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   輿情智庫
【了不起的甲骨文】源遠流長續文脈 傳承創新綻芳華
2024-03-06 09:16:14來源:河南日報編輯:萬慶麗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源遠流長續文脈 傳承創新綻芳華(了不起的甲骨文)

了不起的甲骨文——源遠流長續文脈 傳承創新綻芳華

遊客在殷墟博物館新館參觀。資料圖片

  核心提示

  源浚者流長,根深者葉茂。殷墟甲骨文是中國漢字的源頭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根脈,承載著中華文明不可替代的人文價值,也是人類不可磨滅的文化記憶。全國兩會期間,本報邀請參會的代表委員及相關專家學者,圍繞將殷墟甲骨文打造成為中華文化新地標、中原文旅新名片,高品質建設中華文明標識工程暢所欲言、建言獻策。敬請關注。

  傳承弘揚殷墟甲骨文 打造中華文化新地標——訪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

了不起的甲骨文——源遠流長續文脈 傳承創新綻芳華 

  “中華文明的記錄從甲骨文開始至現代漢字一脈相承,甲骨文也成為見證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標識。”

  “幾天前,備受矚目的殷墟博物館新館正式開館,世界從此又多了一個瞭望商文明的重要窗口,3000多年前的商代生活圖景變得可觸可感。”3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接受記者採訪時説,透過殷墟博物館,人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商代繁盛的城市文明、完善的禮樂文明、生動的文字文明,以及高度發展的手工業。

  距今3300多年的殷墟,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有文獻可考、為考古發掘所證實的商代晚期都城遺址,是上溯中華文明起源的原點和基石。自1928年開始的殷墟發掘,讓甲骨文中記載的“大邑商”面貌愈發清晰。

  “甲骨文是殷墟考古發現的‘重中之重’,是目前已知的中國最早的成熟文字,把中國信史向上推進了約1000年。中華文明的記錄從甲骨文開始至現代漢字一脈相承,甲骨文也成為見證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標識。”馬蕭林説。

  今年的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推動甲骨文保護整理、文創開發,將殷墟甲骨文打造成為中華文化新地標、中原文旅新名片。在馬蕭林看來,傳承弘揚殷墟甲骨文,打造中華文化新地標,關鍵在於加快構建保護利用體系,全面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更好地讓甲骨文“活”起來。

  首先,要夯實基礎,完善甲骨文研究闡釋體系。整合集中研究力量,建立國家級或多省聯合的甲骨文研究中心,深入推動考古學、歷史學、文字學等跨學科協同研究,圍繞殷商文明歷史研究、甲骨文字識別解讀、甲骨文時代價值闡釋等重點課題,開展多學科聯合攻關,提升甲骨文研究闡釋水準,提煉甲骨文蘊含的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其次,深挖內涵,構築甲骨文展覽展示體系。依託河南博物院、中國文字博物館、殷墟博物館等場館資源,策劃推出一批重要展覽,創新展覽展示手段,多角度、全方位、深層次地解讀展示甲骨文研究成果和中國文字起源發展進程。

  此外,堅持守正創新,打造甲骨文轉化利用體系。策劃殷墟古都之旅、文字起源之旅等特色主題遊徑和文旅産品,推動甲骨文融入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將甲骨文與現代元素相結合,以“文化創意+甲骨文”的方式,開發更多爆款、網紅文創産品,讓甲骨文更具時代親和力和文化生命力。

  “同時,還要推進跨界融合,建立甲骨文傳承傳播體系。”馬蕭林説,加快籌建開放共享的甲骨文項目庫、數據庫等資源平臺,加強全媒體、數字化傳播。組織編寫甲骨文教材和普及讀物,開發甲骨文普及課程,推動甲骨文進教材、進校園。借助“大河文明”“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等文化交流項目,拓展甲骨文對外傳播渠道,提升甲骨文的國際影響力、傳播力。(記者 溫小娟)

