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劇場脫口秀登陸哈爾濱

2019-11-08 14:16:55|來源:新晚報|編輯:呂丹丹|責編:趙瀅溪

  原標題:既不唱,也不跳,就靠一張嘴跟你嘮 小劇場脫口秀登陸哈爾濱 你願意花100多塊錢聽人“瞎白話”嗎

  東北的夜場表演一貫都給人以“土嗨風”的印象,如今在哈爾濱有這麼一撥人,既不唱,也不跳,就靠一張嘴跟你嘮,能白話得一屋子人哈哈笑。想聽人家“瞎白話”得花一百多塊錢買票,你要是能説會嘮,還有機會上去説……

  近日,新晚報記者在致青春酒吧看了一場脫口秀,當晚門票的票面價格是158元,酒吧滿座,個別觀眾站著聽完了全場。

小劇場脫口秀登陸哈爾濱

  “能白話”的普通人成了明星

  小劇場脫口秀是2019年在哈爾濱興起的一種現場表演。它與《奇葩説》《脫口秀大會》等在攝影棚錄製、有編劇團隊的綜藝脫口秀不同,現場演出的脫口秀演員和觀眾幾乎零距離,觀眾的參與是演出的一部分,演員隨時往台下丟梗,拿觀眾的反應抖包袱,在完全不可控的情況下,很多笑料隨機産生。

  2018年開始,一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劇場脫口秀演員通過抖音等短視頻平臺成了網紅,其中口音自帶喜感的東北人是絕對的主力軍。比如上海“來點喜劇”的演員小哈,在抖音擁有260多萬粉絲,一個“回長春過年”的梗把他家七大姑八大姨的東北親戚都調侃遍了,回回不重樣,次次都可樂。有觀眾坐高鐵甚至飛去上海看他演出,100多元的門票被炒到300多元,甚至更高。

  花100多塊錢聽人“瞎白話”,除了找樂子外,很多觀眾是去“演”的。比如有個環節是選幾位觀眾一人説句話,有觀眾故意“當啷”來一句“啥也不是!”演員一愣,沒接住,於是全場哄笑。這跟説相聲的反感台下觀眾接話“刨活”正好相反,有特點的觀眾一場演出能被臺上提到好幾次,成為全場笑點擔當。

小劇場脫口秀登陸哈爾濱

  尚屬新生事物演員稀缺

  和北上廣比較成熟的小劇場脫口秀相比,記者在哈爾濱看的“優趣脫口秀”明顯互動性差一點。“優趣脫口秀”的班主原東説話非常實誠:“小劇場脫口秀在哈爾濱是新生事物,演員稀缺,非專業的缺少現場經驗,專業的又難免帶著點夜場范兒。”

  原東是文藝兵出身,退伍後全國走穴,有20多年現場主持的經驗,是中國現場演出變遷的見證者。他對記者感嘆:“時代變了,‘90後’成了看演出的主力,他們年輕、文化程度高、喜歡網絡段子,以前傳統的二人轉和耍寶絕活人家不愛看。”早在大半年前,原東就想讓小劇場脫口秀在哈爾濱落地,著手尋找演員和投資方。9月初在參加一台晚會時,他遇到了主辦方——一家互聯網公司的董事長,沒想到對方聽完脫口秀後立馬拍板:“投了!”一個半月後,“優趣脫口秀”開門營業。

小劇場脫口秀登陸哈爾濱

  互聯網公司的大數據背景

  互聯網公司為什麼投資一個在小酒吧演出的脫口秀?答案竟然是“互聯網大數據”。記者採訪了投資方——華淇智信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鋼,他語出驚人:“文化演出我們不是內行,但互聯網運營是專業的,用互聯網思維整合文化行業是大趨勢。這是一次試水,根本就沒想靠它賺錢,市場一定要搶佔。”

  劉鋼的公司之前從未涉足文化産業,但近年蓬勃發展的短視頻、網絡微電影、網劇帶來的巨大流量,讓用“演算法看世界”的IT人很關注。劉鋼説,公司早有投資文化傳媒行業的打算,但目標不是靠劇場演出盈利,而是利用互聯網線上運營孵化IP,走電子商務路線。投資脫口秀只是第一步,接下來他們會挖掘有潛力的新人訓練包裝,目標是做網劇、網絡電影和院線電影。

  從脫口秀到拍電影聽起來隔著十萬八千里,但卻並非遙不可及。目前北京、上海的一些優秀脫口秀演員已登陸各大網絡綜藝,他們在短視頻平臺動輒擁有上千萬的粉絲,其中的佼佼者每個人就是一個IP。有名的幾大脫口秀廠牌已開始走喜劇短視頻路線,如果有互聯網公司投資,網絡影視化是有可操作性的。

小劇場脫口秀登陸哈爾濱

  面對高素質觀眾急需“去油”

  脫口秀在哈爾濱面臨的問題也不少——2019年,哈爾濱市場上出現了兩三個小劇場以脫口秀為賣點,但演員年齡偏大,幾乎都沒有完全擺脫單口相聲和夜店耍寶的窠臼。原東的目標很明確:“做哈爾濱第一個真正的現場脫口秀,去相聲范兒、去夜店范兒、去二人轉范兒。”聽脫口秀的觀眾多數受過高等教育,“油膩”的表演是他們最反感的。

  與傳統的表演方式不同,脫口秀演員需要比較深厚的文化底蘊。為了發掘更多“愛白話”、有才華的普通人加入,成熟的脫口秀廠牌都有“開放麥”,就是請各行各業的素人來説,不一定要非常逗樂,有趣、有深度、有哲理的都行。劉鋼説:“一定要杜絕低俗,不是哈哈傻樂,讓人回味的才是能流傳的。”原東更有奇思妙想:“哪天請個教哲學的大學老師來聊聊,也是不錯的。”(高雲)

小劇場脫口秀登陸哈爾濱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