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化市脫貧攻堅:“打高分才算及格”
原標題:“打高分才算及格好成色才算滿意” 綏化市脫貧攻堅工作紀實
明水地山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每年帶動貧困戶增收230多萬元。高偉 黑龍江日報記者程瑤 攝
日前,隨著海倫、青岡兩個深度貧困縣經省政府批准正式退出,綏化市6個國家和省級貧困縣相繼摘帽。剩餘的44個貧困村脫貧出列,全市429個貧困村全面完成了退出任務。記者在綏化市扶貧辦了解到,目前該市16.4萬貧困人口中已有15.8萬人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由建檔立卡之初的5.7%降至0.15%。退出人口平均收入達9615元,年均增幅21.9%。
列清單務實脫貧
綏化市始終堅持“打高分才算及格”,“好成色才算滿意”的脫貧標準。不斷深化強化“五級書記抓扶貧”、“市縣抓落實”、“行業扶貧”、“駐村幫扶”、“社會扶貧”等管理體制和責任機制,全面推行“清單制鏈條式工作法”。精準用好提示單、督辦單、成績單,細化實化“專班制”、“調度制”、“日報制”、“督查制”,寫準寫實各級幹部“擔當檔案”,讓“清單鏈條”到底到邊,讓“指揮調度”有用管用。
綏化全市建檔立卡人口中有7.89萬60歲(含)以上、1.1萬16歲(不含)以下貧困人口和0.71萬收入在4000元以下、1.53萬因病因殘致貧的未脫貧戶“四類重點人群”,以及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5469戶脫貧“脆弱”戶。針對這些脫貧難點,綏化市通過分析其年齡、收入、致貧原因等,逐戶逐項列出清單,在全省率先實行“清單制”、“臺賬式”管理和“動態變化月報”工作制度。由於對這部分人實行動態監測和重點關注,到去年年底,收入在5000元以下的脫貧“脆弱戶”由5459戶下降到824戶。這一做法也在全省得到推廣,為後來國家和省開展脫貧監測戶和邊緣戶“兩摸底”工作趟了路,提供了有益借鑒。
查問題補齊短板
對照上級巡視、考核、第三方評估、媒體暗訪、扶貧資金使用績效評價、審計等環節發現的問題,綏化市在全省率先開展了脫貧攻堅問題“大排查大整改”集中會戰。
通過排查該市發現採取“穿衣戴帽”方式改造並居住3年以上的貧困戶房屋容易出現“跑風漏雨、風侵雨蝕”等品質問題,就立刻提示各地整改。這一做法得到了省扶貧辦的關注和認可,將其列入全省脫貧攻堅問題排查整改的重點。
綏化市通過深入推進脫貧攻堅“回頭看”,列出排查問題事項、制定排查整改問題清單、臺賬、方案等,共排查出問題4987個,現已完成整改3805個,確保了“回頭看”的“精準度”和“高品質”。
為解決好每一階段“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重點問題,綏化市扶貧辦全年制定下發5期整體工作提示。針對臨時性突發性問題和安全飲水、“三保障”等政策落實上的短板弱項,制定和下發工作“提示單”、“督辦單”、“整改通知單”等50余份,有效避免了“三落實”、“三精準”、“三保障”表面化、概念化、不精準、有偏差等問題,提升了推進落實的品質、速度和效率。
強舉措帶貧致富
為統籌推進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和縣域發展,綏化市將更多基層實踐模式固化為長效機制,總結出“十帶貧十致富”模式。産業帶貧致富:持續推進産業扶貧和縣域經濟緊密融合,通過做強主導産業、拉長産業鏈條、培育産業集群、帶動就地就業,讓更多群眾在産業鏈上增收致富,讓主導産業和龍頭企業形成對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強有力支撐。集體帶貧致富:深入實施“萬里選一”計劃,在每萬名農民中培育1名農民企業家和1名新型職業農民。選優配強“兩委”班子,提升基層帶貧致富能力。全市通過“清化收”行動和土地確權,新增地源193.7萬畝,村均1445畝,已收回48.4萬畝,集體增收1.51億元,已全部消滅了萬元以下“空殼村”。改革帶貧致富:深入推進農村“三塊地”改革和“三變”改革,完善産權制度,增加資源資産收益。望奎龍薯聯社以3家合作社股權、260戶農戶土地經營權入股,規模經營土地3.58萬畝,從“北薯南種”到“北社南營”,幫助69戶貧困戶增收致富。政策帶貧致富:深入落實“四不摘”和“保持政策總體穩定”的要求,用足“三保障”、光伏等扶持政策紅利。到去年底,全市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9.95%,農村飲水安全率達到100%;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醫保參保率達到100%;累計改造危房4.09萬戶,累計實施扶貧基礎設施和産業項目750個,總投資44.41億元。合作帶貧致富:通過培育合作社、聯合體和家庭農場,擴大土地流轉和託管規模,鼓勵“少數人種規模田”,用利益聯接機制促農增收。庭院帶貧致富:綏化通過打造全市百萬個庭院,挖掘出百萬畝土地潛力,推動“多數人種效益園”的居家就業創業。用小規模“共享經濟”、“民宿經濟”等撐起田園康養旅遊的“大産業”。消費帶貧致富:綏化市通過實施“寒地黑土+”、“+寒地黑土”雙品牌戰略,連續三年開展“五穀雜糧下江南”活動,帶動特色優質農産品增值溢價,闖出了一條“種得好、産得優、賣得俏”的新路子。勞務帶貧致富:組織推動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2019年全市通過當地扶貧龍頭企業、扶貧車間吸納和設置公益性崗位等共安置3.82萬名貧困戶就地就近就業。生態帶貧致富:綏化市還通過推進退耕還林、植樹造林,培育營林經濟,促進經濟社會生態多贏。蘭西“造地插柳”3.35萬畝,村均2000畝,年收益100萬元。文化帶貧致富:綏化市通過大力推廣望奎、蘭西、綏棱等地深化“智志雙扶”、建立“村規民約”、設立“德善講堂”、評選“小康人家”等做法,拔除思想窮根,激活內在動力,培育鄉風文明。全市已培育樹立扶貧典型524個。(張憲民 記者 程瑤)
>相關新聞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