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踐行新發展理念 助推黑龍江振興發展
2021-02-21 17:11:4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張牧秋責編:胡曉萌

  國際在線報道(記者 呂丹丹):“聽了省政府工作報告,我倍感振奮。”“在疫情防控等複雜背景下,去年黑龍江的發展成績來之不易,可圈可點,相信今年會取得更大的收穫。”2月20日,黑龍江省十三屆人大五次會議分組審議中,代表們圍繞2021年省政府工作報告展開熱議,與會代表們談感受、説認識、提建議,細數一個個來之不易的靚麗數據,找準新時代黑龍江發展定位,進一步凝聚奮進新征程的信心與幹勁。

  黑龍江省人大代表、農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行長賈勇認為,工作報告有四個特點:一是科學求實,既體現了振興發展這一主題,又非常契合黑龍江實際,尤其是對黑龍江省社會經濟發展現狀做到了精準客觀概括。總結成績實事求是、客觀全面,查找問題不遮不掩,體現了實事求是的作風;二是遠近結合,既回顧了既往成效,又展望了“十四五”願景,過去與未來的奮鬥軌跡渾然一體;三是統籌協調,既突出了振興東北經濟、加快龍江崛起這一總體戰略,更對今年的指導思想、關鍵舉措、工作重點做了清晰闡述;四是保障有力,在疫情常態化的現實形勢下,明確了要完成各項工作的強力保障措施。而且這些舉措指導性、針對性頗強。

踐行新發展理念  助推黑龍江振興發展_fororder_微信圖片_20210221180420

黑龍江省人大代表、農業銀行黑龍江省分行行長賈勇 攝影 記者 呂丹丹

  賈勇代表説:“結合農行黑龍江省分行工作實際,我有三點體會:一要倍加珍惜,2020年取得的成績是在十分複雜和不確定因素較多的情況下取得的,來之不易,要倍加珍視。二要倍加清醒,黑龍江地域廣袤,資源豐富,但胡代省長總結的問題是客觀的、現實的。作為服務三農的金融國家隊和支持全省社會經濟發展的金融主力隊,農行黑龍江省分行既要居安思危,更要居危思危,始終保持清醒。三要倍加努力,在當下特殊時期,農行黑龍江分行將緊緊圍繞省政府工作報告確定的總目標,嚴格執行國家金融政策,不斷研發新産品、優化服務新模式,為龍江早日騰飛提供強大金融支撐。”

  談起去年的金融服務,賈勇代表如數家珍,他告訴記者,2020年末,農行黑龍江省分行對20家扶貧重點縣支行實體貸款增速高於省行各項貸款平均增速4.12個百分點,深度貧困縣支行貸款增速高於全省各項貸款平均增速6.25個百分點,精準扶貧貸款餘額高於全省各項貸款平均增速25.47個百分點。貧困縣基礎金融服務穩步提升,該行在貧困縣布放新型電子機具2395個,行政村覆蓋率達99.58%,掌銀註冊用戶61.11萬戶,網絡金融累計交易比上年同期增長6倍,掌銀客戶增長14倍。全行線下幫助貧困地區銷售農産品1389.55萬元,實現線上採購1446萬元,分別完成總行計劃的165.42%和145%。

  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服務新發展格局。2020年,農行黑龍江省分行積極應對疫情影響,克服種種困難,積極做好金融服務,全力支持六穩六保工作。全行聚焦央企及在哈機構、省屬重點企業和中小微企業,大力投放實體貸款,實體貸款增幅44%。積極為省內重點項目、重點客戶提供信貸支持,為省政府授信1,300億元,為交投、建投等“七大集團”授信1000億元,為“百大項目”授信145億元,為機場擴建、地鐵、高鐵等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授信超過300億元,實現了高鐵項目的全覆蓋。

  農行黑龍江省分行紮實做好小微金融服務和穩企穩崗工作,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年增量20.5億元,累計向1096戶中小微企業客戶發放穩企穩崗貸款78億元,其中投放穩企穩崗基金專項擔保貸款12億元。積極履行金融服務隊牽頭行職責,成功為鶴崗和禾生物質項目投放貸款8000萬元。

  農行黑龍江省分行始終圍繞“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等重點領域,不斷深化三農金融服務,充分發揮服務三農“國家隊”作用。2020年末,全行累計投放縣域貸款731億元,惠及25萬農戶。全力做好金融服務脫貧攻堅,創新推廣“政府增信+”、“專業大戶+”等有效扶貧模式,在貧困地區累計發放貸款562億元,其中精準扶貧貸款139億元,帶動13.1萬人次貧困人口增收脫貧,連續四年實現監管達標。

  2020年末,農行黑龍江省分行扶貧重點縣貸款增速17.2%,高於全行平均水準7.5個百分點,積極服務現代大農業,向“北大荒、九三”等墾區企業投放貸款近200億元。同時,全行積極助力農民增收致富,不斷加大對農戶生産經營的支持力度,農戶貸款增量連續三年排名系統第1位,累計支持100多萬農戶,成為農民致富的金融後盾。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