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開採和修復同步 平頂山全面推行生態修復型採砂新模式
2021-12-07 09:05:16來源: 河南日報編輯: 鄧高靖責編: 石麗敏

  原標題:治理和經營兼顧 採砂和疏浚結合 開採和修復同步 平頂山市全面推行生態修復型採砂新模式 ——河南省河長制工作典型經驗與做法系列報道之二

治理和經營兼顧 採砂和疏浚結合 開採和修復同步 平頂山市全面推行生態修復型採砂新模式 ——河南省河長制工作典型經驗與做法系列報道之二

全省推進河湖長制工作暨河道採砂管理工作會議在平頂山市郟縣召開 彭可 攝

治理和經營兼顧 採砂和疏浚結合 開採和修復同步 平頂山市全面推行生態修復型採砂新模式 ——河南省河長制工作典型經驗與做法系列報道之二

平頂山白龜湖國家濕地公園 趙軍委 攝

治理和經營兼顧 採砂和疏浚結合 開採和修復同步 平頂山市全面推行生態修復型採砂新模式 ——河南省河長制工作典型經驗與做法系列報道之二

生態修復後的沙河魯山縣段 趙軍委 攝

治理和經營兼顧 採砂和疏浚結合 開採和修復同步 平頂山市全面推行生態修復型採砂新模式 ——河南省河長制工作典型經驗與做法系列報道之二

生態修復後的北汝河寶豐縣段 趙軍委 攝

治理和經營兼顧 採砂和疏浚結合 開採和修復同步 平頂山市全面推行生態修復型採砂新模式 ——河南省河長制工作典型經驗與做法系列報道之二

生態修復型採砂後的北汝河河段 趙軍委 攝

  河湖是水資源的重要載體,是生態系統和國土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陣地。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河川之危、水源之危是生存環境之危、民族存續之危,強調保護江河湖泊,事關人民群眾福祉,事關中華民族長遠發展。

  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湖長制以來,河南省各地通過不斷探索河湖保護新模式,持續推動河湖長制工作從“有名有實”向“有力有為”轉變,基本實現了河道通暢、水質達標、岸線清晰、生態改善的目標,再現河暢、水清、岸綠、景美的景象。

  10月13日,河南省推進河湖長制工作暨河道採砂管理工作會議在平頂山市郟縣召開,當天與會代表觀摩了寶豐縣生態修復型採砂新模式、郟縣農村水系連通建設工程等。“近年來,平頂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河湖長制和河道採砂管理工作,結合本地實際,在河湖建設和管理、河道採砂生態修復等方面,想了不少辦法,採取了很多創新舉措,取得了明顯成效,值得各地借鑒。”河南省河長辦副主任、省水利廳副廳長任強會上這樣説。

  “河道採砂管理是保護江河湖泊的重要內容。”12月6日,平頂山市水利局黨組書記、局長趙慶民表示,近年來,平頂山市深刻汲取魯山縣非法採砂事件教訓,充分發揮河長牽頭抓總和組織協調作用,堅持疏堵結合、綜合施策,建機立制、強化管控,持續開展河道採砂綜合整治,推進集約化、規模化開採,推行生態修復型採砂新模式,治理和經營兼顧,採砂和疏浚結合,開採和修復同步,河道採砂秩序持續向好、採砂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河湖面貌不斷改善、人民群眾滿意度持續提升。

  扛穩政治責任 完善法規制度

  平頂山市把河道採砂管理作為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的一項重要政治任務來抓,持續作為河長制的主要任務來抓,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帶頭巡河調研、一線督導檢查,多次召開了總河長會議、市級聯席會議、河長制工作推進會議、專項整治會議等,推動工作切實落到實處。

  平頂山市水利局黨組成員、二級調研員李冠華介紹,該市在全省率先編制完成《平頂山市全域循環生態水系規劃》,著力打造“系統完善、豐枯調劑、循環通暢、多源互補、清水綠岸”的全域生態水網,全面完成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管理範圍劃定,沙河、洪河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編制工作。“同時,三年來我們還相繼出臺了《河道採砂管理辦法》《河道保護條例》《節約用水條例》,為河湖管理保護提供了法治保障。”李冠華説。

  為建立長效機制,按照“堵疏”結合的原則,根據市政府統一部署,平頂山市共組建5家大型國有砂石企業,其中寶豐縣2家、郟縣、魯山縣、葉縣各1家,分別是平頂山市金富建材有限公司、寶豐縣合盛砂石建材有限公司、平頂山市廣潤沙石開採有限公司、平頂山建魯建設工程有限公司、葉縣金葉農商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在嚴厲打擊非法採砂行為的同時,持續規範合法開採,滿足市場需求,平抑了砂價,現在的砂價由高峰時期的140元/噸下降至80元/噸,切實實現了“以砂治砂”的目的。

