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決勝2020】駐馬店市上蔡縣:從産業到家庭 脫貧路上不落一人
2020-11-27 09:26:19來源: 中國經濟網編輯: 萬慶麗責編: 石麗敏

   河南省駐馬店市上蔡縣,是全國糧食生産百強縣,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016年起,上蔡縣連續4年被評為“駐馬店市脫貧攻堅先進縣”,5年來實現減貧18萬人,172個貧困村全部脫貧出列。上蔡縣用5年的時間,在豫南的土地上書寫了脫貧攻堅的美麗華章。

  一片園區 致富一方

  2018年,上蔡縣規劃建設了上蔡縣狀元紅現代農業産業融合示範園,而從園區建設開始,劉美蓮就在園區裏務工。

【決勝2020】駐馬店市上蔡縣:從産業到家庭 脫貧路上不落一人

圖為劉美蓮正在整理架子上結了果的黃瓜。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梁木攝

  過去劉美蓮家一直靠種地為生,自己、丈夫和兒子一家三口靠家裏的五六畝花生地勉強度日:“我這種年紀,出去打工人家廠子都不要的,只能在家裏、在地裏。”可是自從示範園區建設以來,50多歲的劉美蓮在這裡找到了一份工作,照料大棚裏幾百株黃瓜,“剛來時候有技術員培訓,現在什麼都會了,這些黃瓜都是我從小侍弄到現在這麼大的。”

  在示範園區務工的這一年多時間裏,劉美蓮每個月有2000多元的收入。如同劉美蓮一般,示範園共帶動周邊農民務工就業1200人,其中貧困戶56人。此外,示範園建設中,中蔡縣協調安排周邊14個鄉鎮25個行政村的集體經濟共2660萬元在園區內建設大棚,由示範園以租賃形式統一管理,每年拿出10%即266萬元返還給村集體經濟用於貧困戶脫貧增收和村集體經濟公益事業。

  2020年,劉美蓮一家順利地脫貧摘帽,像她一樣在示範園務工的人數達到1500多人,示範園帶動周邊農民人均年增收1500元以上。

  一座大棚 帶富一家

  大路李鄉灣李村的貧困戶,每人都擁有一座免費的平菇種植大棚——政府出資修建、政府配備菌棒、政府包水電,李漢章就是這項福利切切實實的受益人。

  李漢章家有4口人,2014年時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據李漢章自己介紹,他在這座大棚裏種植平菇已經有4年的時間了,村裏為他配了1100個食用菌棒,他只需要簡單地照料,工作並不很複雜。

【決勝2020】駐馬店市上蔡縣:從産業到家庭 脫貧路上不落一人

圖為李漢章在自己的平菇種植大棚中。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梁木攝

  僅這一屋子的平菇,每年為李漢章帶來額外的5000多元收入,此外,李漢章還擔任了村裏保潔員,這一公益崗位每個月也有500元的收入。2018年,李漢章家順利脫貧。

  産業是脫貧攻堅強有力的抓手,是持續致富不返貧的有力保障。灣李村大力發展集體經濟和産業,7畝的平菇種植基地、124畝的杏李和黃桃種植圍村林産業基地、50畝的蘆筍種植産業基地……産業發展好了,村民錢袋鼓了,灣李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過的好。

  托養一人 脫貧一戶

  産業扶起了有能力靠自己雙手致富的人,而對於缺乏勞動能力的重度殘疾人,上蔡縣探索建立了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集中托養模式,在“造血”的命題裏打通“輸血管”,走出了一條重度殘疾人貧困家庭增收脫貧的新路徑。

  聶華堂是一級肢體殘疾,2014年的一場車禍奪走了他的健康,讓他只能躺在床上,手不能動,口不能言。那一年,他的孩子還在上學,是回家照顧父親,還是將這個沉重的擔子留給母親一個人?

【決勝2020】駐馬店市上蔡縣:從産業到家庭 脫貧路上不落一人

圖為大路李鄉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展示欄。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梁木攝

  大路李鄉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的建設,給他們一家帶來了希望。如今,聶華堂就住在托養中心,而他的妻子黃翠英作為托養中心聘請的一名護工,就與聶華堂住在同一間病房,同時照顧丈夫以及同病房的崔玉梅——肢體二級殘疾的崔玉梅兩個女兒都已經嫁人離家。黃翠英不僅可以用所學的更專業的護理知識繼續貼身照顧丈夫,每個月還有2000元的工資收入。父母都得到了妥善的安置,他們的孩子也可以安心完成學習,在外務工,為全家的脫貧致富帶來希望。

  大路李鄉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目前已集中托養建檔立卡重度殘疾人30人,聘用護工15人,廚師2人,醫生1人。在聘用中按照“一托二”的原則,優先聘用像黃翠英這樣的貧困家庭勞動力以及重度殘疾人貧困戶親屬。

  目前,上蔡縣全縣建成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32個,實現26個鄉鎮全覆蓋,入住貧困家庭重度殘疾人606人,解放貧困家庭勞動力投入務工就業800多人,為貧困家庭勞動力提供就業崗位370個。

  讓重度殘疾人不再是家庭負擔,托養一人,解脫一家,脫貧一戶,溫暖一方,上蔡縣啃下重度殘疾人這塊“硬骨頭”。(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梁木)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