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市精準發力助推“百花齊放”特色發展
原標題:精準發力助推“百花齊放”特色發展
2018年,大慶四縣以79.3%的土地、49.7%的人口,僅創造了全市12.2%的GDP。對大慶這座工業城市而言,發展的基礎和潛力在縣域,發展的問題和短板也在縣域。
站在新時代高品質發展的起點上,大慶市提出,大力實施農業産業化、新型工業化、服務高端化、農村城鎮化戰略,著力培育農畜産品加工、綠色食品、畜牧養殖三大主導産業,壯大漢麻、雜糧、皮革、旅遊、康養五大特色産業,實現三産融合、産城融合和城鄉融合,推動縣域經濟高品質發展。到2022年,縣域經濟總量達到1000億元,佔全市GDP比重達到25%;縣域城鎮、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3500元、18000元。到2035年,縣域經濟總量達到3000億元左右,佔全市GDP比重達到30%;縣域城鎮、農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5000元、30000元。
以提質增效為目標,推進農業産業化。實施龍頭企業帶動工程,引進和重組一批龍頭企業。積極扶持壯大農畜産品、雜糧、果蔬等特色優勢産業,形成規模經營。鼓勵龍頭企業開發新産品、樹品牌、創名牌,提高農産品市場競爭力。力爭到2022年,培育120家農業領軍龍頭企業,打造5個中國馳名商標。
以轉型升級為途徑,推進新型工業化。以技術改造為突破口,改造升級一批傳統産業,實現轉型升級。推進産業集群化發展,著力打造一批競爭優勢明顯、兩化融合度高的産業集群。力爭到2022年,初步形成集群發展、多級支撐、良性互動、錯位競爭的發展新格局,規上企業達到580家,實現增加值160億元。
以融合發展為方向,推進服務高端化。加快發展電子商務、連鎖經營新型流通業態,提高流通領域信息技術應用水準。大力發展生産性服務業,為企業提供信息、金融、物流等中高端智慧服務,促進製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力爭到2022年,服務業營業收入超億元企業達到10家,超5000萬元企業達到30家。
以統籌城鄉為引領,推進農村城鎮化。加快形成中心城區、縣城、重點小城鎮和新型農村社區四個層次的城鎮化體系,增強城市對縣域經濟的聚集能力和輻射能力。把發展特色經濟同建設特色城鎮結合起來,增強吸納能力,逐步形成一批工業、旅遊等特色鎮。力爭到2022年,城鎮化率達30%以上。
大慶市重點在六個方面精準發力,實現高品質發展。
在發展動能上精準發力。以農業産業化為途徑,夯實發展基礎。立足雜糧、果蔬、漢麻等地方特色,依靠龍頭企業帶動,延長農業鏈條,提高農産品附加值,實現種養加、産供銷、農工商一體化經營和三次産業的協調發展。以新型工業化為先導,強化産業支撐。依託縣域資源優勢,選擇不同産業發展模式,與現代服務業融合,促進産業結構向“專精特新”發展。以農村城鎮化為方向,培育經濟動能。合理劃分縣域功能區,重點發展中心鎮,促進農村人口、生産要素向城鎮集聚,使城鎮真正成為縣域經濟的發展平臺。
在創新驅動上精準發力。完善創新體系,制定鼓勵和支持創新的政策措施,進一步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全民創業增強縣域發展內生動力。夯實縣域創新平臺,大力發展科技孵化器、創業基地、鄉村創客等創新主體,支持建立多種形式的技術研發與合作機制,加速推動創新成果生成為項目、轉化為産品、發展為企業。暢通“綠色通道”,加大人才引進的投入力度,發揮技術能人、經營能人的作用。
在特色經濟上精準發力。堅持差異化定位,對産業集群化發展進行錯位規劃,在資源、産品、鏈條、市場等方面形成互補。堅持特色化發展,鼓勵打造自己的特色,擴張自己的優勢,建立自己的經濟“坐標係”,形成“一縣一業”、“一鄉一産”、“一村一品”的發展格局。堅持精準化扶持,對四縣生態農業、觀光旅遊、現代物流、生産性服務業等實行“點對點”扶持,增強縣域經濟造血功能。
在項目建設上精準發力。抓項目招商,圍繞與産業集群相關聯、上下游配套、有助於拉長産業鏈條、豐富産業體系的大企業、大項目開展精準招商,促成一批項目落地。抓項目培育,實行梯次培育,建立健全入庫評估、滾動培育、動態管理工作機制,助推縣域經濟轉型升級。抓項目扶持,建立“一企一策”扶持機制,對行業領軍企業給予投資補助、貸款貼息、産業基金等精準扶持,助力企業成長裂變。
在産業集聚上精準發力。提升載體功能,全力落實支持園區發展的政策措施,不斷加大基礎設施投入力度,完善配套服務,提檔升級四縣産業園區。引導縣域大力建設專業化、特色化園區,形成要素合理配置、資源集約利用、企業集聚發展的特色優勢産業集群。創新體制機制,逐步建立區域分工協作、互惠共享的合作機制。
在支撐保障上精準發力。體制機制再鬆綁,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轉變政府職能,給予縣域經濟最大自主發展空間。評價體系再深化,形成爭先進位的發展格局。發展環境再優化,突出抓好産業生態環境建設,切實做到全程減負,為縣域經濟發展提供堅強保障。(記者 李飛)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