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擔“糧安重任”穩端“中國飯碗”

2019-08-20 09:20:52|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丹丹|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勇擔“糧安重任”穩端“中國飯碗” 黑龍江省抓糧食強基礎調結構抗災害發展現代農業綜述

  八月龍江,草長鳶飛,正是糧食作物生長的關鍵期,也是産量形成的關鍵期。在産糧大縣哈爾濱市雙城區,農業局種植業科負責人姚宏鵬幾乎天天都要開車沿著102國道、雙週公路巡查一遍各鄉鎮(街道)的作物長勢。每次巡查,他都心生感慨:“多虧了深松整地秸稈翻埋,鬆軟的黑土地,仿佛是一座無邊的土壤水庫。”

  原來,今夏的雨水格外多,雙城區的降水量至少比往年多三成。但經過秸稈翻埋的深松地塊,儘管雨多、雨大、雨急,但落地即滲,蹤影全無。“現在看,玉米長勢為歷年來最好,平均株高比去年同期高出20釐米左右。”姚宏鵬説。

  雙城玉米的幸運與健碩,是黑龍江省“堅持發展現代農業方向,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生動實踐的一個縮影。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黑龍江省十二次黨代會以來,黑龍江省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和“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的殷殷囑託,堅定地扛起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政治責任,“毫不動搖抓好糧食生産”,咬定建設“農業強省”目標,不斷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注重發揮農産品出口導向作用,堅持國際標準、國內一流,著力提高農業品質標準、效益和綜合競爭力,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有充分保障,積極探索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

勇擔“糧安重任”穩端“中國飯碗”

8月15日,在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九三分公司建邊農場有限公司“幸福麥田”地裏,現代化大型農機收割機時而一字排開、時而錯落穿梭——小麥秋收畫卷全面展開。 記者 吳樹江 劉楠攝

  勇擔重任 連年豐産無愧國家糧安“壓艙石”

  三年前,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黑龍江時評價:“黑龍江是農業大省和糧食主産區,長期以來對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貢獻”,“成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一塊‘壓艙石’”。一年前,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黑龍江,在建三江農場,雙手捧起一碗大米,意味深長地説:“中國糧食,中國飯碗!”總書記的讚譽和囑託,成為糧食大省的第一重任,3800萬龍江人的使命擔當。

  黑龍江省委省政府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作為首要政治任務牢牢抓在手上:第一時間出臺實施了《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爭當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的意見》; 連續以黑龍江省委1號文件部署農業工作,並在政策、資金和工作力量上予以優先支持和保障;即使在糧食價格受到諸多不利因素影響和挑戰呈現下行時,依舊毫不動搖地抓糧食生産,千方百計保護和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

  2018年,黑龍江省以1501.4億斤的總産量連續第8次摘得全國糧食生産桂冠,玉米、水稻、大豆面積和産量均居全國第一,刷新了産糧大省的能力記錄,續寫了“十五連豐”的輝煌成就。黑龍江一省的糧食總産量就佔全國的1/9,商品量佔全國的1/ 8,調出量佔全國的1/3。國人吃的9碗飯中就有黑龍江生産的1碗;全省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到13804元,增幅9%,增速高於全省城鎮和全國平均水準。這些響噹噹的數字,是沉甸甸的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現實注解;這些輝煌成績的背後,是省委省政府勇擔“糧食安全”重任的忠誠與擔當,是龍江人“讓中國人的飯碗端得更牢、更穩”的決心和氣度,是全省農業水利化、農機化、科技化、標準化、生態化建設的堅實步伐和纍纍碩果。

  成績來自上下一心的勠力拼搏。

  農以水為命。面對黑龍江省薄弱的農業水利設施現狀,在中央財政的連續支持下,黑龍江省水利工程建設投資總額持續飆升,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勢如破竹——三江治理工程、三江平原系列灌區、大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等,一大批水利工程相繼竣工,為農業生産築起豐收的堤壩。

  國家支持精準有力。農業農村系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開拓創新,砥礪前行。各級各地一以貫之地落實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著力穩定提升糧食産能,使“壓艙石”更有份量;著力提高多元有效供給,使“壓艙石”更有品質;著力加快發展糧食經濟,使“壓艙石”更有效益,不斷續寫糧食生産新輝煌,奮力譜寫爭當全國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的壯麗篇章。

勇擔“糧安重任”穩端“中國飯碗”