  著眼整個商文明 探究歷史活化石——訪全國人大代表,鄭州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顧萬發

了不起的甲骨文——源遠流長續文脈 傳承創新綻芳華 

  “中國漢字的源頭甲骨文,是我們理解和認識古代文明的活化石。”

  3月5日,記者就如何將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中華文化新地標連線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全國人大代表,鄭州市文物局黨組書記、局長顧萬發。

  顧萬發説,殷墟博物館新館前不久開館,新館在展出殷墟文物之外,還展示了鄭州商城、偃師商城等商代都城遺址的考古發現與文物。把殷墟甲骨文打造成中華文化新地標、文旅新名片,應該把幾個商都遺址聯繫起來,著眼于整個商代文明的研究與闡釋。

  顧萬發表示,商文化是中華文明發展的重要階段,對後來的中華文明産生了深遠影響,商文化中的文字、藝術、宗教信仰、禮儀制度等,為後世文化的發展提供了重要源頭。

  “商文明涵蓋了中華文明五大特性,是中華民族文化認同的重要基石。”顧萬發説,“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是鄭州亳都建立者商湯的“座右銘”。鄭州商城遺址出土的青銅器、金器、玉器組合,特別是金覆面、金泡等器物,是商代中期考古的首次發現,這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鑒和商人創新文化的實物體現。

  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作為中國漢字的源頭,對中華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顧萬發説,殷墟甲骨文很偉大、很了不起。甲骨文記錄了商王活動、政治決策、天文觀測、宗教儀式、經濟貿易等豐富的歷史信息,對於研究商代歷史和文化具有重要價值。商代晚期漢字文明趨於體系化。在鄭州商城遺址、小雙橋遺址等發現了甲骨文、朱書文字。研究發現,殷墟甲骨文與鄭州商城出土的甲骨文和朱書文字一脈相承,這與鄭州作為商代早期都城“亳都”、殷墟作為商代晚期都城的歷史軌跡不謀而合。《尚書·多士》稱:“惟殷先人,有冊有典。” 甲骨文作為一種檔案,對商王室來説是非常重要的。鄭州商城遺址發現的甲骨文比較少,主體有可能是隨著都城遷徙搬走了,或者埋藏在地下,目前還沒有更多的發現。

  顧萬發建議,甲骨文記載的內容很豐富,宣傳推廣甲骨文,講解每個字的意義很重要,同時把甲骨文所表現的其他諸多文法知識、反映記錄的文化史等有價值的東西提供給讀者,同樣重要。甲骨文的造字方式,有象形等造字法,“六書”與其一脈相承,每個字都有一段故事。可以説,中國漢字的源頭甲骨文,是我們理解和認識古代文明的活化石。(記者 張體義)

  加強考古成果轉化 講好殷墟故事——訪殷墟博物館黨總支書記、常務副館長趙清榮

了不起的甲骨文——源遠流長續文脈 傳承創新綻芳華 

  “塑造殷墟博物館獨有的殷墟研學品牌,真正讓廣大遊客在行走河南中讀懂中國。”

  2月26日,殷墟博物館新館正式對外開放。“開館首日,遊客們反饋,一是剛到博物館就能認識三個甲骨文‘天邑商’,二是覺得整個展覽莊重大氣、很震撼。”3月3日,殷墟博物館黨總支書記、常務副館長趙清榮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介紹,新館開館的第二天,有4900余人在公眾號上進行預約,大多來自安陽周邊地區,青少年佔比約45%。

  “新館的定位就是集保護、收藏、展示、研究、宣傳多功能于一體的一個商文明博物館、國家重大專題博物館,以殷墟為起點和基石,來溯源整個商文明的脈絡,展示商代在都邑建設、青銅鑄造以及成熟的文字體系等方面的輝煌成就。”趙清榮説,這正是新館要凸顯的主題。

