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高了,觀念轉了,信心來了——一座東北城市的營商環境“三變”

2020-04-02 16:19:14|來源:新華社|編輯:于靈爽|責編:馮鈺穎

  4月1日,黑龍江省哈爾濱市60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全年哈爾濱計劃推進重點項目750個,總投資5800億元。疫情期間,哈爾濱推出容缺後補、網上通辦等舉措,“減程式、減環節、減時間、減接觸”,推動一批企業復工。

  企業競爭市場,政府競爭環境。哈爾濱把營商環境改革作為中心工作之一,去年實際利用省外資金同比增長10.2%,工業投資增長24%創五年最高,目前營商環境呈現便企利民、理念更新和投資升溫三大變化。

  辦事效率高了

  機器轟鳴,人頭攢動。連日來,哈爾濱方正縣辰能生物質熱電聯産、依蘭中煤、雙城雀巢等數十個重點項目加足馬力生産。投資3億元的方正辰能項目當日線上辦理、線下查驗,當日即復工。

  “加強事中和事後監管,使前置審查少了,企業擔子輕了。”方正縣委常委、副縣長于彥波説。

  哈爾濱圍繞簡政放權推出一系列政務服務舉措,針對審批多、蓋章多、週期長等企業詬病的頑疾開展放管服改革。截至目前,全市“不見面”“一網通辦”“最多跑一次”覆蓋面超35%、94.8%和97.1%,市、區(縣)兩級3000多個審批和服務事項實現標準化。

  黑龍江刻度標識有限公司法人韓澤的妻子近日到行政服務中心,她操作電腦錄入信息,在全程電子化自助印表機拿到營業執照,總共不到10分鐘。哈爾濱新區行政審批局局長王佳説,企業登記4.0版系統上線,不見面審批減少了尋租空間。

  改革的關鍵在放權。哈爾濱大處室整合使各機關單位處室平均精簡約30%,縮短企業辦事走廊。推進“強區放權”,目前已下放上百項事權。政府權力的“減法”換來市場“加法”,哈爾濱被國務院列入“真抓實幹成效明顯予以激勵支持的地方名單”,企業開辦時間減至2個工作日,去年新登記企業42000余戶,同比增長12.6%。

  服務理念轉了

  疫情之下,哈爾濱通過“屏對屏”、線上辦等方式,變施工冬閒期為服務黃金期。

  “冬忙已經是常態。”一位政府部門負責人説。哈爾濱施工期短,多年來存在項目冬眠、幹部冬閒現象。近兩年啟動招商之冬、服務之冬,利用冬季約100天時間,提前招商及解決下一年項目前期“卡脖子”問題。上個招商之冬,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256個。

  冬閒變冬忙背後是“危機感”“等不起”的觀念之變。近年來哈爾濱堅持“拿來主義”,與14個副省級城市和4個直轄市逐一對標,大量移植經驗。並以區縣及市直部門一把手為主體,到南方挂職,在實踐中審視不足。

  哈爾濱市平房區委書記劉興閣從深圳挂職半年歸來,實施了50多項改革,工業地産分割銷售等探索在全市推廣。他説,各地都想方設法優化環境,尤其一些經濟發達地區,哈爾濱必須有“向前攆”的緊迫感。

  “店小二”意識更強了。哈爾濱啟動産業項目提質增效三年攻堅戰,首創“一把手”走流程機制,各單位一把手定期坐窗口、跟執法,兩年來體驗辦事流程4448項,整改措施2554個。

  哈爾濱新區管委會主任王鐵立説,營商環境的一個核心是政企關係,新區圍繞保證企業家處於營商環境的“C位”發力,吸引入駐世界500強企業50多家,還主動引入第三方機構開展營商環境評估,自我“體檢”服務企業。

  投資信心來了

  2017年至今,為可口可樂等快消品巨頭做配套的哈爾濱寶鋼制罐有限公司3次擴容、追加投資。日前,總投資210億元的寶能國際經貿科技城落戶哈爾濱。

  信心何來?寶鋼制罐公司負責人朱小林回答:營商環境改革。

  連續多年,哈爾濱將改善營商環境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一張藍圖繪到底”。針對有的地方營商環境“説起來重要、做起來次要”等問題,政府先從自身改起。去年4月以來,啟動處理政府不守信踐諾、“新官不理舊賬”等行動,整治案件2000余件。

  2019年哈爾濱投資增長7.3%左右,利用省外資金、直接利用外資增長10.2%和8.8%,全年引進超百億元項目11個,簽約2321億元,是上年2.5倍,騰訊、華為、阿裡巴巴、融創等一批大企業北上投資。

  人才隨信心而來。兩年內集聚院士和長江學者等專家10余人,碩士和博士400余人,其中省外引進200多人——這是哈工大機器人集團引才成績單。哈爾濱新區推出産業政策“黃金30條”等措施,2019年吸引高層次人才11000余人,2000多名黑龍江籍人才回歸。

  政策托舉、人才回歸推動經濟結構調整和高品質發展。萬鑫石墨烯微片製備與應用産業化、國裕綠色國際數據中心群等一批符合哈爾濱産業方向的重點項目落地,加快哈爾濱“4+4”現代産業體系建設。2019年哈爾濱高技術産業和戰略新興産業增加值高增長,佔規上工業比重由上年19.6%和26.2%分別增至23%和33.3%。(記者 李鳳雙 強勇)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