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探尋大運(汴)河遺址 講好大運河故事”作家攝影家采風創作活動在開封杞縣舉行
2022-07-15 15:53:45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張雨晴責編: 胡曉萌

  為大力弘揚大運(汴)河文化、探尋大運河文化遺存、講好大運河沿岸的杞縣故事、積極推進大運河文化經濟帶建設,7月13日,開封市杞縣縣委宣傳部、杞縣文聯組織開展了“探尋大運(汴)河遺址 講好大運河故事”作家攝影家采風創作活動。

  當天上午,采風團一行先後來到平城鄉白坵村、城郊鄉馬頭村、裴村店鄉唐屯村,考察調研了大運(汴)河遺址現狀。

  白坵村是一座明朝時期在大運(汴)河岸邊成形的古村寨。站在白坵村西邊的大運(汴)河入杞處,杞縣文物管理所所長劉孝廣向大家講述了大運(汴)河杞縣段的概況。

  馬頭村所在區域原是大運(汴)河岸邊的一個古碼頭,後因大運河淤塞,此處逐漸形成一個村落。清代惠濟河疏浚後,該村成了重要的交通渡口。站在正在修葺的惠濟河岸邊,看著一渠流淌的清水,杞縣政協副主席曹威深有感觸地説:“我們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要深度挖掘、梳理大運(汴)河杞縣段的文化內涵,以民族情懷講好大運(汴)河杞縣段和杞縣人民變遷的故事。”

  “此次活動是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的一次生動實踐。希望各位作家、攝影家通過真切的感受、誠摯的筆觸、專業的鏡頭,描繪大運(汴)河杞縣段的生動畫卷,講好大運(汴)河杞縣段的人物、工程、漕運、風俗等各種故事,為展示杞縣形象、提高杞縣影響力貢獻文藝工作者力量。”杞縣文聯黨組書記、主席周清懷説。

  深度挖掘研究大運(汴)河遺址,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汴)河歷史文化資源,進一步推進文化融合發展。“我們組織此次活動,旨在讓作家、攝影家們通過文藝工作者視角宣傳、講述大運(汴)河杞縣段故事。該活動對於提升杞縣文化影響力和知名度、保護傳承杞縣歷史文化遺産、促進杞縣區域經濟高品質發展、增強杞縣人民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義。”杞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謝震表示。(文 羅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