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前先民草莽的笛聲,夏王宮女樂的唱和,鄭韓城內歌鐘的悠揚,丹江岸邊王子王孫的鐘樂……鐘鼓磬瑟,簫管琴笙,走進河南博物院華夏古樂團,就像走進歷史的音樂廳,幾千年的天籟之音跨越古今,連續無間。
每逢節假日,位於河南博物院主展館一樓的華夏古樂團演奏廳總是座無虛席,一票難求。對於此,團長霍錕早已習以為常。
華夏古樂團是河南博物院的“網紅”IP,自2000年成立以來,樂團以音樂文物為基礎,對中原地區古代樂器、服飾、樂曲以及演出場景進行復原和舞臺演繹,帶給觀眾“可以聆聽的歷史”。
圖為華夏古樂團演員演出現場。(受訪者供圖)
作為樂團“老人”,霍錕在華夏古樂團已度過21個春秋。“成立之初團裏只有幾個人,我們既是研究者也是演奏者,由於當時節目內容形式相對單一,觀眾不多,很多時候我們就像是‘孤獨的敲鐘人’。”霍錕説。
“古樂團是博物館展廳的延伸,是文物‘活’起來的載體,這就需要我們從歷史深處出發,與新時代的審美和人民群眾的需求同頻共振,創作願意聽、聽得懂的內容。”河南博物院黨委書記萬捷説。基於此,近年來華夏古樂團以古樂的創新表達、傳播為重點,在藝術創作、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了創新實踐。
除了演奏古樂曲,樂團還嘗試用古代樂器改編、演奏世界名曲、影視音樂、遊戲音樂等,給觀眾帶來全新的視聽感受。不久前,華夏古樂團走進鞏義石窟寺,將1500年前浮雕壁畫上的古樂器及伎樂俑“復活”,奏響新年歡歌。
這不是華夏古樂團第一次“整活”。1400年前的方響演奏《哈利·波特》主題曲、古樂版《夜空中最亮的星》、改編演奏流行樂曲《孤勇者》等都曾在互聯網上掀起熱議。“文化不是過去完成時,而是現在進行時,我們要繼續探索,讓展廳裏的文物‘活’起來,讓千年古樂‘飛入尋常百姓家’。”霍錕説。
如今,華夏古樂團已經成為河南博物院推動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一個“窗口”。截至目前,華夏古樂團已復原重構從遠古至唐宋時期古樂30余種1000余件,發掘、演奏古曲近200首,還把演奏搬上“雲端”,奏響古樂新聲。
圖為霍錕(左三)和樂團成員在研討樂譜編譯和樂器研製。(受訪者供圖)
年輕人也如雨後春筍般成長起來。
冬日的週一早高峰,鄭州市農業路上人車熙攘,閉館的河南博物院卻顯得異常安靜。在河南博物院西配樓三層的一間辦公室內,“95後”樂團舞蹈演員梁豆子正在琢磨胡旋樂舞的編排。“週一閉館,沒有演出,剛好可以靜下心來做研究。”梁豆子説。
“2023年樂團又新招6人,其中不少還是‘00後’,更多年輕人的加入,為樂團注入了創新活力,如今這支‘古’樂團平均年齡還不到30歲。”霍錕説,在創新傳承華夏古樂的過程中,我們也從“孤獨的敲鐘人”變成了“快樂的傳承者”。
歲暮天寒,華夏古樂團演奏廳坐滿了寒假研學的孩子,當華夏古樂演奏員身著曲裾深衣,環佩叮咚,猶如古代樂師一般款款走來時,諸多音樂“文物”也穿越時空而來,奏響古與今的“合唱”。(記者:史林靜 編輯:白純、吳夢桐)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