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網訊(記者 申華 趙檬)11月30日,河南省委宣傳部召開“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河南實踐”系列第十二場新聞發佈會,介紹和解讀河南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領域在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方面的進展情況和成果成效,並回答記者提問。
發佈會上,河南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楊昆鋒就全省人社部門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推動人社事業高品質發展的有關情況進行介紹。
就業丨1—10月份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04.63萬人
就業局勢總體穩定。1—10月份,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04.63萬人,新增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47.42萬人。出臺“支持高校畢業生等青年就業創業”的13條舉措、“優化調整穩就業政策”的12條措施,創新開展“三包三聯”活動促進高品質充分就業,系列開展“豫見·省外”活動,實施豫商豫才返鄉創業工程,舉辦“鳳歸中原”返鄉創業大賽和“豫創天下”創業大賽,打造“職”在河南、“職”等你來等就業服務品牌,全省新增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49.14億元,扶持自主創業7.99萬人,帶動和吸納就業24.66萬人;全省新增返鄉創業17.65萬人,帶動就業107.18萬人,充分釋放了創業帶動就業的倍增效應。
技能丨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720.29萬人
“人人持證·技能河南”建設穩中提質。圍繞製造業高品質發展和7大先進製造業集群、28個千億級産業鏈發展需求,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以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新成效支撐發展新賽道,塑造發展新優勢。1—10月,全省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61.72萬人次,技能人才總量達到1720.29萬人。持續深化技工教育體系改革,推進技工院校高品質發展。統籌各級各類職業技能競賽,建立完善以世賽、國賽為引領,省賽為龍頭,專項、行業和地方各級競賽為主體,企業、院校職業技能比賽為基礎的具有河南特色的職業技能競賽體系,成功舉辦第二屆全省職業技能大賽,賽事專業化、規範化、規模化、品牌化水準持續提升。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今年8月份成功申辦第三屆全國技能大賽,並將於2025年在鄭州舉辦,這將引領更多勞動者,特別是青年一代走技能就業、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
社保丨推動社保覆蓋面持續擴大
社會保險平穩運行。適應群眾多樣化需求,大力推進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建設,大力發展企業年金、職業年金,啟動實施第三支柱個人養老金試點,推動社保覆蓋面持續擴大,截至目前,全省基本養老保險、工傷保險、失業保險參保人數分別達到7851.81萬人、1105.52萬人、1128.26萬人。同時,不斷提升社會保險統籌層次和互濟能力,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于2022年實施全國統籌,失業保險基金于2023年實現全省統收統支,工傷保險基金將於2024年1月1日實現全省統收統支。持續減輕市場主體負擔,延續實施降低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政策,減徵失業、工傷保險費46.37億元,支出穩崗返還資金5.51億元,助力企業降低用工成本、更多吸納就業。
人才丨第六屆招才引智大會簽約高層次人才合作項目2303個
人才隊伍建設質效穩步提升。構建人力資源開發利用“1+3”政策體系及支持事業單位高品質發展的“1+5+N”政策體系,加強技能人才、優秀青年專業技術人才、基層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制定“放權賦能激發事業單位活力若干政策”,並結合省科學院、“雙一流”建設創建高校、新型研發機構等事業單位的特點,制定了支持事業單位自主制定崗位設置、開展人才直聘、考核獎勵等政策,進一步激發人才創新創造活力。制定民營企業職工、新型職業農民等方面人才職稱申報評價標準,開闢新的職稱申報渠道。成功舉辦第六屆中國·河南招才引智創新發展大會,累計簽約大學本科以上人才28.5萬人,簽約高層次人才合作項目2303個。新增9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和17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河南省博士後科研流動站達98個,科研工作站達245個,博士後創新實踐基地達422個,累計招收博士後9540人。
權益丨為7.54萬名農民工追發工資待遇6.91億元
勞動關係總體和諧穩定。加強勞動者權益保障,累計建立新業態工會組織3900余家,發展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會員85.9萬人。不斷提高勞動人事調解仲裁效能能力,前三季度,河南省仲裁機構和各類調解組織共立案受理勞動人事爭議案件5.4萬件,仲裁機構當期結案率98.5%,各類基層調解組織調解成功率78%。強化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建立省、市、縣三級舉報投訴渠道,實現“一點舉報投訴,全省聯動受理”。開展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專項整治,為7.54萬名農民工追發工資待遇6.91億元。
下一步,河南將落實落細就業優先政策,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穩定就業基本盤,強化人力資源開發利用,進一步加大人才引進力度,進一步放權賦能激發事業單位人才活力,持續提升社會保障水準,進一步兜牢民生保障底線。四是深入開展和諧勞動關係創建活動,強化欠薪問題專項整治,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全力推動人力資源社會保障事業高品質發展。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