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讓國人飯碗裝上更多優質河南糧
10月19日,黨的二十大新聞中心舉行第三次集體採訪活動。河南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周霽作為河南省代表團新聞發言人,向中外媒體記者介紹代表團學習討論黨的二十大報告情況,並回答記者提問。
周霽在回答記者提問時介紹,河南糧食總産已連續5年穩定在1300億斤,用全國1/16的耕地生産了全國1/10的糧食、1/4強的小麥。
“讓國人飯碗裝上更多優質河南糧。在我看來,離不開‘地’‘技’‘惠’三個關鍵字。”農業農村部小麥專家指導組顧問、河南農業大學教授郭天財説,“地”就是“藏糧于地”,河南已累計建成旱能澆、澇能排的高標準農田7580萬畝,顯著提升了農田抗逆減災能力和糧食綜合生産能力,下一步,河南省將聚焦建設新時期糧食生産核心區,在黃淮海平原、南陽盆地集中連片建設150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積極打造一批“噸半糧縣”;“技”就是“藏糧于技”,全省研發推廣了一大批先進實用增産技術,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7%,同時加快國家生物育種産業創新中心建設,組建神農種業實驗室,打造“中原農谷”,把種子這個農業“晶片”牢牢攥在自己手中;“惠”就是實施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近5年,全省土地出讓收入用於“三農”支出1435.7億元,耕地地力保護、農機購置補貼資金739.92億元,三大主糧完全成本保險政策實現全覆蓋,一系列惠農組合拳穩住了農民種糧預期。下一步,河南省將激發抓糧和種糧兩個積極性,探索對産糧大縣的利益補償機制,讓産糧大縣抓糧不吃虧,提高産糧大縣糧食産量在高品質發展考核中的比重。
“抓住耕地和種子兩個要害。”沈丘縣馮營鎮李寨村黨支部書記李士強對這句話感受頗深。位於豫皖兩省三縣交界處的李寨村位置偏僻,自然條件差,3000多口人僅有可耕地3000畝左右。上任伊始,李士強就帶領村幹部下大力氣挖深水井、建水站,讓耕地實現了電氣化澆灌,把更多“望天田”變成了高産田。“下一步,在做好耕地保護、實現糧食穩産豐産的同時,我們要加快鄉村振興步伐,力爭用3到5年時間,將李寨村打造成為‘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鄉村振興示範村。”談起未來,李士強信心滿懷。(河南日報記者 劉曉波)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