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技創新的源泉充分涌流

2020-01-16 09:19:42|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呂丹丹|責編:趙瀅溪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加快培育壯大新動能,持續提升科技實力和創新能力。在全省兩會上,代表委員們從攻克“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提升科技園區承載能力,培養激勵科技人才等方面為創新驅動龍江高品質發展建言獻策。

  攻克“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

  “關鍵核心技術對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等具有極端戰略重要性。”省人大代表王俊峰認為,突破和掌握那些我國處於“卡脖子”短板位置的關鍵核心技術,對於我們建設世界科技強國具有標誌意義。掌握了關鍵核心技術,才能擁有自己的“大國重器”,才不會有被“卡脖子”的隱憂。

  王俊峰建議,以技術創新為突破,解決卡脖子問題;以平臺共建,補齊關鍵技術短板問題;以人才驅動,推動企業高品質發展;以國際合作,推進企業國際化。“其中重要的是與高校科研院所協同創新、與企業加大産學研用,積極開拓國際市場,加快我省裝備製造走出去步伐。”王俊峰説。

  談到如何整合科學創新資源,王俊峰建議,我省科技企業可以分享、整合、集成生産製造、科技研發、技術儲備、人才隊伍、科研條件及産業化等方面內容,將創新資源轉化為優勢資源,以共同解決産業關鍵技術難題。

  提升科技園區承載能力

  科技園作為高新技術企業的聚集區,是推動技術創新、加速知識轉移的重要通道。如何提升科技園區的承載能力?省人大代表郭宏偉認為:“依託科技園區培育高科技産業,能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還能調整改變區域經濟結構。”科技園區要壯大發揮作用,提高承載力,需要貫通科研成果和規模化生産以及産業鏈上下游的介面關係,需要有針對性地制定優化營商環境的優惠政策和科技創新政策給到入駐園區的中小企業,讓他們在園內園外都能取得長足發展。

  郭宏偉舉例説道,黑龍江省電子信息産業屬於基礎薄弱産業,打造此類科技園區進而實現産業集群,最終形成一個融合發展的“生態圈”,可以提升行業影響力和話語權,為地域發展提供不竭動力。

  省政協委員李繼偉也認為,科技園區要做大做強,應該走專業化道路。圍繞重點項目重點企業,發展上下游配套産業,延長産業鏈,打造區域特色産業。政府要鼓勵引導企業,社會力量投身參與到園區建設之中,要善於用市場手段建設發展園區,學習先進地區經驗,突破體制機制掣肘,敢於創新,擔當作為。

  省政協委員孫鵬飛則建議,借鑒貴州大數據産業崛起的經驗,選準産業,集中火力,重點支持,形成産業集群,打造響噹噹的品牌“航母”,推動龍江高品質發展。

  培養激勵科技人才

  “創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

  “在人才引進和建立激勵機制上大膽試大膽闖。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句話振奮人心。”省人大代表馬成果認為,當前我省在科技人才培養激勵上政策優惠力度不小,作為“供給方”拿出了十足的誠意。

  如何進一步做好科技人才培養激勵工作,馬成果認為,要營造留人用人“軟環境”,“通過幾十年的企業管理工作,我了解到科研人才並不只看重良好的物質環境,他們同樣希望在人文環境、精神層面獲得充實。”

  説到“軟環境”,孫鵬飛委員認為,良好的自然環境對於吸引人也至關重要。要有壯士斷腕的決心與勇氣,治理好重污染天氣。

  此外,馬成果建議,要注重培養家國情懷,向老一輩功勳錢學森等科學家學習,激勵人才懷揣建設家鄉、回報祖國的夢想投身工作。同時,要與“候鳥”交情交心。他説,候鳥是指不在龍江出生、生活工作的科技人才,因學習和工作需求在黑龍江短暫停留、或身在外地但願意參與到龍江科研工作和成果轉化落地的科技人才。企業和政府同樣要為這樣的群體真情付出,營造更好的環境,打造恰當的激勵機制,讓他們博採眾長、廣泛合作,共同為龍江振興發展助力。

  會外連線

  “大科學工程”科研攻關忙

  數九寒天,位於哈爾濱新區的“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項目(簡稱“大科學工程”)基建工程雖已冬休,但已建成部分正在進行設備安裝和調試。與此同時,一江之隔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內,100多人的“大科學工程”科研團隊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設備的研製攻關和相關課題研究。

  據哈工大空間環境與物質科學研究院李院長介紹,作為國家航天領域、工信部、東北三省唯一一項大科學工程,“大科學工程”項目于2017年8月開工建設。截至2019年年底,基建工程已經完成空間磁環境科學實驗樓、空間等離子體科學實驗樓、動物培養室的建設,空間綜合環境實驗樓正在開展主體施工,預計2020年7月竣工。設備工程建設進展順利,主體設備全面進入加工製造階段,空間磁環境模擬與研究系統的射頻屏蔽設備、氣浮隔振平臺、主動補償子系統正在現場施工、調試。

  “‘大科學工程’百人團隊一天恨不得當成幾天用,就是為了保證項目能高品質、如期投用,從而借助該平臺,不斷提升我國航天科技領域中原始創新水準和能力,夯實相關領域的科研實力,在國際競爭中搶佔先機,加快我國從‘航天大國’向‘航天強國’跨越。”李院長説,“大科學工程”項目建設,將集成哈工大的學科基礎優勢和産業技術開發能力,集成哈工大與中國航天的産業優勢創新資源,組建一流空間基礎科學與産業技術開發體系,成為我國航天自主創新的重要基地、支持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和區域經濟發展的科技平臺、吸引高層次人才的資源聚集中心、破解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瓶頸性難題、推動區域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推進東北振興發展的制高點。(記者 徐佳倩 彭溢 薛婧 李愛民 陳賀)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