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從安全感向幸福感邁進——讓“中國碗”盛滿“河南糧”
2023-08-25 09:23:51來源: 河南日報編輯: 張雨晴責編: 石麗敏

從安全感向幸福感邁進——讓“中國碗”盛滿“河南糧”

從安全感向幸福感邁進——讓“中國碗”盛滿“河南糧”

從安全感向幸福感邁進——讓“中國碗”盛滿“河南糧”

  中原熟,天下足。

  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糧食總産量先後邁上1200億斤、1300億斤臺階,用全國1/16的耕地,生産了全國1/10的糧食、1/4強的小麥,每年調出原糧及製成品600億斤左右……

  滄桑之變,如今的河南糧食不僅給國民帶來安全感,更帶來了“滿足感”和“幸福感”。

  旅途勞頓,中途休息的時候泡一碗速食麵,全國5包速食麵中有2包來自河南;

  元宵佳節,一家人其樂融融,必然少不了一碗甜糯的湯圓,全國5個湯圓中有3個來自河南;

  俗話説:“好吃不如餃子,舒服不如倒著。”想吃餃子嗎?全國10個水餃中有7個來自河南;

  而孩子們和年輕人最愛的辣條、酸辣粉,河南都是生産第一大省……

  短短數年間,“中國碗”已經裝滿了“河南糧”,“中原糧倉”已經成為“國人餐桌”。如此華麗的蝶變是如何發生的呢?

  聚焦“五優聯動” 要糧安更要糧優

  洪范八政,食為政首。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4次到河南視察,每次都必看農業、必講糧食。河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的殷殷囑託,全面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強化糧食和重要農産品穩産保供,積極推動實施優糧優産、優糧優購、優糧優儲、優糧優加、優糧優銷“五優聯動”,切實把糧食安全建立在堅實的産業基礎之上。

  河南糧食只有做到“優糧優産”,才能讓國人“吃飽吃好”。

  “自打種上‘訂單地’,我就沒有為糧食銷路發過愁。”南陽市鎮平縣種糧大戶老甘説。這幾年,備耕前他就與想念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想念食品”)簽訂種植合同。小麥還地裏,就已經有了“婆家”。

  老甘説,過去,自己種糧,價格不穩定還賣不上價。現在按照企業的標準,種植優質品種,生産綠色糧,農民不用擔心銷路,收購價高於市場價。每畝地可增收280元左右。

  在鎮平,同老甘一樣享受到小麥優價的農戶累計有4萬餘戶。“訂單農業讓農企達到了‘雙贏’。”想念食品董事長孫君庚説,實現以優質産品加工引導優質糧食品種種植,以優質糧食品種種植保障優質糧源供應的良性互動。

  該企業與楊營鎮、郭莊鄉等優質糧生産核心鄉鎮合作共建“想念農場”,按照優質優價的原則,與農民合作社及種糧大戶簽訂訂單合同,並組織專業團隊對種植戶進行專業培訓和技術指導,通過“統一供種”“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統一儲存”“統一加工”的六統一模式,實現小麥種植的專業化、規模化、標準化運營,聚力打造綠色優質糧食原料供應基地。截至目前,想念食品繁育優質良種小麥種植面積達30余萬畝。

  “近年來,我省各地緊緊圍繞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在推進‘優糧優産’上做文章,凸顯了糧食流通對農業生産的反哺和引導作用。”河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産業發展處處長姚大紅説。

  她説,首先,河南省優質糧源基地顯著增加。糧食龍頭企業與農民合作組織、種糧大戶等形成緊密聯結的利益共同體,通過“訂單糧食”“土地託管”“土地流轉”等方式,發展優質糧源基地。其次,糧食種植結構持續優化。支持糧食購銷、加工企業提高優質糧食收購價格,引導農民種植優質糧食,既解決了農民種植的盲目性,又通過加價回收增加了農民收入。

