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小細胞” 釋放“大能量” ——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管理局以黨建促現代大農業發展

2020-04-16 09:12:05|來源:光明日報|編輯:呂丹丹|責編:馮鈺穎

激活“小細胞” 釋放“大能量” ——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管理局以黨建促現代大農業發展

  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管理局前哨農場網絡黨小組黨員開展學習。資料圖片

激活“小細胞” 釋放“大能量” ——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管理局以黨建促現代大農業發展

  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管理局八五九農場基層管理區黨支部黨員向農場職工宣傳防控常識等安全知識。資料圖片

  【探尋“中國之治”的“實踐密碼”】 

  摘要 

  2018年9月25日,習近平總書記到黑龍江省考察,首站來到農墾建三江管理局,了解糧食生産和收穫情況。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

  近年來,農墾建三江管理局黨委針對撤隊建區、整體搬遷和建城管城等改革發展的實際,探索實施“細胞工程”,將社區和田間劃分成若干個規模合理的網絡,靈活地設置田間黨小組和樓宇黨小組,形成了以“營養足、功能好、活力強”為核心目標的基層黨建工作新模式。田間黨小組和樓宇黨小組將農業生産、職工需求與黨小組工作緊密結合,通過“田間課堂”“黨員科技示範戶”等多種形式,最大限度地激活了黨員“細胞”的活力,有效促進了農業生産新技術推廣、新品種應用、新模式示範,引領了現代化大農業發展。

  關鍵詞:“細胞工程” 基層黨建 現代大農業

  “黨員就該衝在疫情防控的最前面。”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春耕備耕等工作中,黑龍江省農墾建三江管理局前進農場第九管理區通過“黨支部協調統籌+黨組織靠前作為+黨小組一線服務”的聯防聯控模式,密集部署、迅速響應,讓黨支部的決策直達基層,讓黨組織的落實到點到位,讓黨員的服務貼近居民需求,形成了黨員帶動、組織響應、全面動員的有效防控局面,為職工群眾築起一道疫情防控阻擊戰的牢固防護墻。

  管理區主任萬文達説這都得益於建三江管理局實施的“細胞工程”,設置黨小組,建立網格包乾制,組織黨員開展服務活動,將黨員先鋒模範帶頭作用融入農業生産和日常生活,使黨小組成為功能好、營養足、活力強的基層服務組織。在前進農場街道辦會議室內挂著一幅形似蝴蝶的“黨建工作細胞工程運行圖”:以黨小組為蝶身,以黨小組崗位職責和活動內容為兩翼,分工明確、職責明晰、活動豐富。“‘細胞工程’通過激發黨員個體的‘細胞’活力,強健黨組織的肌體,發揮巨大的能量。”萬文達説。

  在建三江管理局,這樣的黨建運行圖數不勝數,這些活躍在社區裏、廣場內、田間地頭的黨小組在日常的農業生産和職工生活中,架起一座黨員和群眾的連心橋。

  1.社區服務解民意  

  “油和面快沒了,家裏沒有別人,我自己也不敢出去買。”大年初三一大早,家住紅衛農場第二居民委的失獨老人劉廣麗,給轄區河韻風情黨小組打來電話求助。“阿姨,您別著急,我一定想辦法給您送去。”黨小組成員、社區黨工委副書記王丹丹安慰她説。因農場商鋪初五前都不營業,王丹丹從自家帶來了油和面,第二天和黨小組組長一起送到了劉廣麗家。“謝謝你啊孩子,這大過年的折騰你們。”劉廣麗拉著王丹丹的手説。

  在建三江管理局,像這樣在社區裏為職工群眾服務的樓宇黨小組有1350個。

  “我們根據小區、樓棟、樓道的分佈,將社區劃分為若干網格,將社區居住黨員全部劃入網格中,根據黨員居住地和工作崗位實際,本著便於聯繫、便於組織、便於開展活動的原則,設置樓宇黨小組,開展鄰裡互助、公益服務、矛盾調解、文體活動、環境整治、法律宣傳等活動。”建三江管理局黨委工作部組織科科長馬海龍介紹説。

  八五九農場黨委把居住在同一樓棟或相鄰樓棟的在職黨員、離退休黨員、流動黨員等組織起來,組建了55個樓宇黨小組,實現了樓棟黨組織的全覆蓋,把黨的工作由黨支部所屬黨員向各樓棟全體黨員延伸,以黨組織優勢為群眾提供更優質、更便捷的服務。

  大興農場社區興安居民委滿天星黨小組持續開展助民愛心志願服務活動,黨小組組長馬俊牽頭成立了公益組織“星火愛心聯盟”,共有來自全場各行各業的61名愛心人士加入,2018年共募集善款8萬餘元,為30余人提供幫助和服務。

  走進濃江農場第三民委的居民樓,單元門前挂著黨小組每名黨員的照片和承諾語,樓道內整潔乾淨,樓梯粘貼的“家和萬事興,敬老樹新風”“鄰裡手拉手,助老獻真情”標語雖然已經褪色,卻沒有一絲損壞。“黨員真心為百姓辦事,就能得到百姓的理解與尊重。您看,我們的老百姓多愛護公共環境衛生。”一位黨小組成員説。

  2.田間指導促增收 

  “今年水稻品種怎麼選啊?”“疫情期間,在農場訂購的化肥能運進來嗎?”一大早,紅衛農場第二管理區黨支部碧海田園黨小組的微信群就熱鬧起來。

  “去年積溫不太高,影響了水稻的品質和産量,今年最穩妥的,一是選穩産高産的品種,二是選有特色的、口感好的、能走訂單的品種。”“在農場統一訂購的化肥,不用擔心,目前運送農業生産物資的車輛正常通行,在2月底前可全部到農場,不會影響大家備耕生産。”黨小組科技示範員何培雄一一回復。

