016年,王金才牽頭與村兩委一起成立了種植專業合作社,以每畝地高於市場價150元方式流轉農戶土地,帶地入社農民年末每畝保底分紅400元。種植專業合作社實現生産資料統一採購、統一播種、田間統一管理、統一收割、統一銷售,每畝地可降低耕作成本100元。村裏的農機專業合作社為種植專業合作社規模化種植提供現代化的農業機械技術支持。

  貧困戶辛江家4口人,都患有疾病,無力經營35畝耕地。他以土地入社的方式入股合作社。2018年,辛江一家分紅2萬元,算下來每畝地比自己經營還多收入200元。王金才説,雙興村還爭取到“黑土地保護綜合利用”項目,集中連片種植,從播種到秋整地都可獲得政策補貼。現在合作社已集約土地8900畝,解放勞動力200余人,有50名貧困農民成為合作社工人,150名農民外出打工,轉移的勞動力年人均增收1.5萬元。種植青儲玉米做飼料,平均每畝比種植玉米多收入500元,同時合作社種植雜糧、萬壽菊等經濟作物增加種植效益。2018年種植業合作社社員人均收入達到6600元,年末還享受二次分紅。

  農機合作社秸稈飼料年創收300萬,貧困戶賣秸稈也掙錢

  王金才説,把土地集約起來,把養牛集中起來,大家“打成捆兒”一起幹,咱村的日子會越過越好。記者跟隨王金才走進村裏的“秸稈集散地”,在這裡秸稈利用顯示出優勢。用於節能鍋爐的生物質顆粒燃料加工,用於供給大型養殖場的飼料,用邊角廢料混合牲畜糞便做生物有機肥料還田,這三種用途基本將秸稈消化乾淨。王金才説,土地想要可持續增收,要走生態農業之路,雙興村依託農機合作社,建起了秸稈收儲加工中心,2018年實現秸稈離田8萬畝。總重近6萬噸的秸稈,其中4萬噸加工成飼料,一部分供應給本村養牛合作社,同時與蒙牛集團簽約年供應粗飼料3600噸,此項年可創收300萬元,雙興村也成為青岡縣唯一一個蒙牛集團的飼料供應地;另1萬噸加工成生物質燃料顆粒,為村民提供清潔能源,現在雙興村有80戶村民安裝了節能鍋爐;還有1萬噸秸稈和養殖合作社的2000噸糞肥加工成生物有機肥,2018年還田8000畝。

  生態農業、環保農業,雙興村成立複合社後,把農機合作社打造成服務全鎮的綜合農業服務公司,複合發力,富了小家,成就了“大家”。(記者 董新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