  通過逐步實施優糧優産,河南省糧食種植結構持續優化。2022年,全省優質小麥種植面積達到1628萬畝,優質花生種植面積突破1900萬畝。

  2022年,河南省糧食總産量為1357.87億斤,位居全國第二。與此同時,河南還在圍繞産業鏈佈局創新鏈,建設現代農業産業技術體系。

  2023年4月,總規劃面積為1476平方千米的“中原農谷”建設方案正式印發,河南開始全力打造千億級種業和糧食産業集群。

  作為中原農谷核心區的核心,國家生物育種産業創新中心一期建成啟用、先正達夏玉米研發中心試驗基地建成投用,多個小麥、玉米新品種最高畝産均突破900公斤大關……

  在想念食品智慧産業園裏,無人值守的收儲系統實現了小麥收購24小時全自動化;電子麥粒色選機可精準剔除病斑異色的小麥;自動化麵粉磨制生産車間,一粒小麥可以給它分成137個不同的出粉部位,再進行組合搭配,滿足了不同消費群體的需求。

  同時,他們還承擔了多項省級重大科技項目,研發了近400個單品,已擁有90多項生産技術專利。2022年,銷售額超20億元。

  此外,永城市依託全國小麥粉知名品牌示範區金字招牌和得天獨厚的富硒小麥粉資源優勢建設食品産業園區,推進飼料、麵粉、面制食品、酒類等産業集聚發展,現有皇溝集團、麥客多食品、盧師傅等重點企業,已具備20萬噸強化營養食品、5萬噸含酒飲料和10萬噸高檔休閒食品生産能力。2022年園區食品産業總産值近100億元。臨潁縣重點發展休閒糧油食品,建成了中西部最大的休閒食品基地,年産值突破250億元。糧油品牌知名度顯著提高。

  壯大經營主體,圍繞農産品精深加工,河南加快培育一批農業龍頭企業、領軍企業,高效承接科研成果轉移轉化,帶動全省農業産業鏈延伸、價值鏈提升。目前,河南創建農業科技綜合示範縣23個,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園區14家、省級農業科技園區50家。2022年前三季度,河南第一産業增加值為4539.94億元,增長4.7%。

  助農保糧抓收購 維護市場穩定有底氣

  2023年,一場大範圍持續性陰雨天打亂了河南省麥收的節奏,部分地區出現籽粒萌動和穗發芽現象,讓夏糧收購工作也面臨著考驗。

  提起這場減災減損的戰鬥,滑縣留固鎮雙營村村民朱松行回憶,當時滑縣各地,村文化廣場、學校操場等空地全部騰出,供村民晾曬糧食。他家的9畝小麥全部及時晾曬,這都得感謝糧庫提供的場地。

  “小麥搶收下來後,晾曬十分重要。”河南省糧食交易物流市場滑縣直屬庫主任孫正朝説,“夏季強對流天氣比較多,我們要求全員24小時在崗,並準備了充足的覆蓋膜,以保障進庫晾曬小麥的安全。”

  據悉,小麥收穫期間,河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會同省財政廳等部門,僅用40小時,下發了受損小麥收購工作方案,明確以縣(市、區)級人民政府為主體,堅持政府主導、屬地管理、定點收購、專倉儲存、定向銷售、分類處置、全程監管的原則,對受損小麥分類施策、敞開收購。並制定了《河南省2023年夏糧收購操作指南》,明確受損小麥收購、處置工作要點,規範操作流程。17個省轄市和濟源示範區迅速公佈了本地受損小麥收購政策和指導價格,累計確定定點收儲庫點826個,最大限度保護種糧農民利益。

  同時,河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優化為農服務,引導大型糧食收儲企業、地方糧庫為種糧農民提供晾曬場地478萬平方米,並積極組織産銷對接活動。據統計,目前全省各地累計簽訂産銷合同87億斤,達成産銷合作意向130億斤。

  近年來,河南省在糧食收購方面,堅持政策性收購和市場化收購雙輪驅動,既為市場發揮作用讓渡空間,促進優糧優價,又在特定時段啟動最低收購價,保障種糧農民基本收益,全省已形成了以市場化收購為主的糧食收購新格局。

  截至8月20日,全省累計收購小麥249.6億斤,比2022年同期增加27.82億斤,基本大頭落地,守住了農民種糧賣得出的底線。

  河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局長張弓説,多年來,全省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認真落實國家糧食收購政策,持續加強市場監測調度,實時掌握企業小麥收購進度和價格情況,指導企業掛牌收購、按質論價,確保農民賣“明白糧”。統籌推進市場化收購與政策性收購,創新開展地方調控糧收購模式,建立10億元的糧食收購貸款信用保證基金,支持企業開展市場收購。圍繞優質糧食種植結構調整,大力推進優質糧食專收、專儲、專用,增加農民種糧收益,提高優質食品供給能力。全社會年均糧食收購量保持在700億斤以上,有力保護了農民種糧積極性。

