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接續“趕考”鄉村振興 看延壽如何“破題”?
2021-07-15 15:52:28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劉才星責編:周經韜

  國際在線黑龍江頻道消息(于靈爽 劉才星):截至2019年年末,提前一年實現1.5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46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貧困發生率降至0.44%,認可度達到99%,解決了區域性整體貧困問題;2020年2月26日,經黑龍江省政府常務會議批准,延壽縣脫貧摘帽,並在全省年度成效考核中位列A檔;2021年5月28日,延壽縣鄉村振興局正式掛牌成立……一個個激動人心的時間點串聯起來,就是黑龍江省延壽縣脫貧攻堅接續“趕考”鄉村振興的路線圖。

  脫貧攻堅取得勝利後,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這是“三農”工作重心的歷史性轉移。如何穩住農業這個“基本盤”,守住農村這個“戰略後院”?如何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後脫貧時代”的延壽正開足馬力,接續“趕考”,謀求“破題”之路。

  特色為先 産業振興蹄疾步穩

  延壽縣六團鎮東安村,正經歷一場蛻變。

  這個距離延壽縣城較遠的貧困山村,曾面臨著“村莊空心化、産業碎片化、發展同質化”的煩惱。東安村黨支部書記安愛學説:“村裏要脫貧致富,一定要有自己的産業,而且是響噹噹的特色産業。”

  很快,頭雁領航,全村行動,“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從概念走向現實。

  愛學水稻種植專業合作社,由起初的5家水稻種植散戶的“抱團取暖”,到如今20家水稻大戶的強強聯合,入社土地面積已增加至2000余畝,逐漸發展壯大;光伏發電站年發電量24萬千瓦,年收益18萬元左右,可持續收益20年,帶動貧困戶30戶,每戶年收益1000元以上;東安村肉雞養殖基地由村集體提供土地,延壽縣的肉雞養殖龍頭企業——延大牧業投資運營,按照企業生産要求建設4棟標準化肉雞養殖小區,建成後産權歸村集體所有,企業和村委會一次簽訂30年運營協議,每年給村裏租金30萬元……隨著一個又一個産業項目開花結果,曾經沉睡的村莊因新産業、新業態得以被喚醒,不但摘掉了貧困的帽子,成為了遠近聞名的致富樣板村。東安村黨支部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全國脫貧攻堅先進集體”稱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1

東安村特色鴨稻田 攝影 李新陽

  “後脫貧時代”,東安村的路怎麼走?如何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這是東安村面臨的問題,也是延壽縣“趕考”鄉村振興的新課題。

  “合作社春天給你插秧,秋天給你收!這好事哪找去啊!”東安村村民張福説,自從土地託管給了合作社,除了育苗以外的其他環節,合作社全權負責。秋收後,稻米直接通過合作社統一銷售,村裏註冊了“東安泉”品牌鴨稻米銷售到江浙,根本不愁賣。同時,自己還能在合作社打工增收,一年下來,收入直接翻了幾番。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2

東安村黨支部書記安愛學(右一)為村民介紹“託管種植” 攝影 李新陽

  今年,東安村5490畝土地將從一家一戶的分散種植變為“託管種植”。安愛學説,農村發展的天地很廣闊,但要實現可持續發展,不能是“一錘子買賣”。黑土地還是那片黑土地,但種植方式一轉變,就實現了“一地多收”。

  東安村的蛻變,是延壽縣廣大鄉村立足特色,探索産業振興之路的縮影。

  “鄉村振興,産業打底。只有夯實了産業根基,讓鄉村具有‘造血’功能,才能激發農民自身的內在動力和蓬勃活力,最終實現鄉村振興。”延壽縣副縣長何洪千説,延壽縣鼓勵適度規模化經營,探索“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吸納帶動更多農戶參與進來、充分受益。抓好農業生産託管,今年落實30萬畝以上農業生産託管面積,確保農民的土地經營收入最大化。

  三産融合 蹚出農業現代化新路

  “大家一定要管護咱們的花田,讓它儘快見效增收……”在延壽縣長壽山園藝專業合作社的玫瑰花基地,一個別開生面的“田間會”正在上演。理事長張佩遠反復叮囑村民養花的注意事項。