  農業科技指導、發佈天氣信息、提供糧食市場走勢……在種植戶眼裏,碧海田園黨小組就像個“貼心小管家”。“以往在農閒的時候,我們會組織黨的知識、農業種植技術、農場政策等方面的學習培訓。今年受疫情影響,改為在微信群裏開展,群內的種植戶有問題,直接讓某位黨小組成員進行解答。”何培雄説。

  對此,紅衛農場黨委書記王滿友感觸頗深:黨小組的服務最接地氣,受群眾歡迎,能産生效益,對於指導農業生産和服務社區居民,具有第一時間、無縫對接的優勢,豐富黨小組的服務內容、搭建黨小組的服務平臺,是解決新時期現代農業、社區服務、社會管理的重要抓手。

  建三江管理局人均佔有耕地50余畝,農業職工黨員6700余人。在設置田間黨小組過程中,本著每個黨小組必須有一名“科技示範能力優、農業生産標準高、致富本領強”黨員的原則,科學設置黨小組,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實現黨小組網格內生産資料互助、生産工具共用、生産技術互通,引領本小組全體黨員農業生産本領的提升,從而帶動本黨小組網格內農業種植水準的整體提升。

  在七星農場,提起張景會的名字,農場職工們紛紛豎起大拇指。作為全國農業科技示範戶、産糧大王,他一直以來都是職工們學習的榜樣。在2016年農場推廣種植新品種時,很多種植戶擔心:換品種,出現問題怎麼辦?“新品種總得有人嘗試,身為田間黨小組帶頭人,我應該帶這個頭。”老張想。新品種種植成功後,很多種植戶向他討教,張景會將總結出的優質水稻品係育苗、栽培、管理等種植管理經驗,以圖文並茂的形式整理成冊,毫不保留地與農場職工一起分享,帶領大家一起多産糧,産好糧。

  比起種糧“老把式”,七星農場研發中心黨支部由一群平均年齡33歲的年輕農業科技工作者組成。他們推廣葉齡診斷、側深施肥、毯式育秧等實用新技術29項,在寒地水稻“三化兩管”模式的基礎上,組裝形成了三江地區高産優質栽培技術模式,推廣面積3100萬畝,新技術推廣率達到100%,創造直接經濟效益39億元。培訓農技人才和職工群眾2萬多人次,發放技術實用手冊10萬多份,為農戶解決實際困難200余件。

  3.推選能人樹品牌  

  細胞沒有活力不行,如何增強活力?建三江管理局黨委按照黨代表、職工代表、網格長、先優人物、退休幹部“五優先”原則,採取組織推薦、群眾推薦,直接選舉的“兩推一選”方式,選舉出政治素質高、群眾基礎好、創業致富優、責任意識強的黨員擔任黨小組組長。同時,推行黨員設崗定責,設立五大類15種公益性崗位,讓黨員有崗有為,職責明晰。

  針對居民反映的亂停車問題,青龍山農場第一居委會樓宇黨小組組長徐連臣騎著一輛自行車對農場場部摸底調查,數樓房、數空地、數私家車、記錄小區地形。這位76歲的老人已有49年黨齡,他將自己整治私家車亂停的方案交到了場裏被農場領導採納,在小區施劃了車位。劃完第二天,居民自覺按位停放。

  前進農場第九管理區許德須黨小組成立於2017年,這個黨小組內有人稱九區“三老”的許德須、郭強、李亞發三位老黨員,他們的平均年齡66歲。黨小組組長許德須在3年裏,把自己攢下的30萬元,無償借給8個貧困種植戶週轉使用,助其脫貧。1978年入黨的郭強,用自己的農機修理專長,每年免費為管理區有機戶修理農機具300余臺次,培訓修理技術600余人次。德高望重的第一代北大荒人李亞發,隨時化解鄰裡矛盾、解決各類糾紛,為群眾熱情服務。

  選用能人的同時,建三江管理局注重對黨員的教育培訓,提高黨員先鋒的能力和素質。在全局開展的“黨課大家上、講話一起學”活動中,400多名黨小組組長上講臺、講黨課,談認識、談體會,引起了強烈的社會反響。七星農場90多歲的老黨員李德恩多年來記錄學習筆記300多萬字,講黨課200多場,被職工群眾稱為“黨課教授”,成為黨員學習的榜樣。

  前哨農場流動黨員數量多、範圍廣、時間長,黨員管理始終是個難題。通過學習,農場街道辦黨委創新工作方式,組建網絡黨小組,將搬離農場的職工、外出打工族和出國留學生都組織起來。為照顧不同人、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黨小組制定了專門的會議模式,即只要有五人以上同時在線,就可以召開一次黨小組會議,一天之內這樣的會議可以隨時召開多次,保證了網絡黨小組黨員參與率達到100%。

  “自從有了網絡黨小組,每天都能看見祖國傳來的各種消息,有學習資料,有就業信息,也有新聞動態和家鄉趣事,就感覺自己離家還不遠,離祖國更近了。”在一次小組學習後,留學生孫齊寫下自己的感受。

  紅衛碧海田園黨小組、青龍山立德黨小組、大興蒲公英黨小組……隨著黨建“細胞工程”的深入開展,建三江管理局涌現出一批優秀黨小組,這些黨小組星羅棋佈,由“點”成“線”,形成黨建示範帶。管理局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積極性,尊重基層黨組織的首創精神,打造出“溫馨365”、四心服務、黨員認領微心願、便民服務直通車、黨員農業科技服務110、“科技園區+黨員科技示範戶示範引領”等系列黨建品牌,實現黨建“細胞工程”與主題黨日活動、在職黨員進社區、脫貧解困活動深度融合,暢通了聯繫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記者 張士英 通訊員 劉楠)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