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外“旅遊大咖”考察龍江夏季旅遊資源 點讚不重樣首肯避暑遊
為編制《黑龍江省旅遊綜合發展規劃(2020-2030年)》和《黑龍江省冰雪旅遊産業發展規劃(2020-2030年)》兩大旅遊規劃,應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之邀,一支由10名國際旅遊專家、6名中國旅遊專家組成的“兩大規劃”專家組,日前正在黑龍江省內進行旅遊資源實地考察和調研。近日,這些國內外的“旅遊大咖”們詳細分析了黑龍江夏季避暑優勢,並紛紛為龍江夏季旅遊點讚。
“避暑經濟”應成招牌菜
根據《中國生態旅遊發展報告》數據顯示,主要生態旅遊資源總體數量排名前10的省份為:山東、湖南、黑龍江、四川、江西、湖北、河南、內蒙古、陜西和貴州。其中,黑龍江省在七個資源維度總量上排名全國第三,我省國家級森林公園數量及面積均排名全國第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數量排名全國第一,黑龍江國家濕地公園的數量和面積均位列全國第四,黑龍江在國家地質公園的數量上位列全國第十,面積居全國第六,是名副其實的生態資源大省,榮登“森林之冠”。部分專家著重肯定了龍江夏季旅遊的優勢巨大,“避暑經濟”應成為黑龍江夏季旅遊的招牌菜”。
旅遊規劃專家Ol i ver Tr ueb認為,黑龍江省自然環境多樣,充滿驚喜,令人驚嘆。黑龍江獨特的季節既是旅遊業發展的機遇,也是挑戰。
北京全景大觀旅遊規劃設計院院長馬有明認為,龍江夏季旅遊可用“三個優”來概括:一是優質的氣候條件,涼爽宜人;二是優質的自然環境,各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地組成了高品質的全域生態旅遊區;三是龍江盛産優質的有機特色美食。
據UNWTO黑龍江省全域旅遊規劃中方專家呂維鋒分析,全球氣溫變暖導致“夏季向北”的避暑旅遊甚至是避暑居留已成為全新的生活趨勢。黑龍江省夏季的旅遊活動憑藉自然風貌、綠色食品、天然氧吧、民俗民風和邊貿文化等魅力要素,正在由純業態朝著“旅遊+”的方向轉變。黑龍江多元化旅遊發展格局不但吸引著“冬季南下”的本地客源夏季回歸,也吸引著“北上避暑”的國內客源蜂擁而至,更在吸引著欣賞“北國好風光”的國際客源接踵踏來。
“濕地+森林”最具競爭力
談起黑龍江夏季旅遊産品,各位專家不約而同地認為,森林避暑和濕地暢遊最有龍江特色。黑龍江省森林資源富集,全省森林面積2128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46.81%。國家森林公園數量及面積均排名全國第一,被譽為“森林之冠”。
兩大規劃專家組成員,生態旅遊、環境與鄉村規劃專家Paul Roger s認為,五大連池風景區在訪客信息、現場講解和小型基礎設施等方面表現出色,可以為其他景區提供良好的實踐模式。
兩大規劃專家組成員,冬季運動、滑雪、戶外運動旅遊專家Chr i st opher Hi nt er egger表示,黑龍江的自然環境豐富多彩,自然環境極其良好,完全有能力滿足國人日益增長的戶外、探險和自駕旅遊需求。兩大規劃專家組成員,基礎設施規劃、空間規劃專家St uar t Gi l chr i est發現,黑龍江省在公路、鐵路和航空運輸方面已經進行了顯著改進,他認為這將為黑龍江省旅遊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機遇。北京農學院生態智慧研究所長安永剛教授認為,黑龍江省的生態旅遊資源除了具有傳統的廣域性、穩定性、物種多樣性以外,與其孕育和共生的漁獵文化、恐龍文化、薩滿文化的人文遺産相依存,形成交相輝映的多維基因庫以及生態系統演替、生命文化。
“資源+行銷”優勢明顯
採訪中,各位“旅遊大咖”對龍江的大美風光讚不絕口,紛紛從資源優勢、市場行銷等方面肯定黑龍江發展夏季避暑旅遊的優勢。
兩大規劃專家組成員,旅遊行銷專家王晟認為,從市場行銷角度看,在全國文旅競爭差異化背景下,黑龍江大天地、大山水、大農業的目的地個性得到很好的保存。火山溫泉、濕地林場、活力邊境、冬夏節慶也成功組成品牌標簽。從市場實踐角度看,從康養、旅居方向提升消費層級,從生態、美食方向拓展産品體系的探索案例也頻繁出現,在新一輪旅遊與休閒市場發展中體現獨特潛力。
北京大學教授、國內最大的旅遊規劃公司之一博雅方略文旅集團首席專家竇文章細緻分析了黑龍江的旅遊資源優勢。他認為,作為中國的最北方,最涼爽的天氣讓黑龍江脫穎而出,夏季平均氣溫20度左右,濕度適中,令酷熱難耐者嚮往不已,是消夏納涼的避暑勝地。中國旅遊協會旅遊行銷分會副會長、中青旅聯科執行總經理葛磊梳理了黑龍江避暑旅遊領域的三大旅遊資源優勢:黑龍江擁有無可比擬的三大優勢,其一,天氣優勢,夏季溫度涼爽宜人,是夏季避暑旅居的首選目的地之一;其二,生態優勢,大森林大界江大火山大濕地構成了全域生態化格局,尤其是森林資源,堪稱中國“森林之冠”;其三,文化優勢,哈爾濱的歐陸風情、北大荒的知青記憶、赫哲族鄂倫春族等民俗傳統展現出迷人的文化魅力。(記者 王曉丁)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