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抗疫“加時賽”,這些黑龍江人想為家鄉再加一次油

2020-04-28 09:19:45|來源:中新社|編輯:劉才星|責編:馮鈺穎

  “沒有一個黎明不會抵達”,只是夜太長;

  “沒有一個春天不會到來”,只是春意寒。

  再戰不言退,再難不言敗,那咱就再為黑龍江加一次油!

  4月26日,武漢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了。同日,又一支醫療隊前往牡丹江支援綏芬河輸入疫情救治工作。打滿全場的中國北疆,再見仍是“疫中人”;馳援湖北的白衣戰士,歸來仍唱“出征曲”。

  也許,你第一次認識這些人,又重新認識了黑龍江……

面對抗疫“加時賽”,這些黑龍江人想為家鄉再加一次油

4月26日,鶴崗醫療隊向牡丹江出發,支援綏芬河境外輸入疫情救治(逯雲峰/攝)

  “疫中城”綏芬河,仍在力保國際聯運通暢

  在境外輸入疫情出現前,綏芬河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為“零”。而後截至4月26日24時,綏芬河口岸累計報告輸入確診病例380例,治愈出院81例,現有住院輸入確診病例299例,均為中國籍從俄羅斯入境。“接受和救治回國同胞是我們的責任。”綏芬河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李興國説。

面對抗疫“加時賽”,這些黑龍江人想為家鄉再加一次油

綏芬河陸路口岸資料圖(綏芬河市委宣傳部供圖)

  迎回中國同胞的“國門”,也是中國對俄貿易的大門,被譽為連接東北亞和走向亞太地區的“黃金通道”。

  中新社記者通過查驗嚴格的綏芬河卡口,再次走進這座邊境小城,街路上遍佈的中俄雙語牌匾,見證著昔日邊境貿易的門庭若市。如今“疫中城”萬家閉戶,經營俄貨門店8年的王同很上火:“現在擔心的不是生意,而是生計。”

面對抗疫“加時賽”,這些黑龍江人想為家鄉再加一次油

綏芬河公路卡口實行“兩掃一測一登記”(李廣慶/攝)

  負重前行的“百年口岸”,仍在力保國際聯運重點物資運輸通暢,綏芬河鐵路貨檢口岸堅持24小時作業。作為綏芬河站國際聯運交接所副所長,郭雷在鐵路工作37年,從沒看到過家鄉“這麼難”,“我們能做的,就是全力以赴為復工復産、百姓生活提供運力保障。”

面對抗疫“加時賽”,這些黑龍江人想為家鄉再加一次油

綏芬河鐵路車站貨場中等待轉運的俄羅斯進口木材(呂品/攝)

  在綏芬河鐵路車站貨場,一列列集裝箱滿載的貨物等待轉運,進口品類主要為木材、礦粉、煤炭、化肥、糧食等,這些都是中國工業、農業、民生等保持運轉的新鮮“血液”。自大年三十至今,郭雷沒有休息也不想休息,他説:“保障‘黃金通道’順暢,每個環節都不能掉鏈子。”

面對抗疫“加時賽”,這些黑龍江人想為家鄉再加一次油

  郭雷在檢查貨車裝載(曲藝偉/攝)

  “疫中人”不言退,被讚“俄語説得賊溜”

  張宏是“黃金通道”終端環節的“守關人”,負責為入境的俄羅斯貨車司機當翻譯、做登記、服務後勤、安排食宿等。疫情期間,綏芬河對入境的俄羅斯貨車司機實行“口岸入境—換裝停車場—住宿賓館—換裝停車場—口岸出境”全程封閉管控,其中的定點“住宿賓館”,就是張宏自4月4日至今的“戰壕”。

面對抗疫“加時賽”,這些黑龍江人想為家鄉再加一次油

張宏在俄羅斯貨車司機定點賓館

  曾經在湖北,黑龍江醫護人員一口倔強的東北話“洗腦”了當地患者。而在中俄邊境綏芬河的情況不同,中國人都多少會幾句俄語,俄羅斯人也能蹦出幾句東北話。張宏在1983年上初中的時候就開始學習俄語,此前負責綏芬河旅遊市場的對外聯絡工作,這次“臨危受命”成為俄羅斯貨車司機的聯絡員。

