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春大箐山縣“2+N”産業走出特色生態路

2019-10-11 09:00:54|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丹丹|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大箐山縣“2+N”産業走出特色生態路

  伊春市大箐山縣“以生態為主導,向綠色要效益”的發展思路,圍繞打造“2+N”産業發展格局,大力發展了全域旅遊、森林食品加工産業,並兼顧其他特色種植養殖等産業,走出特色生態之路。

  全域旅遊叫響“嶺上興安”

  大箐山縣把全域旅遊作為高品質發展的主業,堅持全民化、特色化,加快全域旅遊發展。充分發揮優良的森林資源、生態資源、人文資源、紅色資源等優勢,全面提升旅遊品質,打響“嶺上興安”這個全域旅遊品牌,努力實現“生態立縣、旅遊強縣”的目標。大箐山縣編制完成《全域旅遊發展規劃》,從頂層設計做好産業發展和産品定位,確定了“青少年營地研學遊”和“森林生態攝影遊”兩大主題,成功舉辦了首屆中國冰天雪地研學旅行實踐教育論壇、第三屆森林生態葡萄採摘節、青少年研學營地教育系列活動,舉辦了四季風光全國攝影大賽,參加了北京國際攝影藝術周攝影展覽、全省“綠水青山 冰天雪地”主題展暨26屆全省攝影藝術展、第五屆中國(東北亞)森林博覽會、“綠水青山嶺上興安”攝影作品展等系列活動,承辦了2018環黑龍江自行車公開賽總決賽、2019第三屆環黑龍江自行車公開賽大箐山縣(揭幕站),全面提升了大箐山縣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伊春大箐山縣“2+N”産業走出特色生態路

第三屆環黑龍江自行車公開賽在大箐山縣揭幕。

  成立大箐山縣攝影家協會、大箐山碧水箐山旅遊公司和旅行社,廣泛利用新媒體開展旅遊宣傳、行銷推廣等活動。改造完成大箐山縣博物館和張子良紀念館,新建了張子良紅松人工林紀念碑。在大箐山頂修建了攝影塔、觀嶺臺和攝影家營地,五年內將大箐山森林公園建成AAAA級景區。與哈爾濱大樹教育集團簽訂了永翠河谷投資框架協議,在大箐山縣永翠林場建立了嶺秀·TOP旅行、研學基地,2018年被省教育廳授予黑龍江省第一批研學旅行試點縣(區),成為全市旅遊發展的新業態。加快朝陽旅遊公路建設,推進烏馬河至大箐山縣公路升級,為旅遊發展提供便利的交通條件。持續推進“廁所革命”,優化旅遊廁所配置,完善旅遊線路沿途、旅遊景區景點等縣域旅遊廁所分佈。將朝陽影視風情小鎮、涼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碧水中華秋沙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永翠河谷等景區與鐵力日月峽景區貫穿成伊春南部旅遊精品線路,以綠色生態、休閒養生、旅遊度假、影視觀光的旅遊産業鏈正在形成。

  森林食品加工方興未艾

  大箐山縣擴大森林葡萄和大棚木耳種植規模,與伊林集團合作,建設了大青川葡萄種植基地,全縣葡萄鋼架大棚達130棟、種植面積175畝,種植有巨峰、蜜汁、夏黑、玫瑰露、寒香蜜等近20個品種。

伊春大箐山縣“2+N”産業走出特色生態路

大箐山縣紅光風情露營地。

  重點推進伊林潤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黑木耳菌包生産項目,列入投資項目名錄庫,使大箐山縣成為全市五大黑木耳生産基地之一。積極推進小漿果及樺樹液、山泉水特色産品開發,完成了小漿果及樺樹汁系列飲品綜合開發建設(白樺酒莊)項目周圍3公里水泥道路路基平整,編制了建設用地控制性規劃。伊春錦秋天然飲品有限公司、伊春嵐峰森林食品有限公司生産樺樹汁和藍莓系列飲品銷往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大力發展高效的特色種養業,重點擴大棚室蔬菜、綠色有機食品、北藥等高附加值作物種植面積,提高産品供給品質和效益。註冊成立黑龍江大森林苗木種植有限公司,開發建設秀水、永翠、大青川等育苗基地,育苗總面積618畝,總産量1640萬株,探索走出了苗木産業化發展新路。綠色能源成果顯著,大箐山、石頂峰和東山三個風電場總裝機容量達84.3兆瓦,年發電量和銷售收入平穩。

  民生福祉全面改善

  大箐山縣始終把群眾的冷暖安危放在心上,扎紮實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

  城鎮建設提檔升級。以實施綠色城鎮提質工程為牽動,積極籌措資金,全力推動棚戶區改造工程,完善小區配套設施。規範化建設了林鐵、永福、翠河等住宅小區,規範小區、街巷命名,統一街路樓區標牌。推進主街老舊居民樓和臨街建築外立面改造,深入實施城鎮亮化,打造沿街亮化景觀。改造升級作為大箐山縣記憶和地標的基榮廣場,新建大型LED顯示屏和演繹舞臺,打造集演繹展示、全民健身、車輛停放等多功能廣場。推進道路交通改造,新建了德育橋、秀岩橋,升級了大青山、育林路、涼水路、北山觀光道及小區巷道等,縣內主要幹道、支道硬化率達到80%。

伊春大箐山縣“2+N”産業走出特色生態路

大箐山縣委書記祝天姝走訪慰問農村貧困戶。

  通過採取以創業帶動就業、以項目吸納就業、以政策扶持就業等多種形式,不斷拓寬就業渠道,推動就業創業工作。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4%以內,就業形勢保持總體穩定。穩步提高醫療救助比例和封頂線,個人自付合規費用由50%提升到70%,封頂線由3萬元提升到4萬元。統籌推進扶老、助殘、救孤、濟困、優撫等社會福利事業,牢牢托住了民生底線。(楊秀梅 姜冬勇 記者 馬少忠)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