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蘭美麗鄉村風景線 民富業興活力來
坐高鐵到依蘭,走出出站口,不遠處整齊的農家院落中黛瓦白墻的民居會吸引你的目光。沿著平整的柏油路進入村中,路邊房前,苗木花卉開得爛漫;農家院內,蔬菜瓜果長勢喜人。這就是如今的團山子鄉演武基村黎明屯。
五國城公園。
就在幾年前,這裡卻是另一番景象:牲畜門前拴,廁所門前建,糞土門前堆,家禽滿村跑。
以前,哈爾濱市依蘭縣的農村普遍道路沒有硬化,排水不暢,雨天兩腳泥、晴天一身灰;屯內房屋多數年久失修,泥草房較多,有些甚至是危房;村民吃的是小井水,飲水安全無法保障;全屯沒有一處綠化,沒有一盞路燈,電線、網線和有線電視線路縱橫交錯……住在這樣的村子裏,村民缺乏幸福感,過日子的心氣兒低。
依蘭風電。
改變迫在眉睫!2018年初,哈爾濱市依蘭縣委縣政府決定開始對全縣農村人居環境進行整治,著力開展民居改造、安全飲水、污水處理、街道硬化、廁所改造、清潔能源、富民産業等專項行動,打造美麗宜居的美麗鄉村。“群眾期盼的,就是我們要幹的!”依蘭縣委書記尹承雲説,依蘭縣將美麗鄉村建設作為推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升農民生活品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抓手,不斷改善村民生活、促進鄉村經濟文化發展,真正讓村民富起來、産業強起來、村子美起來。
A 聚焦宜居建設加快品位升級
“現在村裏條件好了,城裏有的我們都有,更有很多城裏看不到的田園美景,一到週末好多城裏人都來這玩兒!”談起這幾年家鄉的變化,依蘭縣團山子鄉演武基村黎明屯的村民讚不絕口,他們把這一切都歸功於依蘭縣開展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
愚公鄉新宏村。
黎明屯的“蝶變”從村容村貌開始。歷時一年對老舊房屋、倉房進行改造,拆除嚴重影響村容村貌的畜舍,屯內道路及排水溝渠全部修復,修建石砌路邊排水溝,安裝進戶蓋板橋。目前,已完成全村道路黑色路面鋪裝及路邊排水溝工程,達到全村道路硬化、排水無死角。屯內新打了一眼深水井,解決134戶、393人安全飲水問題,讓村民用上自來水、喝上放心水。安裝太陽能路燈77基154盞,達到全村亮化全覆蓋。對全村的電線、網線和有線電視重新佈局和改造。
“將人口較少、地處偏遠、村集體經濟薄弱、基礎設施不完善、群眾積極性不高的村列為一類村基本保障型村屯,工作重點是環境整治及造林綠化;將基礎條件較好的行政村列為二類村改善提升型村屯;將基礎條件好的7個省級貧困村、‘九線一環’沿線村屯以及經過新農村試點村建設的行政村列為三類村美麗宜居型村屯。”依蘭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寇國峰説。
道臺橋永豐村標誌。
依蘭縣對農村人居環境治理以“三清理”(清理垃圾雜物,清理亂堆亂放,清理破舊房屋和殘垣斷壁)為工作重點,全力開展環境綜合整治工作。截至今年6月末,全縣已完成環境整治自然屯365個,共計出動人員17817人次,出動車輛7155輛,清理垃圾10429噸,清理路邊溝1863.6公里,清理私搭亂建1702處,拆除泥草房1339處。
圍繞推進“綠色家園、綠色河道、綠色村莊”建設,完成村屯綠化106個村,191個自然屯,綠化使用苗木267.7萬株,完成綠化面積4935.8畝,村屯綠化資金投入1120萬元,全縣完成義務植樹60萬株。全縣造林綠化27280畝,其中“三北”防護林人工造林8000畝;三北封山育林10000畝;中央財政補貼造林9280畝。
迎蘭鄉中原村。
