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一座青山贏一座“金山”
一眼望不到頭的人工林海。
5月,正是森工林區植樹造林最忙碌的季節。記者來到林口林業局有限公司蹲點採訪,“微距”感受到幹部職工扶苗鏟土、提水澆灌,用辛勤汗水滋潤著祖國北疆這塊重要的生態屏障,也在林間地頭中感知這片土地的“前世今生”。
從建局至今的56年裏,在歷屆領導班子帶領下、在幾代林業人揮汗如雨的努力下,林口局締造了從無林到有林、從荒山到綠海的傳奇,在全國率先實現了人工林保存面積100萬畝、200萬畝的壯舉,森林覆被率78.8%。
林口林業局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韓春林説:經營管理好林區森林資源是我們的成業之基。今後,在保護好22萬公頃林地資源的基礎上,我們將以科學經營推動生態建設向更高層次邁進,主動融入集團公司構建五大現代林業産業體系規劃佈局,堅持“一業為主、多業並舉”發展方針,加快把生態優勢、區位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切實推動林口林區高品質發展。
植綠——沒有林,我們自己造 在全國率先實現人工林保存面積100萬畝、200萬畝壯舉
“我是從1963年建局就到這裡參加工作的,先天的基礎差、底子薄,投資也不足,但是我們從未服輸!”退休幹部王賀林老人回憶起建局初期那段歷史,眼中閃爍著異常的堅決。
沒有林,我們自己造!沒有業,我們自己創!憑藉著“志在青山,老死林下”和“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企業精神,林口局毅然決然地扛起了求生存、謀發展的大旗。
1970年春,全局拉開了營造百萬畝人工林的帷幕。記者在《林口局局志》上看到,也就是在那一年,全局職工在“局小志大把身翻”的鼓舞下,提前完成木材生産任務,摘掉建局以來連續6年的虧損帽子,一舉實現扭虧為盈。
今年74歲的張經一老人是親身參與並見證了林口局千軍萬馬戰荒山“造林大會戰”的“林一代”。他對記者説,當時無論大人小孩還是職工家屬,全局總動員,在山上一呆就是幾十天,大家熱情高漲,不讓上山都不行。沒有帳篷,就用小木條糊上泥搭個簡易棚子;樹苗都是靠牛車馬車拉、用人拽上山。
夫妻林、黨員林、青年林、白衣戰士林、紅領巾林、“三八”林……這些名字記錄的是春季造林時,夫妻並肩造林、祖孫同上戰場、兄弟揮汗如雨、父子共戰山谷的一幕幕感人場面。上萬人(次)奮戰在荒山禿嶺,換來的是每年造林10萬畝的“戰績”。
那時候,低矮的地窨子就是工人宿舍,數九寒天,10余人擠在一鋪炕上,後半夜常常被凍醒;白天濕透的棉鞋,放在火墻上一夜都烤不幹;清早去作業林班,忙起來根本顧不上吃早飯,啃一個饅頭,吃一袋鹹菜都得擠時間。
1983年和2000年,林口局在全國率先實現人工林保存面積100萬畝和200萬畝。自1983年起至今,林口局先後十幾次受到國家有關部門、省政府和森工系統有關營林綠化方面的表彰獎勵。
老一輩林區人無怨無悔地營造一代又一代人工新林,為後人攢下了一座“綠色銀行”。一枝一葉的背後,閃耀著一個又一個永遠銘刻在綠色豐碑上的光輝形象。
林業局副局長盛永貴,歷時4個月,步行千余裏,對全局資源進行調查,為改善殘破林相,奠定了豐厚的資料基礎;西北楞經營所主任龐福利,苦幹6年營造了2萬畝人工林,終因積勞成疾病逝于工作崗位……正是他們用血汗栽下的片片新綠和生命不息、造林不止的慷慨豪情,使得幾代人前赴後繼營造的人工林成為了企業發展的重要後備資源。
守綠——敢於吃螃蟹,被列為四大重點國有林區唯一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單位
