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線上備耕”,種田也有“雲服務”
農業基本盤穩定,就有了應對各種風險挑戰的底氣。
春耕備耕直接關係一年的糧食收成。全國糧食總産逾九分之一來自黑龍江省。當前,黑龍江省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提高備耕品質,確保糧食産能穩定在1500億斤以上,當好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科學備耕助力增産增收
農曆二月二過後,黑龍江墾區八五四農場種糧大戶吳進堂十分忙碌,和往年備春耕不同,今年他“宅”在家裏當起了“分析師”。每天吳進堂的女兒從網上下載糧食期貨走勢、國家惠農政策等資料,他據此調整今年大豆、玉米的種植面積。
今年53歲的吳進堂是八五四農場第13作業站家庭農場場長,從1998年開始承包3000多畝耕地,經過20多年發展,通過土地流轉現在經營1萬畝耕地。最近一些年,吳進堂每年向國家交售商品糧1000萬斤。
在吳進堂家客廳茶几上,有一份材料,上面寫著6000畝玉米種植規劃、4000畝大豆種植規劃,後面還附著一些種植技術和用肥事項等。
“控制化肥施用量,減少成本還能環保。”吳進堂説,這兩年通過增加生物肥施用,玉米從品質、産量、價格都有所提升。去年,他拿出360畝玉米做實驗,選用四種生物肥,每畝減少化肥施用量20%以上,産量增産10%以上,每斤還多賣1分錢。
吃到科技帶來的甜頭,今年吳進堂定好規劃,擴大生物肥施用面積達到5000畝,佔他經營土地的一半,預計減少化肥用量40噸。
2019年,黑龍江省農業“三減”(減化肥、減農藥、減除草劑)高標準示範面積超過4000萬畝,今年將增加至4500萬畝。來自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的消息,今年該省農作物播種面積將保持在2.2億畝以上,其中糧食作物2.1億畝以上,將呈現水稻穩、玉米和特色經濟作物增的“一穩兩增”趨勢。
全程服務破解備耕難題
黑龍江省蘭西縣充分發揮土地託管等社會化服務的資源集約優勢,組織服務主體與大型農資企業,線上對接解決農資儲運問題,全縣50萬畝託管地塊生資集中採購預計將節省約2000萬元。
越是面對風險挑戰,越要穩住農業,越要確保糧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農資企業復工復産滯後、農資運輸受阻、余糧銷售難。特殊時期,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加強服務力度,指定專門處室為農資企業出具民生保供企業資質證明,會同鐵路等部門,建立農資運輸協調機制,破解鐵路貨站積壓化肥轉運難……
截至2月21日,黑龍江全省40個鐵路貨站原待卸車1116車7萬噸,已完成卸車總量的69.8%,原落地待取296車1.9萬噸,已取走待取總量的73.3%。
“這回放心了,要不然我天天惦記地裏這點糧食賣不出去,農場真是幫了大忙。”近日,黑龍江墾區洪河農場第五管理區種植戶趙海迪將去年余糧賣給了一家糧食貿易公司。
春節過後黑龍江糧食購銷滯後,部分地區余糧難售。為最大限度讓余糧變現,加快春耕生産進度,近日,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與黑龍江省糧食局、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黑龍江省分行聯合下發了《關於有序恢復秋糧收購工作的通知》。
據中儲糧黑龍江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建三江、創業、佳木斯、鶴崗、雞西直屬庫轄區的12個收儲庫點已恢復最低收購價稻穀收購工作,其他收儲庫點將於近日在當地疫情防控指揮部的指導下陸續開秤收購。
備耕“雲服務”搶進度爭主動
“農時不等人,錯過農時就是災。”特殊時期,“線上備耕”被越來越多的農民接受,“宅”家就能享受“雲服務”。黑河市眾益糧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通過線上預訂了今年的農資,合作社負責人説,往年這個時候串農資店,今年逛網店。
備春耕生産一朝主動、全年主動。黑龍江省延壽縣農業部門利用“雲上智農”等平臺,把全縣有資質的農資經銷商信息通過微信等方式提供給農戶,各鄉鎮網格小組收集農戶農資需求信息,提供給供應商備貨,並安排配送車輛配送,確保農戶足不出村就能購買到所需農資。
黑龍江省農科院組織專家圍繞政策、氣象、技術、市場等方面製作各類課件70多個,通過多種線上渠道開展培訓。僅玉米種植技術科普動漫,點擊量就超過16萬人次。
黑龍江省農業農村廳一級巡視員李世潤説,為減少聚集,黑龍江省16個産業技術協同創新推廣體系,17名首席專家480名科研推廣專家,通過微信群、專家視頻講解、視頻直播等形式,開展遠程農業技術培訓及指導服務。
近日,黑龍江省下發了《關於疫情防控期間強化網上農資備耕的通知》,提早啟動、抓緊組織種肥藥等各類備耕物資貨源和下襬。目前,黑龍江全省已有4969家農資生産企業和經營門店參與網上訂貨銷售,農民已通過網上訂購種子5.07萬噸、農藥3539噸、化肥26.9萬噸、農膜3598噸。(記者李鳳雙、王建、楊喆)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