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路路相通促開放 共建共贏謀發展(共建一帶一路 十年再出發)
鄭州機場往來盧森堡的航空貨機。河南日報資料圖片
在重慶團結村中心站,集裝箱作業區一派繁忙景象。重慶日報記者 張錦輝 攝
中鐵集裝箱阿拉山口站換裝庫室外換裝區,大型設備正在吊裝集裝箱。新疆日報記者 湯永 攝
連雲港港口繁忙有序。新華日報連雲港分社供圖
編者按
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先後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重大倡議。走過第一個十年,共建“一帶一路”國家“一路生花”,碩果纍纍,河南也在打造“空、陸、網、海”四條絲綢之路中,構建起對外開放新格局。
如今,共建“一帶一路”進入高品質發展的新階段。站在新的起點上,各省區市發揮優勢,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有哪些生動實踐、創新舉措和顯著成就?
在全國兩會召開之際,河南日報、新疆日報、新華日報、重慶日報等4家省級黨報,共同推出“共建‘一帶一路’ 十年再出發”聯動報道,全方位、立體化呈現加快“一帶一路”建設取得的成績。
河南
提升開放能級 贏得更大主動
2月29日下午,隨著引擎的轟鳴聲,CZ677次航班從鄭州機場騰空而起,直飛“千堡之國”盧森堡。
這是中國和盧森堡之間首條直飛客運航線,自去年12月21日開通以來,每週往返各一班,為中盧兩地經貿往來和文化交流提供了極大便利,也實現了鄭盧“空中絲路”客貨齊飛、兩翼俱豐。
“我們之間的合作是非常成功的。客運航線的開通,讓我更加肯定了這一想法。”盧森堡駐華大使盧睿朗認為,自從河南航投收購了盧森堡貨航35%的股權,成功架起鄭盧“空中絲路”後,飛機從最初的每週2班增至每週14班,航線通航點已覆蓋倫敦、芝加哥、米蘭等全球15個城市,成長速度驚人。
“空中絲路”傳來的喜訊尚未飄遠,在離機場直線距離約15公里的鄭州國際陸港新址,30萬平方米倉儲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專用鐵路將於今年6月底具備通車條件。
作為中歐班列的“新家”,鄭州國際陸港新址規劃面積約50平方公里,總投資超500億元,建成後將具備中歐班列年發運“萬列千萬噸”的承載能力。
看似“花開並蒂”,實則是河南不斷提升開放能級的縮影。
九州腹地、十省通衢,河南有著無可比擬的區位優勢。如果以鄭州為圓心,用500公里的半徑畫一個圓,可以囊括大半個中國。2023年,河南外貿進出口總值8107.9億元,連續12年位列中部第一。
經濟“血脈”通暢的背後,離不開河南“空、陸、網、海”四條絲綢之路疊加發力,滿負荷釋放“一帶一路”交匯區域的地理優勢和平臺功能,服務國內外眾多的外貿企業和市場。
“道路通,百業興”。河南持續打好“四路協同”的“組合拳”:
——堅持客貨並舉,持續擴大鄭盧貨運規模,加快建設布達佩斯等一批海外貨站,加密國際航線,力爭到2025年開通國際地區客運航線50條以上、實現與全球前20位貨運樞紐機場全部通航,把鄭州機場打造為國際客貨運“雙樞紐”。
——瞄準“世界級國際鐵路樞紐港、中歐班列運貿産創新發展示範區、內陸口岸經濟高品質發展先行區”三大戰略定位,高標準建設鄭州國際陸港。拓展中歐班列線路佈局,優化省內二級節點,推進境外樞紐和節點網絡建設,確保今年開行3500列以上。
——全面啟動實施內河航運“11246工程”,計劃用3—5年時間,實現全省港口年吞吐能力突破1億噸,項目投資達到1000億元,高等級航道通航里程達2000公里以上,打造4條通江達海集疏運通道,建成6個現代化港口,構建中原出海新通道。
此外,河南首創的“網購保稅1210”監管服務模式,已複製推廣至全國前5批105個跨境電商綜試區,成為跨境電商進口主通道;中大門跨境電商新零售模式已複製推廣至烏魯木齊(西大門)、呼和浩特(北大門)、南寧(南大門)等城市,形成全國特色品牌。
隨著“四路協同”優勢凸顯,河南深度融入國內國際雙循環,實現區域整體生産效率提升和産業鏈韌性增強。從最初的日用百貨,到如今以電動汽車、光伏産品、鋰電池為代表的外貿“新三樣”,“河南造”加速拓展國際市場,河南開展的國際合作也從貿易向生産製造、文化交流等領域延伸。
全面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河南創造了“後衛”變“前鋒”的佳話。如今,站在新的起點上,河南厚植優勢提升開放競爭力,前景更廣闊、未來更可期。(河南日報記者 郭北晨)
重慶
打造從“末梢”到“前沿”的開放之路
