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的駐馬店中心城區。 弓華靜 攝
豫州之腹地,天下之最中。45年來,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地處淮河之濱的駐馬店市始終在深化改革中破題解題,在開放發展中汲取活力動力,實幹篤行、攻堅克難,取得諸多標誌性成果,辦成樁樁大事要事,高品質發展不斷實現新跨越、邁上新臺階。
黨的十八大以來,特別是近年來,駐馬店市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錨定“兩個確保”,突出“593460”發力方向,抓牢“中國藥谷”“國際農都”一號工程建設,搶抓機遇、奮勇爭先,再造優勢、激發動能,奮力走好新時代趕考路,“六個現代化駐馬店”建設蹄疾步穩,一個更加充滿活力、充滿自信、充滿希望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呼之欲出。
“鏈”足發展內功,經濟強勁脈動,綜合實力大幅躍升——
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多年位居全省前列,經濟總量連續跨越3個千億級臺階,地區生産總值從1978年的11.6億元,躍升至2022年的3257.4億元。培育了1個千億級、2個500億級、7個百億級特色産業集群,近5年來,金玉鋒大健康産業園、江蘇國華超級工廠等1577個億元以上大項目、好項目簽約落地,産業鏈群互促、蔚然成林。2022年,駐馬店生産總值增速、工業稅收增速、城鎮化率提高幅度均位居全省第二,三産增加值增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均位居全省第一。
創新驅動引領,“院士經濟”風生水起,創新活力競相迸發——
駐馬店産業創新發展研究院掛牌成立,黃河實驗室壩道工程醫院中試基地、河南省地下工程中試基地建成運行,駐馬店經濟技術産業集聚區科技園産業學院和黃淮實驗室落地建成。全市高新技術企業達198家,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65%。借力“最強大腦”發展“院士經濟”,柔性引進院士22名,帶動形成12個國家級、247個省級創新平臺,創新驅動、換道領跑的“才富”集聚效應愈加明顯。
抓實兩大戰略平臺,鍛造九大産業集群,現代産業體系日臻完善——
著力實施産業興市戰略和轉型發展攻堅戰,抓緊“中國藥谷”“國際農都”兩大戰略平臺建設,著力揚農業優勢,糧食總産常年保持在160億斤以上,省級農業産業化集群、國家現代農業産業園數量居全省第1位,農産品加工轉化率達72%,全國首個國際農産品加工産業園落戶駐馬店。潛心補工業短板,培育壯大食品加工千億級,生物醫藥500億級,裝備製造、服裝製鞋2個300億級,現代化工、綠色建材2個200億級,節能環保、戶外休閒、新能源電動車3個百億級特色産業集群,近10年來,全市工業投資年均增長18.2%。
城市品質內外生輝,形成山水相間大組團、藍綠相融新格局——
融合開展文明城市創建、百城建設提質和城市更新行動,中心城區建成區面積突破1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突破100萬人,摘得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全國法治政府建設示範市、平安中國建設示範市等“金字招牌”。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四路協同”和鄭州、武漢、合肥等都市圈建設,用好國家促進大別山革命老區振興、淮河生態經濟帶發展、長江經濟帶高品質發展等政策機遇,加快構建“一中心五組團一帶六極”現代城鎮體系,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的底氣更足、信心更強。
以改革破瓶頸、解難題、促發展,聚力打造近悅遠來的一流生態——
蹄疾步穩推進“放管服效”、國有企業、開發區、財稅金融、農業農村等改革,縱深開展企業服務日、“萬人助萬企”等活動,市民中心驚艷亮相,市縣鄉村便民服務大廳全域覆蓋,非行政許可審批事項全部取消,一體化政務服務網全面建成,“咱的駐馬店”APP、“企業服務總入口”開啟為民服務新模式,營商環境評價挺進全省第一方陣,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獲國務院督查激勵,駐馬店市行政服務中心成為全國政務服務標準引領典範。
聚焦教育、醫療等領域,抓民生、強保障,讓發展成果有效惠民——
始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財政性教育支出從5年前的74億元增加到2022年的106億元,增幅達43%;聚焦民生關切,從教育項目抓起,近兩年先後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幼兒園309所,新增學位21.8萬個。建成市縣鄉村四級就業服務體系,近10年來,城鎮新增就業累計超80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超200萬人。紮實推進全國健康城市創建和“健康細胞工程”建設,全市人均預期壽命達78.36歲,高出全省平均水準0.46歲。連續多年被評為全省平安建設優秀省轄市,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續增強。
四十五載驚濤拍岸,九萬里風鵬正舉。繼往開來,在新時代承擔新使命、展現新作為,駐馬店將永葆“趕考”的清醒與篤定,更加堅決落實中央和省委各項決策部署,聚焦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建設,以“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頑強意志擔當盡責、奮勇搏擊,以“人一之我十之”的拼搏姿態同時間賽跑、與困難較量,答好時代答卷,不負人民重托,奮力譜寫全面建設現代化駐馬店更加絢麗的新篇章。(記者 楊曉東 祁道鵬)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