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老外在龍江    |     直觀中國     |     高端訪談    |     原創     |     名企品牌     |     龍遊天下
黑龍江省“非凡十年”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讓創新成為龍江振興最強動力
2022-08-06 14:54:37來源:黑龍江日報編輯:牟海微責編:蔣碩

  8月5日,由省委宣傳部主辦的“黑龍江省‘非凡十年’主題系列新聞發佈會第一場(創新驅動)”中,省科學技術廳黨組書記郭大春、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副廳長官英敏、省教育廳二級巡視員丁哲學圍繞“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壯大振興發展新動能”做專題發佈。

  郭大春在主旨發佈仲介紹,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省第十三次黨代會把創新龍江建設作為新一屆省委重大發展目標,把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省委九大發展戰略之首,提出實施科教振興計劃,強化創新鏈與産業鏈、服務鏈、資金鏈有效對接,努力把科教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力爭建成全國創新發展策源地和有影響力的科技和産業創新中心,實現從科技強到企業強、産業強、經濟強,發揮科技優勢支撐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服務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作出龍江貢獻。

  郭大春説,十年來,我省堅持創新驅動,科技實力不斷增強。積極推進創新平臺建設,國家動物疫病防控高級別生物安全實驗室、空間環境地面模擬裝置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等一批重大創新平臺陸續建成,新增“一帶一路”聯合實驗室3家,新增國家野外觀測站2家,國家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創新中心等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達79個。加快建設區域創新高地,2022年,佳木斯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産業示範區和哈大齊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相繼獲國務院批復。持續壯大科技人才隊伍,累計新增兩院院士13人,入選國家高層次人才特殊支持計劃、國家傑青等156人。累計獲得國家科技獎144項,哈工大劉永坦院士榮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

  服務國家戰略,科學研究取得新突破。我省堅持自主創新的戰略基點,加強原創性研究,加入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全省基礎研究經費達到23億元,基礎研究經費佔研發經費比重高於全國平均水準一倍以上。2021年全省專利授權量達38884項,比2012年增長18623項。強化原創成果産出導向,為“嫦娥五號”月壤採樣機械臂、“祝融號”火星車移動系統、“蛟龍號”水下導航定位系統、“奮鬥者”號推進器、海水泵等國家“上天入海”行動和國家重大工程建設提供了一系列原創性技術支撐,貢獻了龍江智慧。

  強化技術攻關,科技支撐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十三五”期間,圍繞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等重點産業領域,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重大專項528項,組織實施省重點科技項目、省科技重大專項304項。圍繞數字經濟、生物經濟等“四大經濟發展新引擎”關鍵技術攻關,大數據、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應用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突出發揮企業創新決策、研發投入主體作用,哈電集團研製單機容量最大功率百萬千瓦水輪發電機組,成功應用到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H型鋼鍛造突破了高品質模具鋼鍛坯生産難題;古龍頁巖油勘探研究成果推動“找礦”實現重大突破,新增石油預測地質儲量12.68億噸。強化産學研協同攻關,通過組建産學研創新聯盟等載體開展農業領域聯合攻關,取得了非洲豬瘟疫苗研製、高産優質水稻、玉米、大豆新品種等系列創新成果。堅持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推動民生、環保、醫療衛生等領域研發攻關,科技助力脫貧攻堅、污染防治、疫情防控等取得積極成效。

  推動成果産業化,科技服務發展能力顯著增強。強化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全省共有技術轉移機構61家,其中國家級11家;全省科技企業孵化器和眾創空間249家,其中國家級孵化器21家、國家大學科技園6家、國家備案眾創空間29家。實施三輪科技型企業三年行動計劃,聚焦量質齊升,構建科技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領軍企業梯次培育體系,落實高企培育保障資金、科技創新券等各項惠企政策,累計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11367家,全省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738家,比2012年增加2184家。實施44項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支持高新技術成果落地轉化,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實現352.9億元,比2012年增長252.4億元。大力開展科技成果招商,2021年全省簽約項目174個,簽約額812億元。

  體制機制創新,科技創新生態不斷優化。推進44家省屬科研院所優化整合為21家,推動科研院所員額制試點。創新科技項目組織方式,2021年面向全國發佈頁巖油氣勘探開發等“揭榜挂帥”榜單,設立32個攻關項目吸引省內外團隊參與揭榜。加強科技創新政策供給,出臺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支撐引領高品質發展等“1+7”科技創新政策、59條具體措施,調動各類創新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堅持為科研人員減負,開展科研經費包乾制、業主負責制等試點工作。強化科技監督,重點圍繞規範科技權力運行,把“先立規矩後辦事”貫徹到科研項目管理全過程,實現項目管理監督全覆蓋。

  郭大春表示,省第十三次黨代會對科技創新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全省科技系統將深入實施科技振興計劃,在服務國家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和龍江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的宏偉實踐中,提出新舉措、拿出新辦法、展現新作為、取得新成就,以更加優異的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黑龍江日報記者 彭溢)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