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信陽市商城縣:再生稻喜獲豐收
2022-10-10 17:55:19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 張雨晴責編: 胡曉萌

  “在今年持續高溫、乾旱的情況下,商城縣的再生稻兩季總産量仍能實現噸糧目標,真是超出了預期。”10月9日,得知信陽市商城縣再生稻示範方畝産測産最高達1064.3公斤,信陽市農科院副院長劉祥臣感嘆道。

  當天上午,信陽市農科院邀請河南省水稻專家尹海慶等6人組成的專家組,對商城縣再生季水稻進行了實地考察和現場測産。

  在商城縣河鳳橋鄉辛店村“桃優香佔”千畝示範方,專家組隨機選取3塊田進行測産。結果顯示,該示範方平均畝穗數為35.14萬穗,每穗實粒數為59.2粒,千粒重28克,碾壓率為35%,八五折後畝産達321.9公斤。結合8月5日頭季稻測産的742.4公斤,該示範方兩季總産量為畝産1064.3公斤。同時,在該縣鄢崗鎮曹寨村“桃優香佔”萬畝示範方,專家組以同樣方式進行測産,測得兩季總産量為畝産949.9公斤。

  近年來,商城縣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為發展現代農業、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首要任務。從2014年40畝再生稻示範方到2022年的16萬畝推廣面積,該縣再生稻種植面積增長了4000倍,累計增産糧食1億公斤以上,畝均純收益達到500元至1000元,是傳統水稻種植效益的2倍以上。

  據介紹,再生稻種植省時、省力、節本、高産、高效,吸引了眾多農業生産經營主體參與其中,推動了規模經營。目前,商城縣400多家從事再生稻産業發展的各類農業生産經營主體通過“合作社+基地+脫貧戶”産業發展路徑,帶動4500戶、近6300名脫貧人口參與再生稻種植,戶年均增收1500元以上。該縣還大力培育“山信”“兄弟”“豫春河”“原耕壟上”等再生稻品牌,積極推廣“再生稻+小龍蝦”“再生稻+麻鴨”和糧飼高質高效等立體種養模式,推動産業的內涵式發展。

  商城縣再生稻種植有效利用了豫南地區“一季有餘、兩季不足”的光溫資源,優化了勞動力、機械和土地的資源配置,使被動的秸稈禁燒轉化為主動的秸稈資源化利用,緩解了“秸稈禁燒”壓力,提高了稻田濕地對大氣污染物的吸納能力,助力“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

  “我們在高標準農田建設、生産用水、金融、保險政策等方面給予再生稻種植大力支持。僅2022年,我縣就整合涉農資金1400萬元,重點支持再生稻生産經營主體新建稻米烘乾設施和育秧大棚。目前,全縣優質稻穀烘乾能力達到4500噸以上,設施育秧面積接近12萬平方米,基本做到再生稻種植主體烘乾和育秧能力區域性全覆蓋。”商城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徐孝國表示,該縣將繼續加快再生稻推廣,力爭儘快在北部平原丘陵鄉鎮實現80%的種植率。(文 楊緒偉)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