靠著兩個肩膀和一把鐵鋤,向荒山宣戰,造林不止,林口局成為全國造林工作的“標杆”。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新的問題又出現了。由於人工林結構單純、樹種單一、抵禦自然災害能力較差、病蟲害發生率居高不下,甚至喪失了森林應有的多種功能……
林口局主管營林的副局長關丙山説,至今他都記得一片片林子傳來“噩耗”時心裏的那份沮喪和茫然。
如何確保國土生態安全?如何實現林區可持續發展?成為了必須破解的重要課題。為了這個目標,林口局黨政一班人和營林專業技術人員的足跡踏遍了全局的山山嶺嶺。經過一次次考據和推演,他們大膽提出:探索現代林業發展方向,實施森林經營戰略,恢復和建立相對穩定的生態體系。
一場全國率先的200萬畝森林“結構優化示範工程”開始了。落葉松人工純林接近天然林改培、紅松人工林改培、天然次生林結構改培和經濟林改培與營建……森林經營由量向質轉變,調整林分組成、優化林分結構、形成復層異齡混交的森林經營戰略在林口林區轟轟烈烈展開。
2012年,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國家“五位一體”總體佈局,林口局迎來了森林經營工作的又一個春天。鋻於有著良好的工作基礎,2012年末,國家林業局將林口局列為全國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單位,在四大重點國有林區多家林業局中,這是唯一一個。
經過5年的實踐探索,林業局優質高效地完成了國家下達的各項試點經營任務,同時再次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列為全國7個森林經營方案實施試點單位之一。試點經營後的林口局,森林狀況明顯改善,森林品質顯著提升,林分結構優化合理,森林蓄積不斷增長,松果産量連年增加,森林多種生態功能效益越來越強,職工增加了收入,企業也獲得收益。
增綠——探索一條由森林可持續經營向林業可持續經營的新路
造林育林短期內看不出結果,但是稍不認真就會出現“一年青、二年黃、三年見閻王”的慘象。為防萬一,林口局西北楞經營所營林技術員張逢群每年造林開始,都會一連幾個月,天天到造林點跟蹤檢查……他硬是在大山裏跑出了“活地圖”的名號。
王賀林、張經一、關丙山、張逢群,他們讓記者深切體會到林業幹部職工對森林如生命般寶貴。造林、護林對他們來説已經不是工作,而是生活。無論在哪,遇到哪個崗位的林區人,他們不會講高大上的道理,生態保護於他們,已經不是任務,而是溶于血液裏的習慣。
如今,孤島狀的天然林被成功連結,人工林內生物種類得到有效恢復,甚至野生東北虎也來到這片森林做客……這樣的變化,是大森林回饋給林口局的最佳褒獎。
青山不老樹為本,綠水長流林是源。林口局新一屆領導班子組建以來,不斷總結森林可持續經營試點經驗,全力推行森林可持續經營項目向林業可持續經營發展的轉變。
據林口林業局有限公司總經理姜君介紹,他們提前謀劃了退耕地和即將退耕的土地利用,計劃栽植樟子松嫁接紅松苗木、沙棘等高附加值的經濟植物;重點研究了30萬畝人工紅松果林被壓解放工作;充分利用林下土地和撂荒地,開展了刺老芽人工栽培項目,將保護、培育森林資源和發展林業經濟進行有機結合,在不改變和不降低森林生態功能的前提下,拓寬林下産業經濟項目,讓森林反哺育林人。
截至目前,林口局共建成特色産業基地19個,多种經營總産值達到了5.37億元,全局形成了山上建基地、山下搞加工,一場一品、一場多品、多場一品的林下經濟多元化發展格局,實現了“生態好起來、林子長起來、環境美起來、企業興起來、職工富起來”的發展目標。(記者 馬一梅 孫克啟 劉夕營)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