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河南大力實施秋糧增産奪豐收行動(打好奪取秋糧豐收這場硬仗)
河南省桐柏縣月河鎮田頭,玉米青紗帳連綿,農技員華永正在田間指導農戶給玉米追肥。全縣114名農技人員下沉秋糧生産一線,為農民提供“保姆式”服務。
淇縣中豫農業機械服務專業合作社農機大院裏,各式農機整齊排列。“我們已經收到不少玉米收割訂單,這兩天抓緊檢修農機,為秋收做好準備。”合作社理事長劉合順説。
金秋時節,行走在河南的廣袤田野,隨處可見忙碌的身影,豐收在望的喜悅挂在農民的臉上。
秋糧是全年糧食生産的大頭。作為糧食生産大省,“中原糧倉”河南堅決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大力實施秋糧增産奪豐收行動,毫不放鬆抓好田間管理,確保全年糧食産量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努力在高基點上實現糧食生産新突破。
增面積增密度,秋糧生産搭好“豐收架子”
走進豫北浚縣傅莊村,田間綠油油的玉米迎風搖曳,財森糧食高産創建專業合作社理事長付太華忙著給玉米追肥。
2023年玉米長勢如何?付太華帶著記者鑽進密密匝匝的玉米地裏察看。
“玉米能不能豐收,關鍵在‘三看’。”付太華解釋,“一看穗位,咱這玉米穗位低,抗倒伏能穩産;二看籽粒,今年的玉米棒,一棒足足有600多粒;三看灌漿,肥水一體,籽粒飽滿,産量拿得更穩。去年玉米畝産1300斤,今年我估計能上1600斤。”
“良法良技跟上,玉米增産潛力大幅度挖了出來。”浚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董文全介紹,2023年縣裏開展玉米高産競賽活動,示範玉米密植高産、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推廣增加密度、分段施肥、適時晚收等關鍵技術,帶動全縣玉米大面積單産提升。
再到豫東尉氏縣張市鎮尹莊村,農穗種植專業合作社種植基地裏,一排排玉米翠綠挺拔,一壟壟大豆豆莢滿挂。合作社負責人蔡玉軍發展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350余畝,“縣裏的農技服務隊隊員隨叫隨到,今年預計玉米畝産能達1300斤,大豆畝産能超200斤。”
尉氏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宋志平介紹,為了讓玉米大豆帶狀複合種植多産糧,縣裏的農技服務隊下沉到田間地頭,開展精準化服務。
專家到田,技術到人,良法落地。2023年,河南全省大豆玉米帶狀複合種植面積150萬畝以上,省裏的專家指導組會同當地農技人員做好指導服務,“秋糧一天不到手,指導一天不結束”。
“社會化服務為糧食增産添動力。”尉氏縣金豐公社農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人趙慶濤説,今年公司託管張市鎮小寨村500畝玉米,標準化作業,科學化管理,生産成本降低10%左右,秋糧産量預計能提高10%以上。
社會化服務促進良技良法落地。河南通過項目資金補貼、提供優惠貸款和技能培訓等方式,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全省已培育12.5萬個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服務小農戶1575.9萬戶,高效節水滴灌、無人機統防統治、機械化收割等良技良法得到廣泛應用。
2023年河南秋糧面積穩定在7600萬畝以上,穩中有增,整體長勢好于去年,種植密度明顯提高。“玉米畝均種植密度較去年增加200株以上,奪取秋糧豐收有基礎有條件。”河南省農業農村廳總農藝師楊玉璞説。
田管不放鬆,努力以秋補夏、以豐補歉
2023年河南麥收遭遇“爛場雨”天氣,夏糧産量受到影響。“確保全年糧食産量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必須做好以秋補夏、以豐補歉,奮力奪取秋糧豐收。”楊玉璞説,目前全省秋糧生産形勢總體不錯,很快就將迎來大面積收穫,必須環環緊扣抓好後期管理。
奪取秋糧豐收,田間管理是關鍵。
河南各地全力以赴,抓好以玉米南方銹病防控和“一噴多促”為主的秋糧田間管理,55個規模糧油種植主體單産提升項目縣的藥肥全部供應到位,18個省級秋糧專家指導組駐紮分包地區。各地發揮植保社會化服務組織作用,積極開展統一噴防作業。
“防治病蟲有妙招,‘一噴多促’效果好。”淇縣高村鎮介屯村,沐鶴農林科技有限公司飛手楊振傑正操作無人機進行植保作業。
“玉米植株高大密集,農民進地不便,無人機噴防便捷又高效,防蟲、防病、追肥‘三管齊下’。”在一旁指導的淇縣農業農村局高級農藝師萬紅國説,“一噴多促”是目前玉米田管的關鍵措施,具有壯苗穩長、灌漿鼓粒、提高單産等多重效果,預計近幾天全縣就能全面完成噴防。
“全省玉米南方銹病發生面積近700萬畝,抓好玉米南方銹病防控是奪取秋糧豐收的關鍵一仗。”楊玉璞説,各地統一開展應急防治,全面實施“一噴多促”,努力實現“蟲口奪糧”保豐收。
