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河南推動14個省轄市放寬殘疾兒童救助年齡、44個縣(市、區)提高救助標準
2024-02-05 09:00:47來源: 河南日報編輯: 張雨晴責編: 石麗敏

  原標題:我省推動14個省轄市放寬殘疾兒童救助年齡、44個縣(市、區)提高救助標準 康復救助為殘疾兒童點亮未來(“實事惠民生 聚力謀出彩”新聞發佈會)

  康復是生命的重建,是殘疾兒童最直接、最迫切、最現實的需求。2月4日,河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實事惠民生 聚力謀出彩”系列主題第三場新聞發佈會,介紹河南省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民生實事落實情況。2023年,河南省共有46667名殘疾兒童得到康復救助,完成年度計劃目標的156%。

  縣級定點康復服務機構實現全覆蓋

  2019年以來,河南省連續6年將“殘疾兒童康復救助”列入省重點民生實事,持續對殘疾兒童和孤獨症兒童開展康復救助,幫助“折翼天使”展翅飛翔。

  河南省殘聯黨組成員、副理事長楊洪濤介紹,為更好滿足殘疾兒童家庭就近就便康復需求,省殘聯在中國殘聯網站及時更新發佈787個定點康復機構、207個經辦服務機構等信息,河南省80%的定點康復服務機構分佈在縣級,實現了縣級定點康復服務機構的全覆蓋。同時,加大康復專業人員培訓力度,完善殘疾兒童康復服務標準、技術規範,康復服務專業化、科學化水準不斷提高。

  2023年,省殘聯等各有關部門加強服務創新,不斷完善殘疾兒童康復服務體系。探索送康復上門服務、無陪護病房殘疾兒童康復救助新途徑;實施醫教結合、融合教育康復服務模式,拓展康復服務領域;推動殘疾兒童康復救助資金結算、殘疾人輔助器具適配網上辦;開展以家庭為中心的殘疾兒童早期干預;推動14個省轄市放寬殘疾兒童救助年齡、44個縣(市、區)提高救助標準。

  多層次保障體系更加健全

  2023年,河南省各相關責任單位強化政策支持,合力推進殘疾兒童康復工作,用心用情托起殘疾兒童家庭“穩穩的幸福”。

  資金保障。河南省財政部門積極籌措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項目資金3.8億元,其中爭取中央補助資金1.56億元,省級預算安排資金0.95億元,市、縣落實配套資金1.29億元,有效保障了救助工作順利實施。

  兜底保障。河南省民政部門積極做好困難殘疾兒童基本生活保障,及時為符合條件的困難殘疾兒童參加康復救助項目進行信息比對,確保殘疾兒童儘快接受康復救助。同時,推動兒童福利機構參與殘疾兒童康復救助,開展“殘疾孤兒醫療康復明天計劃”項目,2023年共支付634萬元,使2761人次孤殘兒童得到有效康復救治。

  醫療待遇保障。河南省醫保部門穩步拓展醫保藥品和醫療服務目錄覆蓋範圍,用於治療罕見病嬰兒痙攣症的“氨己烯酸口服溶液用散”等限兒童支付的藥品,全部納入河南省基本醫保基金支付範圍;將“腦癱肢體綜合訓練”“兒童聽力障礙語言訓練”等針對參保殘疾兒童群體的康復類項目納入醫保基金支付範圍。

  讓特殊教育有品質有溫度

  隨班就讀、特殊教育學校、送教上門、遠程教育,無論哪一種方式,都是為了讓殘疾兒童能與健康兒童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成長。省教育廳總督學劉林亞介紹,截至目前,河南省有獨立設置的特殊教育學校153所,納入普通學校隨班就讀和送教上門的殘疾學生達6.4萬餘名。2023年,河南省適齡殘疾兒童少年義務教育入學率達98.67%,高於全國平均水準。

  劉林亞説,河南省教育部門多措並舉,積極探索殘疾兒童和普通兒童共同成長的融合教育模式,進一步提升特殊教育發展品質。

  夯實基礎。強化特殊教育普惠發展,2023年河南省投入特殊教育專項資金3620萬元,支持特殊教育學校改造提升。

  拓展學段。鼓勵普通幼兒園接收殘疾兒童,鼓勵設置專門招收殘疾兒童的特殊幼兒園(班)。推動職特融通,開展河南省殘疾人職業教育特色專業提升計劃試點工作。推動特殊教育向高中延伸,2021年以來,全省共有727名殘疾學生考入高等院校深造。(記者 王綠揚)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