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方正農商銀行:“農”墨重彩助土地流轉“生金”
2021-08-11 09:36:30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劉才星責編:周經韜

  【開欄語】: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血脈通,增長才有力。對於金融業來説,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有效的創新金融服務,是積極支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服務實體經濟的重要內容。作為哈爾濱人民自己的銀行,哈爾濱市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始終積極發揮地緣、人緣優勢,完善市場體系、組織體系、産品體系,創新服務模式,優化服務渠道,打通農村金融服務的“最後一公里”。近日,國際在線黑龍江頻道深入哈爾濱市各區、縣(市),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農信故事,看哈爾濱市聯社如何為鄉村振興注入金融力量。

  國際在線黑龍江頻道報道(于靈爽):伴隨著機翼的轟鳴聲,無人機沿著既定的路線,在田地裏來回飛行,均勻地噴灑著農藥。走進正義村,這樣這樣智慧化、規模化的農業生産場景並不少見。

  正義村,位於中國富硒大米之鄉——哈爾濱市方正縣德善鄉,是典型的水稻種植大村。自從近幾年村裏實施了土地流轉,村民們就便告別了“靠天吃飯”的歷史。插秧機、收割機、無人機……這些過去農民們不太常見的“稀罕物”,也成了田間常客。村民們都説,是土地流轉給大家“轉”來了現在的好日子。

方正農商銀行:“農”墨重彩助土地流轉“生金”_fororder_圖片1

方正農商銀行工作人員到正義村走訪 攝影 李新陽

  正義村黨支部書記徐迪説,得益於“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模式的落地生根。2020年,“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猶如一股春風,吹進了鄉村。在縣、鄉兩級黨委支持下,德善鄉正義村黨組織率先牽頭成立了方正縣昌農糧食産銷專業合作社,以黨建引領搞起了更加專業的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426戶農戶承包的6000多畝零散土地流轉到合作社,再由合作社的24戶種糧大戶經營。

  “多虧村裏的合作社,讓出去打工的鄉親省心了、也放心了,家裏的地不用惦記了。”村民王江説,去年他把土地轉包給合作社,自己安心離鄉打工,僅外出務工一項,王江家年純收入就達5萬多元。

  土地流轉之後,曾經被農民視為“命根子”的土地,如今變成鄉村振興的“活資産”。連成片的稻田,也為正義村鋪就規模化、現代化農業的發展之路。2020年,合作社與龍頭企業合作,統一品種、統一富硒、統一管理、統一銷售,每畝比上一年增收了270元。從傳統農業到智慧農業的巨大轉變,離不開金融力量的助推。

  “在我們流轉土地這個過程中,農商銀行真是沒少幫忙!”提起方正農商銀行,徐迪讚不絕口。

  結合“誰種地、服務誰”的原則,方正農商行針對規模種植戶貸款出臺了相關政策,通過核實土地使用證、規模種植戶(借款人)實際耕種面積,綜合確定授信額度,一戶一議,確定合理的擔保方式。截至目前,該行為正義村合作社及種糧大戶發放貸款16戶,貸款金額460萬元,貸款餘額416萬元。

  種糧大戶劉富就是村裏以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在他看來,正是因為有方正農商銀行的貸款才讓他順利走上了致富路。

  “現在農商行給我們貸款方便快捷。一部手機,幾分鐘就搞定了。”劉富説,以前,每到備春耕用錢的時候,就是他最犯愁的時候。貸款跑銀行,得帶著結婚證、房産證、土地證,簽字畫押,折騰下來就是個把月。

方正農商銀行:“農”墨重彩助土地流轉“生金”_fororder_圖片3

方正農商銀行工作人員將金融服務送到田間地頭 攝影 李新陽

  據方正農商銀行農商銀行副行長雷洪強介紹,年初以來,方正農商行工作人員主動深入村屯,與村兩委、村民代表召開專題研究會議,共同協商解決農戶春耕生産資金問題。以正義村為例,在村兩委的全力支持下,該行採集了合作社及種糧大戶信息、貸款需求、土地承包等事宜,又積極協調縣農委、農村産權交易服務中心、鄉政府等部門。最終,方正縣農委、農村産權交易服務中心同意用土地流轉合同辦理抵押登記。

  如今,土地流轉貸款的“正義模式”已經在方正縣全域鋪開。在金融的助力下,土地資源被“盤活了”,現代農業的道路越走越寬,實現了農民增收致富和農業産業化齊頭並進。

  方正農商銀行農商銀行副行長雷洪強表示,為了適應農村土地流轉的新趨勢,更好地服務“三農”客戶,方正農商銀行按照“誰種地、服務誰”的原則,堅持把加快農村土地流轉作為促進鄉村産業振興的“牛鼻子”、促進農業規模經營的“切入點”、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突破口”,明確了服務對象,簡化了辦貸手續,提高了授信額度,為農業現代化發展貢獻金融力量。

  土地是忠厚的,只要耕耘就有收穫。方正農商銀行的務實舉措,讓農民喜笑顏開,也讓自身發展碩果纍纍。雷洪強表示,一切為了農業、一切為了農村、一切為了農民,方正農商銀行將繼續在鄉村振興這條路上堅定不移地走下去。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