面對抗疫“加時賽”,這些黑龍江人想為家鄉再加一次油

俄羅斯貨車司機在入住定點賓館前接受登記

  在定點賓館門外,張宏遠遠地向中新社鏡頭揮手,他喊著説:“一會兒還有俄羅斯貨車司機入住,我就在這等他們了。”現在賓館裏沒有服務員、保潔員,張宏和同事們就是“全能選手”,每天最多接待70多人,最少接待20多人,很多時候忙到後半夜,才想起來沒吃飯。

面對抗疫“加時賽”,這些黑龍江人想為家鄉再加一次油

俄羅斯貨車司機接受體溫檢測

  講到戰疫時光的小插曲,張宏説:“境外輸入疫情初期,俄方司機對於中方的嚴格管控不太理解。有一次,一位俄方司機堅持要外出就餐,我向他苦口婆心地講解當前疫情的嚴重程度,説明管控措施的目的是保證他和大家的安全,隨後又立即根據他的需求訂購餐食、日用品。”

面對抗疫“加時賽”,這些黑龍江人想為家鄉再加一次油

俄羅斯貨車司機辦理入住

  這回,俄方司機不但沒了火氣,還認真詢問防疫規定,表示願意配合做好防控。經過一次次耐心的解釋、安撫,一次次訂餐、送餐,俄方司機漸漸對他們的防疫工作有了認可。特別是那位司機,後來對他豎起大拇指説“哈拉少”(俄語,意為“很棒”),還用東北話稱讚張宏“俄語説得賊溜”。

  “疫中士”又逆行,“最美”的他們本來就很美

  在俄羅斯貨車司機定點賓館的不遠處,就是馳援綏芬河醫護人員的定點賓館。人人都讚“最美逆行者”,其實他們本來就很美,也一直在逆行。在宋靜還是一名年輕護士的時候,就第一個申請馳援非典戰疫,第一個申請馳援汶川地震災情救治,此次也是第一個申請馳援湖北……

面對抗疫“加時賽”,這些黑龍江人想為家鄉再加一次油

  牡丹江紅旗醫院(王琳/攝)

  遺憾由於一些原因沒有達成所願,但是終於在這次境外輸入疫情中披掛上陣。她先是在牡丹江紅旗醫院省級重症集中救治區域中心參與救治,在剛剛結束隔離2天后又趕赴綏芬河,作為紅旗醫院支援綏芬河市人民醫院醫療隊總護士長坐鎮護士工作的“總指揮”。

面對抗疫“加時賽”,這些黑龍江人想為家鄉再加一次油

  綏芬河市人民醫院(呂品/攝)

  4月5日10點多接到通知,她毫不猶豫就説“能去”,火速將4歲的小女兒送到妹妹家,11點多就拎起行李出發了。因為太緊急,宋靜穿著來不及換掉的高跟鞋衝進“戰場”,連續奮戰一個晝夜,腳上磨出了許多水泡。她説:“下午進艙、早上出艙,一抬頭髮現天都亮了,反正前三天基本沒怎麼睡覺。”

面對抗疫“加時賽”,這些黑龍江人想為家鄉再加一次油

宋靜(左一)和蔣靖在工作一線合影

  據宋靜的一位同事講,“她一直是這麼個人,並不是在疫情時候才這樣。”宋靜有一位老年患者是植物人,無法正常進食,家屬請她到家中下胃管、下尿管。因為患者家住偏僻,宋靜需要坐公交車半小時、步行一小時才能到達,一個月去一次,一堅持就是八年。

面對抗疫“加時賽”,這些黑龍江人想為家鄉再加一次油

宋靜教患者正確洗手方式

  宋靜語速很快、言簡意賅,這是長期高強度、高效率工作養成的習慣:“這是我的職責,沒有什麼偉大的。不管是平時,還是疫情,我的工作就是保護患者的健康平安。之前特別想去湖北,一直在為湖北加油。現在,該為黑龍江加油了。”

面對抗疫“加時賽”,這些黑龍江人想為家鄉再加一次油

黑龍江綏芬河城市航拍(綏芬河市委宣傳部供圖)

  在“從未輸過民族大義”的黑龍江,有無數像郭雷、張宏、宋靜一樣的疫線工作者,在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不停地加油。疫情不退,他們不退。

  在戰疫“加時賽”中的黑龍江,雖然“太難了”但是“沒慫過”,即將會也一定會,贏得最終的勝利。

  讓我們,再為東北老鐵加一次油!加油!(王琳)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