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綏芬河

2020-04-17 09:03:34|來源:新華社|編輯:呂丹丹|責編:馮鈺穎

圖片默認標題

4月15日,綏芬河口岸。這也是綏芬河第三代國門。張濤 攝

什麼是綏芬河

  76歲的李恩泰在中俄邊境小城綏芬河生活了一輩子,他從沒想過,這座中國東北邊陲的“百年口岸”,會以這樣的方式“出名”,比當年用暖水瓶換魚的故事動靜還大。

  1987年,綏芬河市與俄羅斯的波格拉尼奇內市,用兩張白紙和複寫紙完成了第一筆交易。1000隻氣壓暖水瓶和10萬公斤蘋果,交換了3萬公斤比目魚和5萬公斤明太魚,小城從此成為中俄邊境線上耀眼的“珍珠”。

  新冠肺炎疫情來襲,這個位於黑龍江東南角、曾被人戲稱為“要用放大鏡才能在地圖上找到”的中俄邊陲小城,突然成為舉世目光聚集的焦點: 3月27日至4月13日,經黑龍江綏芬河口岸入境2497人,其中322人確診新冠肺炎,還有無症狀感染者38人,一時間常住人口僅7萬的小城成了抗“疫”前線。

  綏芬河在哪?為什麼是綏芬河?這座百年口岸的誕生與發展,充滿著各種各樣的偶然,也孕育著各種各樣的必然,從幾個歷史長河的精選片段中,我們來尋找答案。

  因融通而生

  每天上午9點30分左右,都會有一趟“綠皮”火車緩緩駛離綏芬河火車站。和大多數“綠皮”火車一樣,它的內飾十分普通,不過這趟列車車頭上懸挂著中國國徽,彰顯了它國際列車的身份。

  火車開行5分鐘左右,會從一座橋身上鐫刻著“1903年造”的鐵路橋上穿過,這座曾被稱為“遠東第一橋”的俄羅斯風格鐵路橋曆盡滄桑。

  再過幾分鐘,它會穿過擁有高高穹頂、俄式窗廊的百年綏芬河老火車站,穿過3號洞、2號洞,穿過國境線,駛向不遠的俄羅斯小站格羅迭科沃……

  1903年1月,清政府設立“總理綏芬河鐵路交涉局”,綏芬河第一次以一個城市的身份出現在地圖上。

  如果沒有鐵路,也許根本不會有這座城市。最初,小城與鐵路本無緣。

  19世紀末,沙皇俄國為了自己的戰略目標,在中國領土上修建了一條以哈爾濱為中心,西至滿洲裏,東至綏芬河,連接符拉迪沃斯托克的“中東鐵路”。

  這條鐵路原本打算在當時的東寧縣三岔口修建,並以東寧境內水系綏芬河作為站名。可修築中工作人員發現,當地的地質結構並不適合修建鐵路,鐵路只得向北移動了50多公里,這就是現今沒有綏芬河流過的綏芬河市。當時,小城依山而建,林木豐茂,我們至今也很難在文獻中準確找到對其之前歷史的更多記載。

  1903年中東鐵路建成,因其距俄羅斯對應口岸波格拉尼奇內16公里、距俄遠東最大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210公里的獨特地理位置,迅速成為連接東北亞和走向亞太地區的“黃金通道”,這也奠定了綏芬河地區交通、通訊、通商的基礎,使它得以與符拉迪沃斯托克、哈爾濱近乎同步的發展。

  據綏芬河市官方史料記載,1923年3月,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公署設綏芬河市政分局;1927年4月,國民政府成立東省特別行政區綏芬河市;1933年7月,綏芬河公署成立,隸屬偽北滿特別區公署。1930年代,有俄、日、朝、英、法、意、美等18個國家的使節和商賈雲集於此,文化和經貿交流異常繁榮活躍,五顏六色的各國旗幟林立市區,時稱“旗鎮”和“國境商業都市”,並獲得了“東亞之窗”的美譽。綏芬河還在中國東北邊陲最先開通了火車、汽車,最先有了電燈、電話,被冠之“文明中心”。彼時,來自內地和多個國家的商人有1萬多人,常年往來于綏芬河與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之間,從事邊境貿易,人稱“跑崴子”。

