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主持人大賽:比賽類綜藝本來的模樣?

2019-11-12 13:57:02|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呂丹丹|責編:趙瀅溪

2019主持人大賽:比賽類綜藝本來的模樣?

第一組選手。

2019主持人大賽:比賽類綜藝本來的模樣?

龔凡

  比賽類綜藝節目已經很久不叫大賽了,就像選手不稱選手、評委不稱評委,晉級淘汰的方式也不是打分排名,而是轉身拍燈……所以,當主持人撒貝寧“去掉一個最高分,去掉一個最低分”的話音落下,觀眾如同遇見熟悉的陌生人。

  從10月26日起,《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19主持人大賽》在央視一套播出。剛播第一期時就上了熱搜,網友評價,整套流程像是主持人招聘大會:1小時36分的節目時長,包含17位評委介紹和12位參賽選手各兩個環節的個人展示,然後評委現場給出建議並打分,最後按分數排名淘汰。

  賣人設?煽故事?公佈結果前製造懸念順便插播廣告?不存在的。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國青年網記者專訪時,點評嘉賓康輝説:“在播出時間很有限的情況之下,當然希望給觀眾的都是幹貨。”專業評審敬一丹説:“我以為比賽本來就該是這個樣子。”

  總之,在2019年深秋,一檔有著30多年曆史的老節目,時隔8年重回舞臺,還是熟悉的配方,卻又真的不一樣了。

  主持人的價值不是把自己的故事擺出來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2019主持人大賽》(以下簡稱“主持人大賽”)原名《CCTV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從1998年起舉辦過6屆,走出過張澤群、鞠萍、撒貝寧等家喻戶曉的名主持。這一次是第七屆。

  在本屆主持人大賽第一期節目中第一個出場的新聞組選手姚軼濱,中國傳媒大學科班出身,現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中國之聲》的主持人。“做這行的都知道這個比賽的分量,我等了好久。”上一屆大賽,姚軼濱剛從英國念完碩士回來,沒趕上報名,沒想到一等8年。

  從報名開始,姚軼濱就發現節目組對選手的身份不太在意,“報名就填表,前採的時候也不問你有什麼故事,上去就比,下來就打分。錄的時候覺得節奏很快,沒想到播的時候更快”。但姚軼濱很喜歡這樣簡單直接的過程:“每個選手都是抱著一顆要贏的心來的,要把自己最好的專業拿出來。”

  文藝組選手龔凡從小就有做主持人的夢想。她是一名純工科生,畢業于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本科學的軟體工程,研究生學的系統工程。之前與主持人最密切的關聯是參加過山東衛視一檔主持人選拔節目,獲勝後主持了2016年山東衛視春晚,在此之前,所有的主持僅限于學校活動。

  龔凡覺得,自己的故事也許能形成一些“人設”標簽,但作為一個主持人,重要的不是你是誰,而是你能給別人帶來什麼,“我相信一個人的經歷,最終能內化成你的眼界、你的表達、你在舞臺上的一切,這才是你的價值,而不是把自己的故事擺出來”。

  作為大賽專業評審,敬一丹還是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主持人專業委員會主任,她把主持人大賽看成一項業務,“它就應該是專業的——專業的展示、專業的衡量”。“有的節目是要通過講故事的方式去表達主題,而主持人大賽要考核的是主持人講故事的能力。主持人本身是一個傳播者,並非故事主角。”

  在康輝看來,如果一檔節目只讓人記住了主持人,反倒是這個主持人失敗的地方,而且主持人大賽只是沒有設置專門環節,並非完全捨棄講故事。“參賽選手有著不同的背景和成長經歷,他們在表達中就會帶出故事,比如,有的去過新疆偏遠的縣裏支教,有的當過很長時間的記者。選手在臺上和主持人、評委交流,這個過程也是在講故事。”

  以前只是選拔主持人,現在探討時代的需求

  在敬一丹看來,主持人大賽不僅考選手,還考評委,如何挑選出更適合今天這個時代要求的主持人。她1988年剛到央視的時候,是主持人中的第一個研究生,而在本屆主持人大賽中,選手普遍學歷較高,幾乎一半是碩士學歷,“良好的教育背景,會讓人更有根底,在職業道路上走得更遠”。

  除了學歷高,曾經的央視主持人,必然是科班出身,而現在“幹什麼的都有”,他們來自不同的專業,甚至不同的職業。純工科出身的龔凡説:“我講人工智能,我的學科背景讓我能更懂這個專業、表達更準確;同時我能把專業講得更通俗易懂,讓觀眾更易接受。”

  曾經的《CCTV電視節目主持人大賽》改名為“主持人大賽”,去掉了“電視節目”的限定,也體現了融媒體時代對主持人的新要求。敬一丹説:“多元背景和海外留學經歷,是主持人群體的需要,讓這個群體更加多樣、豐富、立體,也適應現在變化著的節目。”

  在比賽過程中,80後姚軼濱明顯感受到了“代際差異”。第一期節目前最後一場淘汰賽,120進60,選手年紀從20歲出頭到40多歲。“年紀比較大的,穿的是西裝等傳統的新聞主持人的衣服,而年輕人的衣服就會更時尚更有個性,有穿短褲的、小馬甲的。還有一個選手拿著自拍桿記錄了自己參賽的全過程,做成了Vlog”。

  在個人展示環節,姚軼濱準備的是電視産品,有的選手帶來的是人工智能這樣的“高科技産品”。“以前可能就是選拔主持人,現在無論是選手、評委,還是節目組,都在探討這個時代的問題——大家到底需要怎樣的主持人,我們會不會被技術所取代”。

  並不是哪一種形式更好,只是每個階段觀眾審美不同

  這一屆年輕人覺得主持人大賽“硬核”,但在多年以前,比賽類節目都是這個模樣,“講故事”反倒是之後的創新——而且在最初出現時,觀眾也十分買賬。只是當一種形式越來越多,審美疲勞就出現了。“並不是哪一種形式更好,只是每個階段觀眾的需求和感受不同。”康輝説。

  面對好評如潮,康輝笑説,才播兩期,不著急,再看看。“並不是所有的綜藝,包括選秀類節目,都要變成主持人大賽這種‘直截了當’的形式。所有的節目都是向觀眾傳遞信息、溝通情感,在這樣的目的和宗旨之下,一切變化都有可能”。

  有網友説,只有央視的“超豪華陣容”,才能保證主持人大賽無須任何花哨,就能如此好看。“很難有一個比賽能像這樣,把全國行業內最好的人才集合到一起。比賽要展示的東西真的太多,不必再有額外添加。”姚軼濱説。

  主持人大賽內行看門道,普通觀眾看什麼?康輝覺得,一是讓大家更多了解這個職業,“現在很多年輕人想當主持人,但可能看到的只是這個行業中非常美好的一面”;二是希望大家了解正在從事這個行業的人,他們對社會、對國家、對所有的人是什麼態度。

  敬一丹説,選拔主持人有不同途徑,主持人大賽是方式之一,在一段時間裏會有比較強的吸引力。但也有一些主持人是慢熱型的,要在日常生活中慢慢釋放。“這次做評委,我就在想,假如是我,肯定不會脫穎而出。我就適合從記者做起,然後慢慢成為主持人”。

  康輝説:“站在舞臺上的每一個選手,我都能感受到他們的一種自信。我經常想,如果對調一下位置,我在他們的年齡,我敢不敢?其實不能完全給自己一個肯定的答案。這種自信和勇氣也是當代年輕人身上的一種特質,他們不但有夢想,而且有去追逐和實現自己夢想的一股勁頭。”(記者 蔣肖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