週口市商水縣發力“秋補夏糧”,全面加強秋糧後期田管。縣裏抽調200多人組建23個農技服務小分隊,到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有專家指導,我家的玉米進行了3次精準施肥,病蟲害防治兩遍人防、一遍機防,你瞧,現在玉米棒子多喜人!”種糧大戶邱守先説。
奪取秋糧豐收,防災措施不可或缺。
走在浚縣、淇縣田間,不時能看到田頭氣象站裏360度全景相機和各類氣象感測器,實時監測農作物生長和農田環境參數。
“氣象站的農田生態綜合協同觀測系統,能大幅提升農業抗災減災水準。農民打開微信公眾號,就能收到農用天氣預報和氣象災害風險預警,啥時候澆水、啥時候防災一目了然,非常實用。”鶴壁市農業氣象試驗站站長王敏介紹。
2023年,河南開展智慧農業氣象服務試點工作,建立主要糧油作物分區域、分時段、分災種的氣象服務指標體系和農業氣象災害風險預警業務鏈條,為秋糧生産保駕護航。
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中原糧倉”根基更穩固
尉氏縣張市鎮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裏,沈家村村民沈雙義掏出手機,點開智慧農業雲平臺操作,只聽田頭的水肥1號井“嘀”的一聲響,汩汩清水澆灌玉米地。
“高標準農田經過改造提升,旱能灌、澇能排,玉米産量從800斤增加到了1200多斤,今年應該能上1300斤。”沈雙義説,高效節水灌溉、伸縮式噴灌“雙灌齊下”,農田旁建起5G基站,看著村裏的種植條件越來越好,沈雙義今年初把種糧規模擴大到了100畝。
地好多打糧。近年來,尉氏縣累計投資12.37億元,建設高標準農田90萬畝,基本實現糧田全覆蓋,項目區新增糧食産能6000萬斤以上。“縣裏的高標準農田示範區建設正穩步推進,打造高標準農田‘升級版’,每畝建設標準從1500元提升到3000元以上,推動實現從種到收全程農事信息化、標準化。”尉氏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霞説。
宋志平介紹,在高標準農田示範區,農業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數達到0.85以上,畝均灌溉成本下降30元左右,單産增加400斤左右,畝均節本增效超過600元。
“我們把高標準農田建設作為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舉措,切實做到‘農田就是農田,而且必須是良田’。”開封市委書記高建軍説,目前全市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461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7.4萬畝。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力爭今年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以高質高效的高標準農田建設,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端穩中國飯碗作出更大貢獻。
耕地是糧食生産的命根子。截至去年底,河南省累計建成高標準農田8330萬畝,為糧食産量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提供有力支撐。到2025年,河南將力爭建成150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區,糧食産能達到1400億斤。
良田配良種,多打糧、打好糧。
浚縣30萬畝高標準農田示範方裏,鶴壁市農科院副院長王小星在地裏查看玉米長勢。經過比對數據,王小星的臉上露出笑容:“‘浚單565’是我們選育的玉米新品種,莖稈堅硬抗性好,籽粒飽滿品質優,表現不錯!”
種好一半收。鶴壁市農科院加強種業創新,“永優1573”“浚單1618”被遴選為2023年河南省主導玉米品種。董文全介紹,根據高標準農田的特點,選擇適應性強、抗逆性好、品質優、産量高的玉米良種,配套應用玉米精量播種機和北斗導航系統,全縣今年玉米平均畝産有望比去年增加10%左右。
目前,河南省主要糧食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7%。河南舉全省全力支持神農種業實驗室,開展核心種源等15項技術協同攻關,進一步擦亮國産種業“晶片”。
作為糧食生産大省,河南連續6年糧食總産量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河南各地抓住種子和耕地兩個要害,加強良種良田配套,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管護,打造根基更穩固的“中原糧倉”。(記者 顧仲陽 任勝利 常欽)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