  目前,河南省糧油庫存充實、供給充裕。全省各類糧食應急保障企業共計4395家,實現城鄉全覆蓋。在城鎮化步伐加快、人口增長、糧食消費剛性增加的大背景下,特別是面對近年來異常複雜的國內外市場形勢,河南省充足的糧食儲備和完備的糧食應急體系,使我們有底氣、有能力在需要的時候迅速作出反應,有效保障了全省糧油市場基本穩定。

  築牢根基管庫存 把好糧食裝進“保險櫃”

  我國糧食儲備制度歷史悠久,最早出現在2000多年前。隨著時間推進,政治體制和國內外形勢的轉變,我國糧食儲備制度不斷發展和完善。新中國成立後,從最初備荒的“甲字糧”、備戰用的“506糧”,到如今中央儲備和地方儲備協同運作的糧食儲備體系,在穩市、救災、恤民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了持續深化糧食儲備制度改革,建立更加科學的儲備糧管理制度,河南省于2021年修訂出臺《河南省儲備糧管理辦法》,建立省市縣三級原糧儲備、大中城市成品糧儲備和企業社會責任儲備。在此基礎上,于2023年籌建河南省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進一步優化國有經濟在糧食收購、倉儲領域的佈局,提高糧食收儲保障能力。

  “該集團的建立有益於推動省級政府儲備糧集中統一、安全高效管理,更好發揮省級政府儲備糧服務宏觀調控、調節穩定市場、應對突發事件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提高區域糧食安全保障水準。”河南省儲備糧管理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玉田説,最終達到“專企管理、專庫儲存、專人保管、專賬核算”的改革目標。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儲好糧,既是保護農民利益和種糧積極性的重要環節,更是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的應有之義。”河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督查專員盧歡説。

  政策是儲好糧的前提和保證,科技是糧好儲的關鍵和支撐。天熱了有空調,天冷了有暖氣,人們的居住條件越來越好。可您知道嗎,糧食的居住條件一點也不比我們差,甚至要更好!

  8月24日,記者來到河南省首個倉儲智慧化建設試點單位——鄭州興隆國家糧食儲備庫。

  這裡的糧食儲備庫外觀看上去平平無奇,但內在處處都是高科技。這裡的儲備庫具備內環流控溫系統、空調控溫系統、智慧氮氣氣調系統、物聯網智慧監控系統等,可以説武裝到了“牙齒”。

  “舉個例子,昨天下了雨,空氣濕度高,糧庫裏的智慧通風系統進行大數據分析後,開始發揮作用,自動關閉早上打開的窗戶,根本不需要人工操作。”興隆糧庫主任王偉説,智慧存儲還能保證人們吃到綠色健康的糧食。過去儲存糧食多用磷化鋁熏蒸殺蟲,熏蒸後糧食有化學藥劑殘留。智慧氮氣氣調系統通過把氮氣濃度提高到98%以上,降低糧倉中的氧氣濃度,從而有效殺死害蟲,達到綠色儲糧的目的。

  據統計,智慧存儲的糧食,損耗率特別低,4年只有0.5%左右,而普通農戶存儲的糧食一年損耗率就高達18%左右。

  “科學儲糧能大大降低糧食損耗,從某種意義上説,減少損耗就是增産,這也算是我們河南糧食人為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作出的貢獻吧。”王偉説。

  損耗減少了,糧食的口感和營養有變化嗎?糧油品質檢驗員、高級檢驗師司雪梅特意給記者做了個蒸煮實驗,這是國家對儲藏小麥進行品質判定的重要檢驗項目之一。掀開鍋蓋,熱乎乎的4個大饅頭散發出一陣麥香。它們分別是用存儲了3年、2年、1年的小麥磨粉製成的饅頭。“你看,這個饅頭用的麵粉是3年前儲藏的小麥製成的。”

  掰開饅頭,她認真品嘗説:“口感微甜,不黏牙,綜合評測能達78分以上,符合標準。”通過專業儀器檢測小麥的水分、雜質、不完善粒等指標,數據再次證明,這裡儲藏的糧食品質很高,還能繼續儲存,成為老百姓餐桌上合格的主食。

