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晚,光大銀行發佈2021年年度報告。報告顯示,2021年,光大銀行積極履行金融央企責任擔當,緊緊圍繞“一流財富管理銀行”發展戰略,紮實推進高品質發展,突出財富管理特色,強化科技賦能,取得了優良的經營業績:該行全年實現營業收入1527.51億元,同比增長7.14%;凈利潤436.39億元,同比增長15.06%,增幅穩定,收入利潤結構進一步得到優化;不良貸款額413.66億元,不良貸款率1.25%,持續保持“雙降”,撥備覆蓋率187.02%,比上年末增加4.31個百分點,資産品質進一步提升。
2021年,光大銀行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和服務新發展格局,回歸金融本源,服務社會民生,展現了新擔當、新作為。
忠實履行職責使命,積極服務國家戰略
主動服務實體經濟。2021年,光大銀行積極助力區域高品質發展,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等國家重大戰略區域貸款餘額較年初增加1022億元,增長12%;助力製造強國建設,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餘額較年初增加435億元,增長46%;支持民營企業健康發展,民營企業貸款餘額較年初增加366億元;不斷深耕普惠金融,普惠貸款餘額較年初增加499.81億元,增長26.72%,新投放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同比下降36BPs;積極落實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全年對普惠型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及小微企業主實施階段性延期還本148.95億元,階段性延期付息7.16億元。
積極推進綠色金融。2021年,光大銀行成立碳達峰、碳中和領導小組,明確全面落實“雙碳”目標工作方案,支持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強化環境和氣候風險識別,嚴格執行“綠色信貸一票否決制”,促進信貸結構向“綠色”調整。2021年末,光大銀行綠色貸款餘額1245.92億元,較年初增長20.12%,其中,清潔能源貸款餘額127.21億元,較年初增長54.03%。
大力支持鄉村振興。2021年,光大銀行在股份制商業銀行中率先在總分行設立鄉村振興金融部,發佈“陽光興農”服務品牌,推出鄉村振興綜合金融服務方案,為鄉村振興貢獻光大力量。2021年末,該行涉農貸款餘額3901.6億元,比年初增加132.94億元;“光大購精彩”平臺共幫扶19個省107個原國家級貧困縣的鄉村企業116家,上線助農商品近700款,累計銷售204.57萬件1.34億元,2021年銷售助農商品87.57萬件5086.79萬元;應用“光付通”數字金融産品為脫貧地區農副産品網絡銷售平臺(“832平臺”)提供商戶註冊、賬戶管理、訂單支付等服務,並免除全部手續費用,切實減輕涉農小微商戶的負擔。
經營業績穩中有進,發展品質持續提升
營收增幅保持穩定,結構明顯向好。2021年,光大銀行實現營業收入1527.51億元,同比增長101.79億元,增幅7.14%,與上年增幅基本持平,保持穩定增長。在此基礎上,該行營業收入結構持續向好:一是利息收入總量保持平穩。認真落實國家減費讓利政策、積極滿足實體經濟融資需求,推動資産規模增長9.95%至5.90萬億元,全年實現利息凈收入1121.55億元,同比增長1.32%。二是中間業務收入結構更趨優化。全年實現中間業務收入273.14億元,同比增長11.90%,其中,資管、代理、託管等綠色中收108.71億元,同比增長25.69%,成為中收增長的重要驅動因素,財富管理特色及輕型化轉型成效明顯。三是其他收入取得快速增長。抓住有利市場時機,加快資産流轉、增強投資能力,積極推進交易銀行轉型,全年實現投資收益、估值損益等其他收入132.82億元,同比增長77.90%。
不良指標同比“雙降”,環比加速改善。截至2021年末,光大銀行不良貸款額413.66億元,不良貸款率1.25%,連續兩年“雙降”。與2021年三季度末1.34%的不良率相比,四季度當季改善0.09個百分點,改善幅度較大,呈加速改善態勢。
撥備支出趨穩,盈利能力增強。2018-2020年,光大銀行撥備支出分別為358億元、493億元、569億元,保持較快增長,有力支持各類風險化解。在資産品質明顯提升後,2021年光大銀行撥備支出548億元,穩中有降,將有利於支撐未來利潤增長。在有效滿足風險管理需求基礎上,2021年光大銀行實現凈利潤436.39億元,同比增長15.06%。光大銀行2021年上半年、前三季度、全年凈利潤的兩年年均複合增幅分別為4.8%、5.8%、7.9%,呈逐季持續加速態勢,表明該行盈利能力不斷修復、不斷增強。
業務轉型加快推進,財富管理特色突出
