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河南:解決急難愁盼 提升幸福溫度
2023-11-21 09:24:07來源: 河南日報編輯: 張雨晴責編: 石麗敏

  原標題:“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第六場新聞發佈會舉行 解決急難愁盼 提升幸福溫度(新聞發佈廳)

河南解決急難愁盼 提升幸福溫度

11月15日,在汝陽縣舉辦的殘疾人香皂花技能培訓班上,學員們在認真學習香皂花製作技術。今年以來,汝陽縣殘聯對300余名殘疾人進行技能培訓,使他們依靠學到的技能走上就業崗位。 康紅軍 攝

  11月20日,中共河南省委宣傳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第六場新聞發佈會舉行。

  記者從發佈會上獲悉,今年以來,全省各級民政部門切實發揮民政工作在社會建設中的兜底性、基礎性作用,紮實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職責,以建設“幸福民政、活力民政、文化民政、法治民政”為抓手,加快推進現代民政建設,有力服務了現代化河南建設大局。

  適老化改造任務 提前超額完成

  發佈會上,省民政廳黨組書記、廳長余廣慶介紹,河南省高度重視養老工作,在全國率先建立了“五級書記抓養老”的工作機制,兩次召開高規格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推進會,加快構建居家社區機構相協調、醫養康養相結合的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在城市實現了建制區、街道、社區三級養老服務設施全覆蓋,推動200多個鄉鎮敬老院轉型為區域養老服務中心,向周邊農村和家庭提供延伸服務,積極探索農村互助養老模式,已建成了農村幸福院1萬多個。

  對特殊困難老年人居家適老化改造是提升其居家生活安全性和便利性的重要內容,也是增強養老服務均衡性和可及性的關鍵環節。今年,河南省將6萬戶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實施適老化改造納入了省重點民生實事,進度和成效備受關注。

  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楊蕾介紹,他們始終把實施好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作為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舉措,多渠道籌措資金,僅2023年省以上財政就投入補助資金1.9億元,要求各地把好事辦好、實事辦實。

  “截至2023年10月,我省已改造完成67265戶,完成年度目標任務的112%,已提前超額完成工作任務。”楊蕾説,下一步,省民政廳將從拓寬改造對象、加大補貼力度、調整改造項目等方面入手,讓適老化改造更有成效、更得民心。

  兜牢基本民生保障 解決群眾急難愁盼

  困難群眾群體是民生保障工作的難點,也是重點,需要時刻將他們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計解決他們的急難愁盼問題。

  余廣慶説,目前城鄉低保標準分別達到月人均630元、440元,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按照不低於當地低保標準的1.3倍發放,有力保障了350多萬低保對象和特困人員的基本生活;全省17.3萬低保邊緣家庭中的重病重殘人員按“單人戶”納入低保,136.8萬已脫貧人口、38.9萬防止返貧監測對象通過低保或特困供養進行兜底保障,堅決守牢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同時,河南省為210萬符合條件人員發放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兩項補貼”線上申請處理率達100%。大力推進農村重度殘疾人照護服務設施建設,年內預計新增床位4.7萬張,讓有需求的重度殘疾人能夠得到專業的集中照護,減輕家庭照護負擔。

  兒童關愛保護更加有力。河南省為孤兒和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發放基本生活費,將適齡孤兒、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納入了教育保障和控輟保學範圍。市、縣兩級建成未成年人救助保護中心132個,鄉鎮(街道)建成未成年人保護工作站1766個,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儉”化婚喪文化 新風尚蔚然成風

  高價禮金、人情攀比、大操大辦、鋪張浪費……不良婚喪現象給很多家庭帶來沉重負擔,近年來,河南省圍繞婚喪領域都做了哪些工作?

  余廣慶介紹,河南省大力弘揚以“儉”為尚的婚喪文化,針對高價彩禮、人情攀比、大操大辦等陳規陋習,積極探索婚俗改革,努力培育文明向上的婚俗文化;全面落實惠民殯葬政策,建成市縣鄉公益性公墓1400多個,大力推行樹葬、草坪葬、花壇葬等節地生態安葬方式,文明殯葬蔚然成風。

  省民政廳黨組成員、副廳長黨培紅説,從2021年開始,按照民政部的安排部署,在省委、省政府領導下,河南組織實施了婚俗改革試點工作。目前,河南省共有2個國家級、33個省級婚俗改革實驗區。

  “為確保試點工作順利開展,省民政廳專門成立了領導小組,出臺了實施方案和管理辦法,通過實地調研、視頻調度、定期通報、選樹典型等方式積極指導實驗區改革創新。”黨培紅説,目前,各實驗區亮點紛呈、成效豐碩,創立了一批好機制,創樹了一批好典型,創建了一批好載體,創造了一批好品牌。(記者 王向前)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