  河南省紮實做好“廣積糧、積好糧、好積糧”三篇文章,大力推廣綠色儲糧技術,實施糧食倉儲智慧化和糧食産後服務體系建設,不斷改善糧食儲存條件。爭取綠色儲糧技術應用省級財政專項資金,支持糧食企業實施“低溫儲糧”“氮氣儲糧”項目,推廣低溫儲糧、氮氣儲糧等現代化綠色儲糧技術,實現糧食保質保鮮、“常儲常新”。糧食倉儲智慧化升級全面完成。

  按照“實用、管用、好用”原則,加大財政投資力度,加快推進高標準糧倉、綠色倉儲設施、應急能力建設。截至目前,河南省擁有氣調儲糧倉容219.36萬噸、低溫準低溫儲糧倉容452.08萬噸;建立的智慧化管理平臺,實現了動態遠程監管、糧庫在線監控,確保庫存糧食數量真實、品質良好、儲存安全,有效提高糧食應急保障能力。

  目前,河南省完好倉容超過9000萬噸,位居全國第一。糧食物流通道全面打通,省級糧食倉儲信息化管理系統建成,倉儲數字化管理取得突破。超額完成國家下達我省的地方儲備任務,建立並完善了省市縣三級糧食政府儲備。穩步推進我省糧食儲備體制機制改革,政府儲備結構、品種不斷優化,佈局更趨合理,形成了政府儲備以省級儲備為主,市縣級儲備以市級儲備為主的新局面。

  堅持“三鏈同構” 做大做強糧油産業

  通許,河南開封的一個縣,歷史悠久,但經濟相對落後。然而,這座小城卻在中國食品行業中聲名大噪。

  10桶酸辣粉、8桶在河南,6桶在通許。據統計,目前該縣年産酸辣粉7.2億桶,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達60%以上,已形成較為完善的産業鏈和産業集群。2022年5月,通許縣獲批成為河南省首批縣域商業體系建設示範縣以來,聚焦當地特色産業,健全完善全産業鏈,積極建設“中國酸辣粉之都”,不斷激發消費活力,促進農民增收,探索出了一條具有通許特色的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之路。

  2023年2月,通許縣政府與中國食品工業協會開啟共建“中國酸辣粉之都”工作。目前,通許縣澱粉産業園已經啟動,並先後與京東集團以及嗨吃家、食族人、麻六記等速食酸辣粉知名品牌達成合作意向。為實現酸辣粉産業集聚發展,該縣規劃建設了總面積2730畝的酸辣粉産業園區,園內規劃有酸辣粉及其配料的生産、包裝、冷鏈物流、研發質檢等項目,預計今年9月一期正式投入使用。

  近年來,河南憑藉産業基礎、資源、區位等優勢,持續發力酸辣粉産業,形成了以甘薯種植、澱粉加工、機械設備製造、粉絲和配料生産等為主的酸辣粉全産業鏈發展態勢,全省紅薯種植面積常年在400萬畝以上,居全國第3位;全國80%的酸辣粉都産自河南。

  河南培育發展了以景森農業、綠健農業等為主的澱粉生産企業;以雙景農産品、盛田農業等為主的粉皮加工企業;以多福多、華泰機械等為主的機械設備製造企業;以王守義十三香、蓮花健康等為主的調味品企業;以麗星、豫道等為主的酸辣粉代加工企業,建立起全鏈條産業優勢。

  2022年12月15日,“辣條一哥”衛龍于河南省漯河市舉辦了“雲敲鑼”上市儀式,正式登陸港交所主板。衛龍食品是目前國內最大的辣味休閒食品企業。作為“辣條一哥”,衛龍食品的調味面製品及辣味休閒蔬菜製品在細分品類市場所佔份額均是第一。

  與燴面、餛飩、水餃、湯圓這些傳統的方便食品和冷凍食品相比,酸辣粉、辣條更受年輕人的青睞。河南糧油産品的陣容更豐富,品牌更亮眼。

  發展糧食産業經濟是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具體體現,是落實國家糧食安全戰略、扛穩糧食安全重任的重要舉措,是建設糧食産業經濟強省、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滿足人民群眾消費升級的必由之路,是延長糧食産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的有效途徑。

  河南省委省政府一直把發展糧食産業作為重頭戲,印發《關於堅持三鏈同構加快推進糧食産業高品質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這也是全國省級政府首個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延伸糧食産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講話精神,推進糧食産業高品質發展的具體指導性文件。