  強化聯防聯控 形成管控合力

  “通過建立健全河長統一領導、水利部門牽頭、有關部門各司其職、社會各界共同參與的河道採砂管理聯動機制,為平頂山市全面推行生態修復型採砂新模式提供了體制、機制保障。”趙慶民説。

  全面落實河長制。平頂山市充分發揮河長牽頭抓總作用,明確河道採砂管理河長、水行政主管部門、現場監管和行政執法責任人並向社會公佈,接受社會監督,並將河道採砂管理納入河長制考核體系。同時建立健全“河長+檢察長+警長+網格長+專管員”工作機制,形成了齊抓共管、群策群力的工作格局。

  嚴打非法採砂。他們將整治非法採砂作為深化重點行業領域整治的重要內容,納入掃黑除惡常態化工作部署,持續組織開展聯合行動,依法依規嚴厲打擊河道非法採砂行為,對構成犯罪的,及時移交司法機關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營造嚴打高壓態勢。今年9月份以來,已查處非法採砂案件3起,其中,行政處罰案件2起,移送公安機關涉嫌刑事犯罪案件1起,刑事拘留2人。

  加強技防群防。該市著力打造覆蓋全市主要河道的視頻監控系統,已安裝視頻探頭283個,實現河湖全天候、動態監控,並建立市、縣跨界河湖聯防聯控聯治機制,共同制定聯巡聯防聯控聯治工作方案,加強信息共享、協調聯動。為在全社會保持嚴厲打擊非法採砂行為的高壓態勢,他們專門出臺違法採砂有獎舉報辦法,最高獎勵5000元,強化社會監督。由此,全市織就了打擊非法採砂的“天羅地網”。

  強化暗訪檢查。平頂山市成立5個督查組,採取“四不兩直”的方式不定期開展常態化暗訪檢查,市級共開展督查15次,縣級開展督查243次,並會同市紀委監委,開展專項監督檢查行動,對全市5個國有砂石生産企業開展監督檢查。同時,委託無人機航拍公司進行航拍暗訪檢查,確保取得實效。

  創新管理模式 修復河湖生態

  趙慶民介紹,根據“保護優先、科學規劃、規範許可、有效監管、確保安全”的原則和要求,按照工程管理的方法和生態修復的標準,平頂山市積極探索創新河道採砂管理新模式,推進規模化、集約化管理,全面推行生態修復型採砂模式。

  科學編制規劃。落實保護優先、綠色發展的要求,科學編制生態修復型採砂規劃,明確禁採區、可採區,合理確定年度開採總量、可採範圍與高程、採砂機具數量與功率等要求,並增加河道生態修復專章,明確具體措施,同步開展生態修復。

  實行“五統一聯”。平頂山市各縣(市、區)政府對河道採砂實行統一規劃、統一發證、統一開採、統一銷售、統一收益分配、聯合執法的“五統一聯”管理模式,按照“政府主導、國有經營、統一管理”的模式,有採砂任務的縣均成立了國有平臺公司,實行封閉化,工廠化、生態化、標準化作業,産、運、銷一體化市場運營,利用市場化手段將砂石資源轉化為河道綜合治理成效,實現了生態、社會、經濟效益三贏效果。

  嚴格源頭管理。他們強化年度方案管控,嚴格審查備案,按照已批復的採砂規劃、年度採砂計劃,依法發放採砂許可證4個,建立採砂權有償出讓制度,出讓收益的10%由縣直接劃轉上繳市財政,已上繳1650萬元,統籌用於全市河湖管理保護工作。

  強化現場監管。按照工程管理的方法和生態修復的標準,平頂山市委託具備相應資質的監理機構,對河道砂石開採放線、現場施工及現場清理、驗收等進行全程監理。該市在採砂現場派駐人員實行旁站式監管,嚴格落實進出場計重、監控、登記、採運管理單等制度,強化採運銷全過程的監管。

  建立後評估制度。採砂活動結束後,由平頂山市水利局委託具有相應設計資質的機構,依據年度實施方案進行全面評估,對不符合要求的,限期整改,並作為下一年度河道採砂許可審批的主要依據。

  “平頂山市將繼續堅持依法打擊與集中整治相結合、杜絕濫採與規範有序相結合、河道疏浚與生態修復相結合的‘三個相結合’原則,持續抓好河道採砂規範管理工作,探索走出一條依法規範、科學有序的管理之路。”趙慶民表示。(譚勇 胡宏立)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