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余萬龍江鄉村學生走進新課堂
黑龍江省希望小學的孩子們第一次收到畢業證書
張慶雲
王忠雷(前排中)
27年前,為改善農村小學的辦學條件,使農村小學告別危舊、擁擠校舍,黑龍江省青基會啟動了援建希望小學公益項目。1993年5月黑龍江省第一所希望小學在蘭西縣榆林鎮林森村拔地而起,截至2018年底,黑龍江省青基會累計接受社會各界援建希望小學項目款近1億元,753所嶄新的希望小學遍佈黑龍江省各地,30多萬名鄉村學生走進了安全、寬敞、明亮的校園。
集聚愛心建設“希望”
“喜歡現在的學校嗎?”“喜歡!”孩子們揚起紅彤彤的臉異口同聲地喊道。“我喜歡學校有暖氣,冬天不用生爐子。”“我喜歡乾淨的大窗戶!”“我喜歡學校漂亮的外觀!”“我還喜歡學校的教室、圖書室、電腦室,教室裏的桌椅都是新的!”“新希望新未來——百所希望小學援建行動”于2008年8月啟動,從0到4590萬元,從0到112所,短短25個月零10天,112所新希望小學在龍江大地上拔地而起。消除農村地區校舍危房面積11萬平方米,惠及農村學生7萬餘名。這是一個愛的奇跡,一個匯聚了社會各界力量而創造的希望的奇跡,上至百歲老人下至孩童都參與到這個奇跡的創造中。
“哥哥姐姐再見。”“你們會再來嗎?”“叔叔給我留個言吧。”“以後我也要考上大學。”……2011年6月21日-28日,為慶祝建黨90週年,共青團黑龍江省委員會、黑龍江省青年少年發展基金會啟動了大型公益活動——情灑抗聯路助學龍江行,8天時間裏,行程2200多公里(其中徒步200公里),共募集建校款340萬元,在抗聯老區援建8所抗聯希望小學。2007年,為了弘揚抗聯精神,強化愛國主義教育,緬懷革命先輩,由共青團黑龍江省委、黑龍江省青基會聯合提出在革命老區援建一批“抗聯希望小學”。同年4月,第一所抗聯希望小學——尚志市長壽鄉商業銀行抗聯希望學校建成。“抗聯希望小學”將承載傳播抗聯歷史、延續抗聯文化的重任,成為抗聯文化的宣教基地,成為弘揚抗聯精神的重要載體。截至目前,黑龍江省希望工程共為我省籌建14所抗聯希望學校。
奉獻溫情捐助“希望”
回望希望小學的發展歷程,回望直指人心的精神,不得不提到“百歲愛心老人”張慶雲,張慶雲老人是黑龍江省希望工程實施以來接待的年齡最大的一位捐款人。張慶雲老人將畢生積蓄全部捐出援建了阿城區慶雲希望小學。2008年10月30日,阿城區慶雲希望小學正式竣工,十年間,已有700余名學生從這裡畢業。現就讀于東北農業大學的石蕊是慶雲希望小學的第一批畢業生,張奶奶大愛無疆的精神深深地影響著她,讓她更懂得“感恩”的含義,她始終以張奶奶為榜樣,想成為像張奶奶那樣無私奉獻的辛勤園丁,在今年已成功考取高中英語的教師資格證,將延續愛心。
老人的外孫女焦珊也在做著延續愛的事情,從2012年起,每年都為“張慶雲教育基金”捐款1萬元,社會各界愛心人士也紛紛加入到愛心隊伍中,“我會延續姥姥的信念,一直堅持,奉獻愛心。”“張慶雲教育基金”已累計收到捐款65萬餘元,用於學校建設發展。如今的學校在社會各界關愛支持下,在黑龍江省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的資助下先後援建了希望廚房、希望圖書室、愛心操場,配備快樂體育器材、快樂電影院等設備,實施“希望之星”“希望工程園丁獎”“快樂冰雪”等公益項目,已成為全省希望小學中實施希望工程公益項目最多、公益設施配備最全、得到扶持力度最大的學校。
傾注所有守護“希望”
回望令我們動容的執著與堅守,不得不提到祖國最北希望小學——漠河縣北紅村希望小學,這所學校距離漠河縣城一百三十多公里,冬天最冷達到零下50℃左右。但嚴寒阻擋不了王忠雷、于晶這對85後夫婦對偏遠地區一線教育的熱忱與堅守。1987年出生的王忠雷,從哈爾濱體育學院畢業後,在網上看到了招聘特崗教師的消息,不顧家人反對,堅定地參與報考,並於2009年7月通過了考試。同年12月,他孤身一人來到地域偏遠、條件艱苦的北紅村小學。當年,通往北紅村的路還是砂石路和土路,王忠雷坐車顛簸了4個多小時,終於在天黑時到了村裏。那時的北紅村還沒有通電,村裏每天只有晚上3個小時送電。由於進村時已過了送電時間,在一片漆黑中根本辨不清方向。
“儘管做好吃苦的心理準備,但面臨的困難還是遠遠超出了我的想像,剛到學校報到的那個夜晚,我竟然沒找到學校地點。”王忠雷至今難忘。面對村裏無電、學校無水、學生極少的現狀,分來的老師一個個都走了,但他毅然堅持了下來。第二十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龍江最美人物(教師)、黑龍江省勞動模範……説起這些榮譽,王忠雷謙虛地説:“這麼多年來我從沒覺得我有多優秀,我永遠記著那句話,‘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沒有希望工程的幫助和培養就不會有現在的我,不會有現在的北紅村希望小學。”“這些年,幸好有父母和愛人的支持,才更加堅定了我紮根北紅村的信心和決心。只要北紅村希望小學還有一個學生在,我就會堅守在這裡!”于晶説:“孩子現在5歲了,我們總是很忙,照顧孩子的時間不多,這沒關係,我們是更多孩子的父母。”
感恩有你助力“希望”
在希望小學公益援建的路上,參與者有愛心人士、愛心團隊、正能量企業,更有媒體從業者的鼎力支持。安達市中本鎮新生活希望小學的前身是德本小學,始建於1976年8月,學校佔地面積17415平方米,校舍佔地面積811平方米。當時共有教師15人,學生380余人。1997年,生活報社籌措資金維修校舍,更換屋頂和門窗、安裝暖氣、新鋪地磚,併為學校配置了圖書室、微機室、活動室、科學實驗室及儀器室,校園環境和師生面貌煥然一新,學校自此更名為新生活希望小學。學校歷經13任校長的勵精圖治,先後被評為綏化地區農村合格小學、市級優秀家長學校等榮譽。
近幾年,旨在改善農村小學的辦學條件,使農村小學告別危舊、擁擠校捨得經典公益項目——援建希望小學,在原有的基礎上持續發力,堅持將希望小學建設與提供優質公益服務並重,實施更為符合鄉村小學校情、學生實際需求和具有希望工程特色的公益品牌項目,實現“硬體基礎+軟體設施+追蹤服務”的三位一體式項目佈局升級轉型。現在的希望小學是有著完善硬體設施、良好教育資源、先進教育理念的教學有機體,彌補了農村學校的教育短板、縮小了地區間教育差異,進一步促進了教育公平。(記者 李丹)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