  “玫瑰的投資不是很高,管理起來也挺方便,主要注意的就是修剪、除草和施肥,加之再注意一下病蟲害之類的。一年下來收成好,還穩定的。”張佩遠説。

  自從2007年組辦延壽縣長壽山園藝專業合作社以來,張佩遠就帶著鄉親們走上了從協作到合作、從單一産業向融合産業發展的創新之路,發展林下、林中、林上立體經營,開拓生態旅遊平臺,形成了“農、林、遊三産融合,生態、經濟、社會三大效益共創”的新局面。

  “咱們這個品種非常獨特,根本不愁賣。”指著遠處的一大片果林,張佩遠驕傲地説,“我這一畝地的梨,肯定超出40畝大豆的價格。”

  張佩遠所言非虛,合作社打造的“壽山仙果”品牌林果不僅成是消費市場上炙手可熱的“寵兒”,也是村民持續增收的“金果果”。“壽山仙果”品牌的凍梨王曾獲2017年國家農展會金獎;“壽山桃李”獲得省供銷綠博會銀獎……綠博會、林博會、哈洽會、省林業産品經貿會,經常會看到“壽山仙果”品牌的林果大放異彩。張佩遠也因此有了“張果佬”的外號。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3

張佩遠查看葡萄長勢 攝影 李新陽

  村裏有新産業、田野有了新風景、農民有了新收入,在合作社的帶動下曾經的荒山禿嶺,已經變成美麗富足的“花果山”。

  現在的“張果佬”也沒閒著,一邊繼續創新開發新産品,應用新技術,施立體經營、綜合開發,使品種創新多樣化,模式創新立體化;一邊通過基地示範、典型帶動,為想要致富農戶們提供産前、産中、産後的全方位綜合服務。

  “加快健全現代農業全産業鏈標準體系,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按標生産,培育農業龍頭企業標準‘領跑者’”“立足縣域佈局特色農産品産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建設現代農業産業園、農業産業強鎮、優勢特色産業集群”“推進農村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示範園和科技示範園區建設”……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一系列部署中,鄉村産業發展脈絡日益清晰。

  “未來,我們還要加強産業佈局和規劃設計,把我們的玫瑰花田打造成浪漫的婚禮舉辦地,加工玫瑰精油、玫瑰花茶,有條件還要做玫瑰酒、玫瑰醬,力爭帶來更大的效益。”張佩遠説。

  在延壽,也有越來越多像“張果佬”一樣的“新農人”正破“土”而出。他們紮根在基層、活躍在田間,應用新技術,傳播新理念,將農業産業鏈和價值鏈不斷延伸,為農業現代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以人為本 “小産業”撬動“大民生”

  鄉村振興,最終的落腳點是人。

  從貧困戶到脫貧戶,再到小康戶,新華村村民董金香的命運曲線實現觸底反彈。

  “別看我這小院不大,種豆角一年能收入2000多元。”董金香掰著手指頭算了她的收入賬,“而且,我還通過村裏公益崗成了護林員,一年還能拿5000多元工資。再加上養雞和打零工。一年收入一萬多元,完全不成問題。”

  小規模、大産業的庭院經濟發展格局,為農戶拓寬了增收致富的渠道。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圖片4

新華村村民在自家庭院中採摘 攝影 李新陽

  近年來,延壽縣把發展庭院經濟發展作為促進村民增收、優化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舉措之一,注重做好、做足農戶房前屋後“一畝三分地”的增收,積極引導農民以家庭為陣地、以庭院為載體,大力發展以果蔬為主體的庭院經濟,著力將農戶庭院的“方寸地”建成農村家庭的“增收園”、“後花園”,形成了社會效益帶動經濟效益、經濟效益反哺美麗庭院的良性循環。

  何洪千説,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任務艱巨,必須久久為功。站在新奮鬥的起點,延壽,正以更大的決心、更明確的目標、更有力的舉措抓實抓細抓到位,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為持續推進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農村是充滿希望的田野。40多年前,我們通過農村改革拉開了改革開放大幕。4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正在通過振興鄉村,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延壽建設的新局面。”何洪千説。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