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化青岡縣:信息化手段在疫情防控主戰場“大顯身手”

2020-02-11 11:55:57|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呂丹丹|責編:孫東臨

  國際在線黑龍江頻道消息(劉才星):“中央大街南北方向有人員走動,盤問一下情況。” 2月8日,綏化市青岡縣公安局智慧交通指揮中心後臺發出指令。現場卡點工作人員第一時間響應,在前端進行了處置:“沒特殊事情不要出門,出去購物快去快回,戴好口罩,到家別忘了消毒……”這是青岡縣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利用交通信息化手段管控人員外出的一個場景。

  針對疫情的傳播速度和傳播特點,青岡縣果斷出擊,用信息化手段開展疫情阻擊,取得階段性成效。 

  指揮調度“零距離”

  統一領導、統一指揮、統一行動是青岡縣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關鍵所在。在當前疫情防控的嚴峻形勢下,既要防範疫情傳播風險,又要確保防控指令暢通暢達,信息化辦公為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支撐。疫情期間,青岡縣積極推行網上辦公、視頻辦公等模式,利用釘釘溝通和協同的多端平臺,組織召開疫情防控常委會、專題會、現場辦公會、調度會,傳達上情、聽取縣情,研判形勢、細化舉措,既減少了面對面聚集、降低了疫情傳播風險,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防控措施精準落實。同時,全縣機關事業單位利用釘釘、微信、學習強國等軟體實現分散辦公,確保了各項工作正常有序開展。

  人員排查“零遺漏”

  青岡縣借助交警大隊指揮中心的前端“智慧大腦”系統,對除青岡籍外的車輛,特別是湖北籍車輛,通過過車記錄查詢功能全面梳理,掌握途經時間、車輛行駛方向信息,為確定重點人“時間賽”縮短了距離。同時,青岡縣對疫情防控重點車輛實行預警提醒,只要車輛出現在交通管理智慧卡口,緝查布控信息系統第一時間報警提示,執勤待命人員及時出擊追蹤管制。一線勤務民警使用配發專用手機,保證隨時能夠與指揮中心聯繫和進行信息對比,提高了人車管控的精準度和工作效率。此外,青岡縣通過航班及列車購票信息、近5年武漢大學生數據信息、門診就診信息、拉網排查四種渠道,將重點人員排查出來,並利用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確診病患同行查詢工具進行查詢、比對。

  隔離管控“零接觸”

  為了把重點人員管控到位,鄉鎮和街道強制重點人員居家醫學觀察14天,青岡縣同步落實“5+1”包保機制,由鄉鎮(街道)幹部、村(社區)幹部、派出所民警(村輔警)、衛生院醫護人員、村醫5人包保1名重點人員,並免費提供5個口罩和1個體溫計、組建微信交流群。工作人員每天通過視頻聊天、位置共享等方式,指導居家隔離醫學觀察人員檢測體溫、了解疫情防控常識,有效避免了近距離接觸、降低了疫情傳染的可能。

  網絡教學“零延遲”

  開展網絡教學是減少人員聚集、阻斷疫情傳播、保障師生健康安全的重要舉措。疫情防控期間,青岡縣下發了《關於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期間開展中小學(幼兒園)網絡教育服務的通知》及《網絡教育實施方案》,積極開展“2+N”網絡教育教學服務,切實實現了“離校不離教,停課不停學”目標。“2”即哈師大青岡實驗中學和青岡一中、青岡六中三所高中利用中國移動“和教育”和希沃白板“空中課堂”兩個平臺對全縣高三學生進行直播授課。“N”即各中小學教師利用釘釘平臺、QQ群、電話、微信等媒介,採取一對一、一對多等形式,向學生傳授疫情防護知識,進行心理健康輔導,針對寒假作業進行答疑。同時,青岡縣組織教師開展網絡培訓,提升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現已有1570名教師登錄網絡平臺學習,有15名教師工作坊坊主點評作業568次,發佈簡報13篇,推薦優秀作業24篇。

  輿論宣傳“零死角”

  青岡縣充分利用“青岡融媒”微信公眾號關注度高、信息量大、官方發佈的優勢,及時將防疫政策、科普知識、通知公告、倡議書等相關信息推送出去,並通過後臺密切關注縣疫情防控指揮部發佈的信息瀏覽情況,研判群眾知曉率,為進一步擴大宣傳覆蓋面,提供數據支撐。青岡縣暢通“青岡融媒”公眾號留言渠道,及時回復評論,正確引導輿論;發揮群防群治微信矩陣作用,利用50余個公眾平臺、700余個微信工作群組,建立管理員分級管理制度,精準推送信息,打通信息服務“最後一公里”。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