水稻科技示範園區。 記者 蔣國紅攝

  目前黑龍江省多項農業現代化指標領跑全國——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2億畝以上,綜合機械化水準達到97%,高出全國平均30個百分點,遙遙領先,基本實現了耕、種、管、收全程機械化;科技貢獻率達到67.1%,高出全國平均水準近10個百分點,建設17個現代農業産業技術協同創新體系、370個現代農業科技園、千公里科技示範帶,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和農産品優質化率均達到100%,四大作物生態標準高産配套技術實施面積穩定在1.97億畝次左右;農産品品質可追溯種植面積達2240萬畝,阿裡巴巴訂單農業項目“聚土地”首站落戶黑龍江;高標準農田品質不斷提高,全面完成1.67億畝“兩區”劃定任務,建設旱澇保收生態高産標準農田7768萬畝,其中今年新增780萬畝,佔全國增量的1/10;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開創新業績,主要農産品加工轉化率達53%,糧食加工轉化率59%,農産品加工正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縣域經濟也在産業融合中實現快速發展;農業品牌影響力不斷增強,“五常大米”品牌價值達677.93億元,位居全國大米類榜首。

  發力供給側 春耕一役力克挑戰獲全勝

  綠色生態是黑龍江農業最靚的底色。如何發揮綠色優勢,讓“中國飯碗”多添優質的龍江糧?龍江人高起點攻堅——“變大路貨種植為精優品種植,變單一種植為多元種植,變分散種植為集約規模種植,增加高端優質綠色産品供給”。2019年,省委農村工作會議明確了以綠興農、以質興農的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方向,目標直指優質農産品供給數量鞏固、品質提升、高效多元。

  春播過後,全省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呈現“一增二減”,種植結構進一步優化:大豆增,玉米、水稻減;非優勢産區的玉米麵積大幅調減,大豆種植區域向單産更高的一、二積溫帶南擴,在積溫偏低的井灌稻區和渴水及低窪易澇稻區開展水稻休耕試點,在西部半乾旱地區發展耐旱的雜糧雜豆,在大中城市周邊和沿邊縣市擴大蔬菜種植,在西北部冷涼區和山區半山區力推市場俏銷的寒地堅果和北藥,在農牧交錯區發展更有利畜禽健康的飼料飼草作物。

  佈局科學,政策更得力。全省各級農業部門第一時間釋放各項強農惠農政策信號:還未出正月,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就向社會公佈了耕地輪作休耕試點政策;剛進陽曆3月,又將大豆玉米生産者補貼政策向農民詳解;積極協調省財政廳安排農業良種化工程資金2000萬元。研究制定了《黑龍江省2019年農作物優質高效品種種植區劃佈局》,將各積溫帶詳細的用種指南陸續發放各地。投資7012萬元,新增測土配方施肥技術面積1000萬畝以上;落實農業“三減”高標準示範基地面積4000萬畝,增施有機肥1800萬噸;利用省級財政1000萬元資金,新建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網點1500處;在80個縣(市、區)建設2000個病蟲鄉村監測點,落實全程一體化綠色防控示範項目,預計可減少農藥浪費2000噸以上,減少農藥包裝廢棄物200噸以上。

  然而,春耕以來,乾旱、階段性低溫等不利天氣接踵而來,糧食生産遭遇嚴峻挑戰——西部地區發生較大面積春旱,進入6月,全省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比常年偏低1℃~2℃,同時降水偏多,日照時數偏少。

  面對乾旱和低溫寡照的雙重挑戰,全省農業系統因勢利導,採取封墑保墑整地作業全力抗旱保苗:指導一、二積溫帶不起壟直接開展平播,水分適宜的地塊實行一條龍整地作業,哈爾濱西部、綏化西部、齊齊哈爾地區重點推廣免耕播種和坐水種,水田實行節水整地;組織各地加強旱田鏟趟、放寒增溫,加強水田水層管理、淺水灌溉、提高地溫;加強病蟲草害監測,落實設施棚室保溫措施。

  由於應對及時、措施得力,不利的條件並未阻滯春耕一役的全面勝利,新糧生産奪取了歷史少有的好苗情——苗齊苗全苗壯,豐收的基石已然築牢。

  悠悠新綠給人以無限希望,天然好糧讓國人對中華糧倉充滿敬意。而為了建好沃野千里的綠色糧倉,為了給“中國飯碗”裝進更多龍江優質好糧,黑龍江省綠色發展早已先行。

  從一村一屯的小流域治理到一江一河的大流域保護,從“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的實施到建立黑土地保護長效機制,從推進秸稈還田到開展農業病蟲害全程一體化綠色防控,工程、農藝、生物等多種措施綜合運用,近年來我省全方位貫徹綠色發展理念,踐行綠色發展——

  十年來,黑龍江省財政累計投入17.03億元用於深松整地補助,全省旱田耕層平均提高6釐米,每畝增加蓄水能力4.4噸;自2015年起組織實施國家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510.2萬畝;2016年開始耕地輪作試點;2018年增加了休耕試點,建立省級保護性耕作示範縣25個。近兩年,僅省縣兩級財政就投入110億元用於秸稈綜合利用,推廣秸稈還田。全省秸稈綜合利用率從2017年的64%提高到2018年的70%以上,今年有望達到80%。全省綠色食品産業蓬勃發展,綠色食品認證面積已達7396萬畝,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650萬畝,其中歐盟標準有機食品認證面積165萬畝,成為全國最大的綠色食品原料基地。