據統計,依蘭縣近幾年來集中建設省市縣級試點、示範村(鎮、場)共34個,累計投入資金12.75億元。試點村鎮累計硬化道路197.68公里,82.85萬平方米,配套修建路邊溝120.5公里;新建農民住宅樓7.15萬平方米,搬遷自然屯6個,涉及戶數528戶,人口1857人,騰出宅基地45公頃;環境治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栽植綠化樹木80.55萬株,安裝太陽能路燈1500盞、鐵藝柵欄和水泥圍墻27.1公里。試點村基本實現了綠樹成蔭,花草掩映,環境改善,村容整潔。示範村鎮基本都確定了自己的立村産業,醫療、教育、文化等基本達標,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基本實現了新農村建設“二十字”目標,尤其值得一提在中原村建設了朝鮮民族聚居新區——中原新村,充分體現農業發展、生産加工、民俗風情于一體的朝鮮族聚居特色。工程總投資7500萬元,建設13棟4至6層樓建築面積3.4萬平方米,小區配套完善了庭院硬化、綠化、路燈、大門、電子監控、健身器材等設施,“中原新村”小區讓388戶1500口朝鮮族村民實現了城市化的夢想。同時得到了黑龍江省委、省政府、省新農村辦公室的肯定和認可,經驗在全省現場會上交流。
慶祝新中國成立70週年文化進社區活動現場。
B 抓好廁所革命幸福跨出一大步
“小康不小康,廁所算一樁”。在黎明村劉淑蘭家衛生間裏,洗手盆、拖布池、坐便器都被她收拾得乾乾淨淨,她隨手一按,“嘩啦!”一下,完成了沖水。“我今年70多歲了,終於過上了城裏人一樣的生活!”劉淑蘭老人一邊給記者演示著一邊嘴裏不住地稱讚著,“過去我兒子、孫女過年放假都不願意回來住,就怕上廁所,前幾天和我視頻時都給他們看了,今年過年會在家多住些日子嘍!”
收穫萬壽菊。
在農村這“方便的事”在過去可一點也不方便,冬天需忍受零下二三十攝氏度的室外嚴寒,夏天則需一邊忍受熏天惡臭,一邊還得遭受蚊蟲叮咬。
依蘭縣把農村改廁、污水治理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改善民生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抓。制定了《依蘭縣農村污水治理和改廁一體化推進方案》,將9個鄉鎮132村365個屯全部納入農村改廁和污水治理範圍。把推進污水治理和農村改廁一體化工作列為“一把手”工程,成立依蘭縣委書記、縣長任組長,分管縣級領導任副組長,縣直相關部門為成員的工作專班,建立鄉村兩級書記分別任組長的領導機構。
廁所革命的目的是為農民謀福祉,農村廁所改建涉及的農戶家庭水廁設施、村民共享基礎設施等的建設投入,是一筆必需而又不小的數目。錢從何來?針對農村“廁所革命”籌資難的問題,依蘭縣採取爭取項目與自主安排相結合,財政獎補與群眾自籌相結合的辦法,確定每戶4000元的標準給予補貼,對補助缺口部分,積極動員農戶通過投工投勞和自籌資金來解決。廁所改得好不好,符合實際是關鍵。依蘭縣因地制宜探索推廣改廁模式,採取“管線頂管式入戶”的方式,每戶建立一個化糞池,施工時將下水口接入農戶室內,糞便通過便池進入化糞池,進行密封發酵分解,每年定期清理化糞池,做到了乾淨、衛生。
道臺橋永豐村雕塑。
廁所建得好、管得好,才能用得好、用得長久。依蘭縣全面實施規範化改造、清單化管理,建立農村改廁三級驗收制度,由使用農戶在建設過程中全程監督,建成滿意後確認簽字,不滿意隨時修繕,直至滿意為止。鄉鎮逐村、逐戶、逐項進行初驗,縣級對各村改廁推進情況實行登記造冊、抽檢驗收。制定了管線改廁工程責任制、保潔員招聘和管理制度、衛生評比制、村屯幹部績效評價等規章制度,定期組織人員入戶指導,向群眾普及廁所的科學使用方法和維護方法,做到改好一個、管好一個、用好一個。鼓勵引導鄉鎮做好渣液清運、無害化處理、配件供應、設施維修等工作,採取購買專業化服務的方式,由專業公司將經過無害化處理的糞液賣給企業,發展有機農業,形成了一條“農戶+清運公司+有機基地”的生態循環農業産業鏈。
截至目前,依蘭縣已完成室內廁所改造1975戶(2018年改廁345戶,2019年改廁1630戶),鋪設污水管線15000米,改廁的農戶生活品質得到了真正的提高。
C 三分建、七分管 鄉村舊貌換新顏
8月6日一大早,雖然下著雨,道臺橋鎮永豐村60多歲的村民謝久江一如往常披上雨衣,拿起鐵鍬,出門清除村路兩旁的雜草。村民蘇萬有家兩位老人有殘疾,且年事已高,在清理衛生時,家中無車,鄰居劉學、王志友看到後,主動開三輪車去幫他們裝車,運到垃圾場。每天和他一樣出門幹活的有50多人,都是這個村志願者服務隊的成員。永豐村志願者服務隊自發成立,自發活動,平日裏就是督促各家各戶衛生,幫身體不好的村民幹點活,鄰裡間有事幫個忙。用村黨支部書記朱春風的話講:“這志願者服務隊可管事了,説話好使,也幫村裏解決了不少棘手的問題!”
