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河南蘇羊遺址發現距今5000年前後多元文化交流重要實證
2021-12-21 08:58:31來源:新華網編輯:張雨晴責編:石麗敏

河南蘇羊遺址發現距今5000年前後多元文化交流重要實證

這是12月15日拍攝的蘇羊遺址蘇羊片區的核心生活區考古發掘現場(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新華社鄭州12月18日電(記者王聖志、任卓如)在以仰韶文化為主體的蘇羊遺址,考古人員經過6個多月的勘探發掘,不僅發現了一批帶有濃厚屈家嶺文化因素的器物,還發現了一枚頗具紅山文化特徵的獸首石雕。專家認為,這些發現為研究屈家嶺文化北進對中原地區的影響提供了新的寶貴材料,同時也反映了距今5000年前後,以仰韶文化為代表的黃河文明同以屈家嶺文化為代表的長江文明在河洛地區的交流融合。

  蘇羊遺址位於洛陽市宜陽縣張塢鎮,分為下村區和蘇羊區南北兩個片區,遺址面積超60萬平方米。

  在蘇羊片區,考古人員發掘出多間保存相對較好的仰韶中期房址。一處西北—東南走向的連間房屋地面平整,像 “水泥”一樣堅硬光滑,地面上還有大面積的倒塌墻體。“在廟底溝階段出現的這種形制房址,在洛陽地區還是首次發現。”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副院長張海説,保存較好的建築遺存為探討河洛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晚期建築技術和建築文化提供了重要資料。

  目前,考古人員已清理房址11處,灰坑、窖穴126座,溝一條。出土的遺物以陶器、石器、骨器為主。

  “蘇羊遺址最令人驚喜的,是不同文明要素在同一遺址的匯聚。”張海興奮地説,灰坑出土的文物中,帶有屈家嶺文化因素的陶器佔大多數,甚至一個灰坑中,出土了20余件可復原的屈家嶺時期器物,如橫裝寬扁足盆形鼎、罐形鼎、雙腹豆、圈足杯、花邊捉手器蓋、彩陶紡輪等,這都表明,在仰韶晚期的中原地區,長江流域的屈家嶺文化和黃河中游的仰韶文化已經存在深度交流碰撞。

  此外,遺址中出土的一枚外形似虎頭的獸首石雕,其形制與紅山文化半拉山墓地出土的一件獸首的鉞端飾極為相似。“這基本能夠佐證仰韶文化與紅山文化之間也存在密切交流,而且很可能發生在上層社會。”張海説。

  蘇羊遺址地處崤函古道南線,自古就是文化交流的重要節點。張海認為,這些多元文化的匯聚,也是中國早期城市出現的一個重要特點。

  蘇羊遺址的考古發掘工作始於2021年6月,被列入“考古中國·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研究”項目,目前工作主要圍繞蘇羊片區的核心生活區展開,發掘面積800平方米。

  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史前研究室主任任廣介紹,最新勘探成果表明,蘇羊遺址是一處以仰韶文化為主體、擁有雙重環壕的大型聚落遺址。遺址東西兩側被自然衝溝環繞,形成天然的外環壕,遺址內部修建有大型人工環壕作為內環壕,雙重環壕表明該遺址等級可能較高,應為區域中心聚落。

  “在蘇羊片區環壕內側,我們發現了大面積密集分佈的文化層堆積和遺跡,部分區域堆積厚度可達5米,初步推斷應為核心生活區;環壕外側西南部有密集排列的土坑墓,可能為經過規劃的氏族墓地;東南側還勘探出一處用於儲水或凈水的人工湖沼遺跡。”任廣説,蘇羊遺址聚落規劃性強、佈局結構清晰,功能分區明顯,為我們研究仰韶時期該區域聚落形態、社會發展水準、生業模式提供了寶貴材料。

  洛陽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趙曉軍説,從發掘成果來看,蘇羊遺址存續時間從仰韶文化中期一直到龍山文化晚期,時間非常長,為建立河洛地區新石器時代晚期考古學文化序列、探討中原地區文明化進程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河南蘇羊遺址發現距今5000年前後多元文化交流重要實證

這是12月15日拍攝的蘇羊遺址蘇羊片區的核心生活區考古發掘現場局部(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河南蘇羊遺址發現距今5000年前後多元文化交流重要實證

這是12月15日拍攝的蘇羊遺址蘇羊片區的核心生活區考古發掘現場局部(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河南蘇羊遺址發現距今5000年前後多元文化交流重要實證

工作人員在蘇羊遺址蘇羊片區的核心生活區考古發掘現場作業(12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河南蘇羊遺址發現距今5000年前後多元文化交流重要實證

工作人員在蘇羊遺址蘇羊片區的核心生活區考古發掘現場作業(12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河南蘇羊遺址發現距今5000年前後多元文化交流重要實證

工作人員在蘇羊遺址蘇羊片區的核心生活區考古發掘現場作業(12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河南蘇羊遺址發現距今5000年前後多元文化交流重要實證

工作人員在蘇羊遺址蘇羊片區的核心生活區考古發掘現場作業(12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河南蘇羊遺址發現距今5000年前後多元文化交流重要實證

這是蘇羊遺址出土的外形似虎頭的獸首石雕(12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河南蘇羊遺址發現距今5000年前後多元文化交流重要實證

這是蘇羊遺址出土的彩陶紡輪(12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河南蘇羊遺址發現距今5000年前後多元文化交流重要實證

這是蘇羊遺址出土的玉鉞(12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河南蘇羊遺址發現距今5000年前後多元文化交流重要實證

這是蘇羊遺址出土的玉璜(12月15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