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築牢百姓飲用水安全防線

2019-10-28 09:08:42|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丹丹|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築牢百姓飲用水安全防線 《黑龍江省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條例》解讀

  水是生命之源,生活飲用水的衛生安全尤為關鍵,其狀況直接關係到百姓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日前結束的黑龍江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黑龍江省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該《條例》聚焦相關部門職責、二次供水單位、管理相對人主體責任、衛生監管能力、違法懲罰力度等關鍵問題,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較強,為龍江百姓築牢生活飲用水安全的健康防線。《條例》將於2020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

  從水源到水龍頭全程監管

  影響居民生活飲用水的因素存在於“從水源到水龍頭”的全過程,涉及生態環境、城市供水、水行政、衛生健康、公安等部門。為克服“九龍治水”弊端,實現“一龍管水”、各部門通力合作的良好局面,《條例》充分發揮了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大政府監管力度,明確了各級政府的領導、組織、協調、保障責任。規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定期向城市供水、水行政、生態環境等相關主管部門通報衛生監督監測情況,對存在的問題,各部門各司其職、督促整改,加大協同監管力度。

  為高品質制定好法規,黑龍江省人大法制委員會、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黑龍江省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積極發揮立法主導作用,協調組織有關專門委員會和政府部門到鶴崗、雙鴨山等市,與集中式供水單位、二次供水設施管理單位、人大代表、村民和基層立法聯繫點進行面對面交流,傾聽群眾訴求,對落實供水單位的衛生安全責任等方面內容進行反復修改完善。在即將實施的《條例》中,明確了集中式供水單位、二次供水單位和涉水産品生産經營者的主體責任,明確提出應當按照法律、法規和相關衛生要求從事生産經營活動,保證生活飲用水和涉水産品衛生要求。在供水單位的自身管理方面,《條例》規定集中式供水單位應當對照有關要求每半年自查一次。

  補充完善現行規定空白

  城市發展,高樓林立。很多高層建築由於城市公共供水無法直供,需經儲存、加壓,通過管道再供用戶,這是人們通常所稱的“二次供水”。二次供水是城市供水系統從原水供應、制水生産、清水輸送到二次供水四大環節中的最後一環,也是百姓的“入口關”。

  在相關部門的日常工作中發現,二次供水由於管理主體多樣、存在棄管現象等,導致衛生管理要求難以落實,如何清晰劃分二次供水單位管理主體責任對於管理二次供水衛生安全至關重要。《條例》補充完善現行規定空白,分四種情形確定了二次供水的管理主體,有效促進各部門各單位落實自身管理責任和義務。一是二次供水設施建成後,尚未移交給二次供水設施産權所有者或者管理者的,由建設單位管理;二是二次供水設施建成後,已移交給二次供水設施産權所有者或者管理者,但尚未移交給城市公共供水企業管理的,根據是否委託物業服務企業或者有關單位管理的情況,分別確定管理主體;三是二次供水設施經城市公共供水企業驗收合格並交其統一管理的,由城市公共供水企業管理;四是二次供水設施建成後,所屬産權不明確的,由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指定管理主體;暫時不能指定的,由所在地鄉(鎮)人民政府或者街道辦事處管理。

  綜合考慮黑龍江省目前農村小型集中式供水的實際狀況和國家層面相關標準及規範的要求,針對農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存在的隱患,《條例》著眼農村生活飲用水衛生安全,對農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安全監管作出具體規定:授權黑龍江省衛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農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單位衛生要求。同時對農村小型集中式供水水質標準、檢驗檢測、日常監管提出具體要求。明確規定農村小型集中式供水單位供水水質應當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定期進行自檢或委託檢測,並保存和公示檢測報告。條例還要求衛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門加強對農村小型集中式供水衛生安全的技術指導,每五年全省監測一次。

  信息公開保障群眾知情權

  “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權向有關部門和單位了解生活飲用水衛生信息,提出意見和建議”是《條例》保障群眾知情權的重要規定。

  《條例》對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公開水源水到末梢水的水質監測信息提出要求,按照部門管理職責作出分段公開水質監測信息的規定:生態環境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公開城市水源水的水質監測信息,城市供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公開城市集中式供水單位出廠水、管網水以及二次供水的水質監測信息,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公開農村飲水安全工程出廠水的水質監測信息,衛生健康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公開末梢水的水質監測信息。

  “每季度向社會公開從水源水到末梢水的水質監測信息、通過政府或者部門網站等至少每季度向社會公開一次城市末梢水水質安全狀況信息……”《條例》公開水質信息的相關內容在朋友圈中熱傳著。

  針對二次供水,《條例》規定,每半年至少對儲水設施清洗、消毒一次;清洗、消毒前,向用戶(業主)公告清洗、消毒的具體時間,清洗、消毒後由具備資質的機構檢測,檢測合格方可供水,並及時向用戶(業主)公示檢測報告。

  細化供水單位衛生許可條件

  《條例》對關鍵環節“抓大同時不放小”,對集中式供水和二次供水的衛生許可條件、衛生要求、衛生管理事項作出細化規定。明確集中式供水單位必須建立規章制度、配備水質檢驗人員和設備、供管水人員有健康證明、水質符合國家生活飲用水衛生標準等許可條件,二次供水單位供水設施設計符合衛生要求、涉水産品有衛生許可批准文件等條件,同時補充細化了集中式供水的衛生要求和衛生管理事項,嚴把生活飲用水“入口關”。

  《條例》還對衛生監督監測頻次、加大懲戒力度、發揮法治作用等方面內容作出了規定。

  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黑龍江省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員、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主任時鵬遠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條例》的出臺將進一步完善、規範、引導和保障黑龍江省生活飲用水衛生監督工作,推動黑龍江省建立健全分工協調、運行規範、積極高效的生活飲用水監管體系,為守護百姓“一口放心水”提供有力法治保障。(記者 閆紫謙)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