  勠力戰困難 誓奪糧食生産“十六連豐”

  入汛以來,強降水、冰雹、大風等極端天氣帶來的更大挑戰,驟然襲向鬱鬱蔥蔥的龍江大地。

  6月,産糧大市綏化共經歷8次強降雨過程,進入7月,強降雨頻次多、雨量大,導致境內多個河流超警戒水位;8月7日,綏化市明水縣通達鎮24小時降雨超過180毫米,是有記錄以來最大值;全市農作物受災面積21.9萬公頃。位於黑龍江省西部的齊齊哈爾市,局地連續遭遇短時強降水、冰雹、大風等極端天氣,造成部分農田受災嚴重。黑龍江省農業生産力水準最高的墾區,降雨比歷年偏多30%以上,造成大量內澇。

  今年7月以來,黑龍江省共發生6次強降雨過程,全省累積面雨量320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5成,列1961年以來最多。

  面對災害,黑龍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迅速部署,主要領導深入一線靠前指揮。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組織專家組先後四次進行農業氣象災害形勢研判,分別制定生産措施;與氣象部門建立了災害防範預警聯動機制,實行災害預警信息共享和聯合發佈;組織各地加強風險監測,快速將預警信息及時傳遞到村到戶到人;先後下發5個通知,微信提示19次,農情調度17次,分5批次派出20多個工作指導組、專家組奔赴受災重的縣市區現場指導,全力防災減災、抗災自救,把損失降到最低。

  風雨中,全省上下勠力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超過80萬畝的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寶泉嶺分公司已經于8月16日啟動防汛抗災二級應急響應預案,分公司和15個農場防汛指揮部全部進入戰鬥狀態,各級領導幹部和責任人上崗到位,加強巡查值守,堅守一線。綏化市已將工作重點轉移到抗災自救保豐收上來,明確要求主要領導全在崗上,一個留在政府指揮,一個深入一線。雨下到哪兒、颱風刮到哪兒,工作重心就轉移到哪兒。克山縣已出動鏟車10台、大馬力拖拉機5台,組織幹部群眾1980人,深入田間地塊搶排積水,對排水溝渠進行搶修加固,力爭把災害損失降到最小……

  令人欣慰的是,為農業保駕護航的水利化建設和持續推進的億畝生態高標準農田建設成果,在這次抗禦強降水災害中已經顯效——投資300萬元的五大連池市新發鎮青山村侵蝕溝護砌項目,凸顯護砌和防止雨水沖刷農田作用,同等條件下未護砌農田水土流水嚴重,作物減産30%以上,項目區內農田卻倖免于難。2014年中省投資7500萬元改善提升甘南縣農業基礎設施,實施旱改水5萬畝,建設涵洞256座,河道清淤14公里,排水溝23公里,打井532眼。這些項目在今年的雨水澇災害中表現超強:其它受災嚴重的鄉鎮基本絕産,而經過項目改造的長山、興十四等鄉鎮,損失很小。

勇擔“糧安重任”穩端“中國飯碗”

飛機航化作業防治水稻病蟲害。韓玉紅 記者 邵國良攝

  目前,全省已出動48.9萬人(次),搶排農田積水面積1515.7萬畝,其中水泵強排面積690萬畝。對水淹地塊,指導農民加強田間管理,及時噴施葉面肥加快生育進程,已噴施殺菌劑、葉面肥和植物調節劑4539多萬畝,稻瘟病統防統治近200萬畝。玉米保粒數、增粒重,大豆保莢數、保粒數、攻粒重,水稻攻大穗、攻粒數、增粒重——分品種保産量保豐收的方案細緻,措施週到。與此同時,組織各地協調保險公司深入農業保險的受災地塊,核實受災情況,在政策允許的範圍內按照上限額度標準,早賠付、早兌現,減少因災損失。

  儘管颱風“利奇馬”“羅莎”帶來的陰雨還在繼續,但記者從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獲悉,當前全省各類農作物長勢良好,三大主要糧食作物生育進程與正常年景基本持平。玉米抽雄期已過、授粉情況歷年最好、正處於灌漿初期;水稻處於抽穗揚花期、授粉好、病害少;大豆處於結莢至鼓粒初期、三四粒莢明顯增多;小麥處於成熟期,一、二、三積溫帶已收穫,截至8月14日,墾區收麥1.54萬畝。從目前形勢看,後期如無特殊災害,糧食生産將屬平年偏豐,“十六連豐”依然可期。(記者 張桂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