加大轉型力度,公司金融綜合經營成效明顯。2021年,光大銀行持續加快公司金融“商行+投行+資管+交易”戰略轉型,構建“投商行一體化”競爭新優勢,全面發力基礎、戰略、機構、投行、交銀、普惠、境外七大客群建設,優化協同機制、豐富業務産品、提升財富管理專業能力,為企業客戶提供全生命週期的綜合金融服務。2021年,該行實現對公營業收入595.60億元,對公不良貸款率連續三年下降,繼續發揮了全行發展“壓艙石”作用。在規模穩定增長的同時,業務結構進一步優化,對公存款27620.19億元,年增量1303.15億元,核心存款增量佔比達76%;公司金融有效戶總量41.40萬戶,增速達27.35%,有效戶增量佔比達89%;公司金融客戶融資總量(FPA)突破4.27萬億元,年增量超1500億元。從特色業務領域來看,投行業務以債券融資、並購融資、結構化融資、股權融資、居間撮合“多維驅動”,承銷規模超5100億元,發行權益型出資票據、碳中和債、鄉村振興債、並表型ABN等創新型債券或票據産品;交銀業務堅持科技賦能,圍繞客戶跨境交易場景、貿易及投資便利化需求,實現國際結算1540億美元,同比增長22.42%,圍繞産業鏈、供應鏈及特定業務場景,發展供應鏈核心及上下游客戶2328戶。
深化戰略執行,零售金融財富管理特色凸顯。2021年,光大銀行零售金融堅定推進財富管理轉型,加快數字化建設,全面打造“分層分群、數據驅動、渠道協同、交易轉化”零售客戶一體化經營體系,通過客戶、渠道、場景、科技、協同五項賦能,構建涵蓋“財富管理、資産管理、資産託管”為核心的大財富管理生態全鏈條,零售金融價值創造能力和高品質發展能力顯著提升。2021年,光大銀行零售營業收入633.46億元,增幅7.98%,佔全行營業收入的41.47%,創近三年新高,有效發揮全行轉型發展“重要支柱”作用,盈利貢獻持續增強;不斷深化零售客戶分層分群經營模式,客戶總量突破1.4億戶,總量增量均保持股份制商業銀行前列,私行客戶突破5萬戶,比上年末增長24.70%,繼續保持高速增長;管理零售客戶總資産(AUM)邁上2萬億元新臺階,達21224.67億元,比上年末增長10.68%;零售財富管理收入達79.44億元,同比增長23.09%;理財管理規模突破1萬億元,達10677.09億元,比上年末增長27.67%;零售信貸著力推進“五化”轉型,規模較上年末增長17.39%,規模增長與資産品質均位居股份制商業銀行前列。同時,該行堅持打造開放式財富管理平臺和數字便民服務平臺,手機銀行、陽光惠生活和雲繳費三大APP月活用戶突破5000萬戶,比上年末增長32.97%;特別是雲繳費平臺,作為中國領先的開放便民繳費平臺,2021年繳費金額突破5500億元,繳費筆數突破20億筆,服務活躍用戶達5.65億戶。
堅持深耕細作,金融市場價值創造再上臺階。2021年,光大銀行金融市場業務按照“增規模、調結構、提效率”的發展方針,不斷提升“實體經濟服務能力、投資交易能力、市場影響能力、客戶價值創造能力”四大核心能力,重點聚焦價值創造和協同賦能,積極尋求規模、結構和效益的最優解,資産端、負債端“雙向發力”,以精細化管理夯實利差優勢、提升盈利能力。2021年,光大銀行金融市場板塊資産規模2.02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2.29%;實現營業收入299.53億元,同比增長23.64%,均保持較高增速,且營收增速優於規模增速。聚焦金融本源,全年累計開展信用債、地方債及ABS投資超2700億元。
此外,光大銀行積極發揮協同聯動在財富管理轉型中的“助推器”作用,加強板塊協同、條線互動。通過公私聯動拓展代發、醫保、社保項目落地,深化投債聯動、投托聯動,加強境內外聯動促進跨境並購、境外上市、境外發債,全行聯動收入同比增長近20%。同時,借助光大集團金融全牌照優勢,發揮E-SBU“大財富”協同優勢,實現協同業務總額超1.8萬億元,協同營收近百億元,客戶遷徙超200萬戶。
創新能力不斷增強,科技賦能成效顯著
光大銀行2021年科技投入57.86億元,同比增長12.35%,佔營業收入的3.79%;全行科技人員超2300人,佔全行員工的5.11%。科技投入和科技人才的同步增長,為光大銀行賦予了經營發展的新動力,推動自主研發能力、科技創新能力日益增強,開發訓練演算法模型超800個,78個項目獲得金融科技創新基金立項,52項科技成果取得專利或計算機軟體著作權,5個科技項目獲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獎,《商業銀行數據資産估值白皮書》引領行業數據資産估值體系建設。
2021年,光大銀行首次實施科技派駐機制,並在公司、零售和數字金融領域優先試行,構建“運營、科技、風險”一體化業務運營模式,促進技術與業務深入融合,敏捷響應市場需求,為客戶帶來便捷、智慧、安全的線上金融服務。在提質增效方面,科技派駐促進開發規模同比增長32%;在降本減費方面,“數字人”基於大數據及AI提供700多個業務場景和聊天場景,業務覆蓋率92%;在風險管控方面,智慧反洗錢系統上報準確率高達86%且效果提升6倍,智慧反欺詐系統預警準確率高達80%且效果提升5倍。
2022年,光大銀行將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積極服務國家戰略,忠實履行金融央企國家隊使命擔當,奮力推進高品質發展,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