  近年來,圍繞殷墟開展的多學科合作和科技考古研究成果豐碩。在殷墟博物館新館的籌建過程中,相關部門始終將保護珍貴的考古成果放在重要位置。

  “新館一樓‘車轔轔馬蕭蕭’車馬遺跡主題展的23座車馬坑,都是整體套箱運過來的。到了展廳之後,我們為它們進行了現場修復加固,以便更好地保護和利用,也能讓觀眾在觀賞保護展示成果的同時,感受到修復工作人員較為完整的修復過程。”趙清榮介紹。

  如何運用“新”科技講好3000年前的“老”故事?趙清榮舉例,在車馬坑展廳,他們運用投影技術和數字化的方式進行展現。“在‘又見天邑商’數字特展,我們打造了一個集燈光、圖像于一體的沉浸式的演繹空間,通過多軌道大門的裝置引導遊客走進一個核心的展陳空間,穿越回3000年前,與商王武丁進行‘對話’。”趙清榮説。

  趙清榮表示,殷墟博物館新館工作任務艱巨、責任重大。下一步,他們將做實研究,做好闡釋,講好新時代殷墟故事。在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的指導下 ,加強考古成果的研究和轉化;加大闡釋力度,用博物館語言和多種科技手段生動地講述商文明故事;塑造殷墟博物館獨有的殷墟研學品牌,真正讓廣大遊客在行走河南中讀懂中國。(記者 謝建曉 楊之甜)

  用數字化保護好傳承好甲骨文文化——訪安陽師範學院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高峰

了不起的甲骨文——源遠流長續文脈 傳承創新綻芳華 

  “甲骨文蘊含著豐富的造字智慧和文化價值,急需將冷門的文化資源轉化成大家喜聞樂見並願意參與的普惠文化服務。”

  登錄一個網站,掃描一個二維碼,就能快速查詢到需要的甲骨文資料。如今,甲骨文作為一門冷門學科已被數字化“煥活”,開始進入智慧化時代。

  “給你‘劇透’一下,實驗室和安陽市政府、中國社科院、騰訊公司、中國互聯網發展基金會等聯合發起的‘甲骨文全球數字煥活計劃’即將發佈。”3月2日,安陽師範學院甲骨文信息處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高峰向記者介紹,“我們現在要從源頭開始去做保護和傳承的工作,用數字技術高保真、更真實地把甲骨片實物還原,比如運用超越人眼識別的多光譜等超高精度採樣技術,尤其是微痕提取和三維圖像技術,代替較為傳統的墨拓和拍照。”

  高峰認為,數字化採集和“煥活”甲骨文刻不容緩。“我們必須要跟時間賽跑。因為隨著時間流逝,3000年前的甲骨片持續在風化、腐蝕,所以要在甲骨片被完全破壞掉之前,通過數字技術進行搶救。這就需要各大甲骨文館藏單位、博物館、高校和相關研究機構甚至全社會介入,共同推進這項工作。”

  2023年4月,該實驗室發佈了面向大眾的微信小程式“了不起的甲骨文”。小程式通過故事性引入、遊戲化互動、社交化分享等方式吸引公眾了解甲骨文及漢字的演變。

  高峰坦言,甲骨文蘊含著豐富的造字智慧和文化價值,急需將冷門的文化資源轉化成大家喜聞樂見並願意參與的普惠文化服務。

  “即將開放的‘甲骨文全球數字煥活計劃’一項很重要的功能就是讓原來看不清的甲骨文能夠看清,讓以前看不懂的甲骨文能看懂。在小程式裏,也有造字這個模組,就是把漢字的造字機理和先人的智慧搞清楚,再去進行創造性轉化。”高峰説。

  高峰最後呼籲,希望教育、文旅、人工智能等更多行業人士加入甲骨文傳承隊伍,大家共同努力,讓古老的甲骨文“活”起來,真正走近大眾,煥發生機和活力。(記者 謝建曉 楊之甜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阿娜)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