  在今天已經被改造為中東鐵路紀念館的綏芬河老火車站內,通過一幅幅老照片,我們可以窺探到鐵路為這座邊陲小鎮帶來的繁榮,而在綏芬河老城內,一座座俄式建築,也記錄了這座小城曾經的繁榮。

  與鄰國俄羅斯的交流、融通,是綏芬河與生俱來的特質。

  因窗口而興

  在綏芬河新國門的連廊內,在綏芬河老火車站的展廳內,在綏芬河博物館的展示墻上,你都會看到一張關於元宵節燈會的老照片。

  1987年,當時的國務院經貿部授予綏芬河市對蘇開展貿易和經濟合作的權限。山城站在了新的歷史起跑線上。從此,田園般的生活中注入了“國際意識”。燈會,亦是如此,那時候,每年的元宵節燈會,幾乎就是一場貿易洽談會。

  改革開放初期,綏芬河還是一個“一條馬路、一盞燈,一個喇叭全城聽”的萬人小城。隨著中蘇關係緩和,上世紀80年代末,綏芬河市開始與相鄰的波格拉尼奇內開展貿易合作。貿易一開,綏芬河迅速成為中國東北開放的一扇窗口。

  在不斷探索中,邊境貿易在綏芬河慢慢展開了。1987年10月26日,綏芬河與濱海邊疆區易貨貿易正式開通,在天長山腳下小綏芬河南中俄邊境附近,雙方設立一處鑄鐵手動擋桿,用以規範過境人流和車流,這就是綏芬河的第一代“國門”,現在,這道國門正安靜地佇立在綏芬河的中俄邊境線上。

  已經退休的原綏芬河市中蘇友好協會會長李恩泰,以前總願意和老伴一起到綏芬河國門那走一走,看看已經正式投用的第三代國門,再看看已經“退役”的第一代、第二代國門。

  “興邊通貿,讓綏芬河有了今天。”李恩泰説。

  1991年10月1日,第二代國門落成使用,綏芬河擁有了一座真正意義上的國門。

  如果説第一代國門見證了綏芬河現代邊境貿易的開始,那麼這座集過客、過貨和旅遊觀光為一體的建築,見證的則是綏芬河口岸的迅速成長。從上世紀80年代末汽車臨時過貨運輸口岸到1994年成為國家客貨運輸一類口岸,綏芬河在貿易中迅速成長,一個邊陲小鎮成為遠近聞名的“國境商都”。

  2012年8月,綏芬河第三代國門正式開始建設,2014年底新國門建成。第三代國門高51.8米,長81.8米,跨度54.1米,雙向8車道通行,國門主體建築共分九層,氣勢雄偉。

  站在新國門上,人們可以眺望對岸的俄羅斯和往來中俄兩國的車輛、人群,還可以看到手動擋桿的一代國門和已經“退役”的二代國門。

  “從鑄鐵擋桿、到二代國門,再到今天雄偉的新國門,它們記錄了綏芬河市的發展,也記錄了綏芬河作為中俄經貿往來窗口的日益繁榮。”李恩泰説。

  作為中國向北開放的窗口,從來都是綏芬河的使命。

  因流動而靚

  初到綏芬河的外地人,常會誤以為自己走出了國門。

  這裡可以用盧布作為流通貨幣,滿大街都是俄語標牌,金髮碧眼的俄羅斯人在街道上幾乎隨處可見,其貌不揚的老大爺,可能也會説上幾句俄語。

  在綏芬河,幾乎人人心裏都裝著買賣,如果你和一位等紅燈的計程車司機在不經意間提起匯率時,多半他會隨口説出來,因為他很可能還經營著一家小型貿易公司。

  這一切,都源於市場給綏芬河人留下的深刻烙印。

  “不管在街上還是商店,大人小孩見到老外就説‘欠欠’(交換之意),隨時隨地就做買賣。”綏芬河商人李佰波回憶當年場景時説。上世紀90年代,俄羅斯輕工産品匱乏,成就了綏芬河的“易貨貿易”。當時綏芬河幾乎全民“欠欠”,當地人站在街上用旅遊鞋、運動服等輕工産品交換俄羅斯人的手錶、呢子大衣、望遠鏡等物品。