  《意見》要求,到2025年,全省糧油加工轉化率達90%以上,主食産業化率達65%以上,糧油精深加工産值佔糧油加工業總産值的比重達50%以上;糧食産業經濟總産值達4000億元以上;打造一批全國知名糧油加工龍頭企業,大幅提升綠色優質糧油産品供給能力,基本建成以小麥、玉米、稻穀、油料等為重點的産業鏈健全、價值鏈高效、供應鏈完善的現代糧食産業體系。

  目前,河南正處於從糧食大省邁向糧食強省的關鍵時期,加快促進糧食産業轉型升級是最為關鍵的一環。河南省出臺《關於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實施農産品加工業提升行動,扶持家庭農場、農民專業合作社和中小微企業等發展農産品産地初加工,引導大型農業企業發展農産品精深加工。支持在糧食和重要農産品主産區統籌佈局建設農産品加工産業園,引導農産品加工企業向産地下沉、向園區集中。推動冷鏈食品、休閒食品、特色功能食品等加快升級,打造優勢特色産業鏈,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萬億級現代食品集群。加大糧油品牌培育力度,打造河南糧油公共品牌。推廣“原料基地+中央廚房+物流配送”等産業模式,打造全國重要的預製菜生産基地。

  為了加大糧油産品區域品牌培育力度,河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在現有原糧地理標誌品牌、糧油企業産品品牌的基礎上,研究謀劃若干糧油區域公共品牌,把不同區域農産品差異性體現出來,增強糧油産品的附加值,提高糧食品質效益和競爭力。

  2022年7月,河南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專門印發了《河南省糧油品牌建設實施方案》,對未來五年全省糧油品牌建設進行了系統謀劃,提出了建設“1個省域公共品牌+N個區域公共品牌+N個企業品牌”品牌體系的目標,對“河南好糧油”産品遴選和品牌建設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

  《方案》提出,到2025年,河南省域公共品牌建設成為全國著名的區域品牌,培育5—10個知名區域公共品牌,遴選300個“河南好糧油”産品,“中國好糧油”産品數量達到100個,工業總産值超過50億元的企業達到5個,工業總産值超過10億元的企業達到50個。全省“1個省域公共品牌+N個區域公共品牌+N個企業品牌”品牌體系基本形成,支持建設一批區域公共品牌,培育一批知名糧油企業品牌,形成河南糧油梯次品牌體系。

  “好糧油”工程的實施對河南省糧食産業有著重要的影響。河南農業大學食品科學技術學院副院長張劍分析,這會促使企業不斷地加大投入、提質升級,産品品質明顯提升。同時行業與企業要不斷加大宣傳,將智慧化生産、綠色儲運與流通、從農場到餐桌的安全控制等展現給消費者,讓消費者對糧油加工行業有一個全新的認識。

  此外,為了鼓勵和引導各類糧食企業打造完整的供應鏈,河南省以市場為導向,以糧油大型企業集團為引領,以産業集聚區或産業集群為依託,以打造區域公共品牌或推廣應用關鍵性共性技術為支撐,通過建立産業聯盟、産業綜合體等方式,促進糧食收儲企業沿著産業鏈,與前向的生産企業(農民合作社)和後向的加工銷售企業,乃至糧油機械加工企業、涉糧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建立穩定的合作關係,並加快一體化進程,推動我省糧食流通從側重收儲環節向統籌“産購儲加銷”各環節轉變,構建在國內外市場上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現代化糧食産業體系。

  目前,河南省共擁有“河南好糧油”産品295個,“中國好糧油”産品36個。全省涌現出的“三全”“思念”“白象”“多福多”“千味央廚”“豫道”等糧油産品享譽全國。“作為全國口糧生産、加工第一大省,河南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在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基礎上,堅持以‘糧頭食尾’‘農頭工尾’為抓手,延伸糧食産業鏈、提升價值鏈、打造供應鏈,不斷提升糧食産業品質效益和競爭力。”省糧食和物資儲備局黨組書記吳祖明説。

  “十四五”期間,河南糧食産業保持年均11.9%的快速增長態勢。如今的河南,正加速實現由“中原糧倉”向“國人廚房”“世人餐桌”的歷史性轉變。(河南日報記者 李若凡)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