道臺橋永豐村“中國夢”假山。
在迎蘭鄉開發村自創的“四位一體”環境衛生自我管理責任制度更讓這個村門前道路自家包打掃,門前邊溝自家包清理,門前樹木自家包剪枝,門前栽花自家包培植。通過倡導文明新風尚,讓村民嘗到環境整潔的甜頭,村裏除集中儲運垃圾外,不再花一分錢,家家戶戶都自覺將村內環境衛生管理得井井有條。
正是依託“三分建、七分管”,以“城鄉六美”即産業富美、生態宜美、鄉風淳美、文化尚美、社會和美、環境優美為內容,依蘭縣把建管結合作為改善人居環境恒久推進的“總保障”。
為進一步加強管理工作的落實,依蘭縣還制定縣處級領導包村制度,處級幹部每人至少負責一個鄉鎮、1-3個村的環境衛生整治工作,定點村莊,明確責任、任務,形成縣抓鎮、鎮抓村、村抓戶,戶包乾,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局面,同時實行常態化監督機制,縣委縣政府成立考核監督組,負責對農村環境整治和日常管理,定期或不定期組織明察暗訪,檢查評比,縣政府每年年末根據各村屯保潔考核結果,確定等級,以以獎代補的方式,給予資金獎補(平均每個自然屯每年1萬元),發現問題及時整改,推動農村環境整治向前發展。
D 美麗鄉村風景線 提升村民幸福感
一面面文化墻掩映在村莊院落間,潛移默化地影響著群眾生活;一個個先進典型的創建評比活動,點燃著村民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一場場自創新穎的文藝演出,豐富著百姓的日常生活。
採摘紅菇娘。
找準“路子”,才能邁開“步子”。現在,依蘭縣的村屯已經開始從美麗村容向“美麗生活”轉變。群眾的幸福感、獲得感、安全感明顯提升。
“生活在這裡的村民們,每天都在分享著優美的環境,吸吮著新鮮的空氣,人人歡天喜地,興高采烈地投入到生産、娛樂、健身和美麗鄉村的建設中,鄰裡和諧、團結互助、誰家有困難,大家都來幫,哪家有喜事,大家共分享。處處呈現出一派歡樂、祥和、幸福的新氣象。”武基村黨支部書記朱春風告訴記者。
因地制宜搞特色種植、發展旅遊産業,一個個農家小院火了起來。記者在演武基村黎明屯看到,好多農戶正在裝修。“現在村子環境越來越好,很多遊客來農村踏青休閒,週末時人更多,我把家裏空閒的房子變成民宿,出租賺錢。”武基村黎明屯村民徐麗説。
2018依蘭豐收馬拉松比賽。(上述圖片由焉學義和依蘭縣委宣傳部提供)
黎明屯立足本地實際,依託地域優勢,大力發展庭院經濟,由村幹部帶頭,把黃瓜、番茄、西瓜、香瓜、櫻桃、李子、小蘋果等原來沒種過的果蔬品種,栽植進鄉親們的菜園子。此外,屯裏還有幾個品牌的農産品在依蘭周邊很有名氣,四間房香瓜、演武基紅菇娘、龍江黏豆包和東北舍酒(村民自釀燒酒),這些産品未來會賣得更遠、名氣更響。(記者 潘宏宇 白雲峰)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