  “那時候在此地做買賣的,三分之一是本地人,三分之二是外地人。綏芬河每天有一列回俄的列車,乘客全是扛著各種大旅行包滿載而歸的俄羅斯人。”李佰波説。

  幾年前,“欠欠”重現綏芬河,不少俄羅斯人又來“擺攤”,一時間勾起了許多綏芬河人深處的記憶。起初,畢竟是兩種不同的語言,不能直接溝通怎麼做買賣,有一個計算器就夠了。要多少錢,直接按下數字,你來比劃我來猜,其實也不是問題。

  “隨著‘欠欠’,語言什麼的也就都會了。”李佰波説。

  為解決這種散亂無序的交易狀態,綏芬河市籌建起一座3000多平方米的五層樓宇,取名青雲市場。正是這個擁有560個攤位的市場,讓綏芬河一躍成為當時中俄沿邊開放地區最活躍的商貿中心之一。

  “那時生意太火了,一個月賺幾十萬的人有不少。”48歲的浙江商人蔡慶輝是第一批入駐青雲市場的客商。他回憶,那時的商場人山人海,喧囂不絕,成為中俄商家眼中的“淘金地”。隨著中俄傳統邊貿變化,如今青雲市場商品覆蓋服裝、鞋帽、日用百貨等上萬個品種,成為中國南方輕工産品和機電産品開拓俄羅斯市場的“門面”。利用多年積累的俄羅斯客商與人脈,青雲市場正向對俄電商、娛樂、餐飲、文化、旅遊等多領域進軍,近幾年平均年交易額達10多億元人民幣。

  疫情來襲前,俄羅斯女孩列娜非常喜歡來綏芬河購物。“中國商品性價比很高。”列娜告訴記者,她來自俄羅斯海濱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距離綏芬河約200公里,她常搭乘客車往來兩地。

  先購物,再去馬克西姆餐廳吃飯,週末的時候可以在綏芬河的電影院看看電影,在酒吧裏聊聊天……

  那時,寬敞、整潔的綏芬河客運站國際候車大廳裏,經常可以看見數十位像列娜這樣喜歡中國商品的俄羅斯女士,帶著厚重的包裹排隊候車,符拉迪沃斯托克、烏蘇裏斯克、斯拉維揚卡,在這些城市中,綏芬河是個響亮的名字。按規定,她們每人每次最多可攜帶50公斤貨物出入境,這裡的長途客車特意加挂了貨物拖車。

  流動,是口岸和口岸人的天然基因。

  因“大愛”而“戰”

  許多綏芬河人都説,這座小城現在太難了,小小的肩膀扛起了不能承受之重。疫情來襲之初,綏芬河一直保持著本土病例為零的紀錄。如今,往日繁華的口岸,不得不按下客流暫停鍵。

  綏芬河是中國僅有的兩個擁有公路、鐵路兩個一類口岸的對俄口岸之一,也是中俄經貿大省黑龍江最大的口岸,其公路口岸擴能改造完成後,有24條出入境旅客通道、12條貨檢進出境通道,口岸年通關能力達到600萬人次、車輛55萬輛次、貨物550萬噸。鐵路口岸經過多年擴能改造,換裝能力達3300萬噸。

  客流雖然按下了暫停鍵,但口岸的窗口職能,依然在發揮著作用。綏芬河是俄羅斯遠東地區許多城市的“菜籃子”,這幾天,綏芬河的蔬菜大棚裏,員工在做好防護的前提下,依然忙碌著,他們種植的蔬菜,將由俄羅斯運輸公司協助出口至遠東地區。作為中俄最大的鐵路貨運口岸站之一,標誌著這座城市活力的火車笛聲依然不斷在小城上空鳴響,一輛輛俄羅斯進境的貨運列車,還在承載著兩國的經貿往來。

  邊陲小城拉響疫情警報,國家和黑龍江省有關部門迅速行動,“外防輸入、內防擴散”。國家衛健委日前已經組派工作組和專家組趕赴綏芬河;一些從湖北歸來的黑龍江省醫護人員,剛剛結束休整,又重新披上白色“戰衣”趕赴口岸一線,為了同胞的健康,為了全球攜手抗疫,保持拼勁打好新戰“疫”。

  黑龍江省對所有入境人員實行閉環管理、分層救治,綏芬河則全市總動員,全力戰“疫”。

  小城大愛,春暖無聲。邊境線上冰淩花已經破冰盛開,戰“疫”過後,百年口岸必將煙火重生,喧鬧重現。(記者 李鳳雙 鄒大鵬 馬曉成)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