重慶地處內陸,與靠海沿邊地區相比,在開放的物流通道上缺乏優勢。如何打破困局?重慶的想法是:打通一條由內陸直達歐洲的國際物流大通道。
首個中歐班列路線中歐班列(渝新歐)應運而生。它由重慶沙坪壩區團結村中心站出發,從新疆阿拉山口出境,途經哈薩克斯坦等國家,最終抵達德國杜伊斯堡,全程約16天。它的誕生,讓重慶內陸開放建設的格局煥然一新。
截至2023年年底,中歐班列(渝新歐)累計開行折算列近1.4萬列,累計運輸貨值近5000億元,形成50余條成熟運行線路,輻射亞歐地區40余個國家百餘個城市。
“陸”通了,重慶還想與“海”聯得更近。
重慶謀劃了一條重慶鐵路港—廣西北部灣港—新加坡港聯動的新路線,以實現“一帶一路”無縫銜接、內陸口岸與全球連接、中西部與東盟聯動發展。
2017年9月,這條路線實現了常態化運行,標誌著西部地區貨物有了“一路向南”的新選擇。它,便是後來“大名鼎鼎”的西部陸海新通道。
2019年,西部陸海新通道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重慶成為其運營組織中心,牽頭通道省際協作等相關事宜。2021年,在第三屆西洽會上,該通道形成了“13+2”的共建格局,正逐步成為“一帶一路”上一條陸海雙向開放的金色紐帶。
路為支撐,平臺則為載體。重慶在融入共建“一帶一路”的過程中,加速構建開放平臺。2015年11月,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以下簡稱“中新互聯互通項目”)正式落戶重慶。
8年多時間,中新互聯互通項目不斷深入實施,不僅在金融、航空、物流、信息四大重點領域取得成效,還拓展了農業、文旅、環保等領域的合作,輻射帶動作用日益增強,正成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一張“金名片”。截至2023年年底,中新互聯互通項目累計簽約政府和商業合作項目295個、總金額256.5億美元,金融服務項目264個、金額312.2億美元。
隨著開放通道與開放平臺發揮疊加效應,重慶的內陸型經濟悄然向開放型經濟轉變。
比如,在中歐班列(渝新歐)的帶動下,重慶成為全球筆記本電腦重要生産基地,全球每4台筆記本電腦就有一台是“重慶造”。2022年,重慶新一代電子信息製造業産值規模超過7000億元。
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上,肩負著西部地區帶頭開放、帶動開放的重任,重慶正從曾經的開放“末梢”躋身開放“前沿”。
未來,重慶將高水準建設西部陸海新通道,打造內陸開放高地,持續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釋放“通道+經貿+産業”聯動效應,在推進共建“一帶一路”中發揮帶動作用,不斷砥礪前行。(重慶日報記者 楊駿)
新疆
書寫絲路新傳奇
3月1日,春寒料峭,阿拉山口站依舊繁忙。在工作人員指揮下,一列滿載機械配件、電動汽車等貨物的中歐班列從站內駛出。
望著列車消失在遠方,阿拉山口站運轉車間副主任楊睿輕輕吐出一口氣説:“中歐班列保持了往年的旺盛勢頭,今年以來每天通行的班列數量在20列以上,最高達到27列。”
從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至今,全國各地的中歐班列源源不斷經新疆向西而行,僅去年一年,新疆通行中歐(中亞)班列達14397列,同比增長8.5%。
這是多年來新疆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對外開放事業蓬勃發展的具體體現。
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新疆搶抓機遇,發揮區位優勢,把自身區域性開放戰略融入國家向西開放的總體佈局中,把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建設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持續推動對外開放不斷向深層次、寬領域、全方位拓展,以“一港、兩區、五大中心、口岸經濟帶”建設為抓手,全面謀劃推進核心區建設,收穫了沉甸甸的果實。
2023年,新疆外貿進出口總值為3573.3億元,同比增長45.9%,高於全國總體增速45.7個百分點,首次突破3500億元。
自治區商務廳黨組書記、副廳長李軒説,新疆今年將在高標準建設自貿試驗區、著力推動外貿保持快速增長、提升口岸建設管理水準、推動會展業有序發展、拓展區域經貿合作空間、推動雙向投資固穩提質等方面下功夫,全力推動高水準對外開放。
新疆鐵路部門在阿拉山口和霍爾果斯鐵路口岸積極構建行車、貨運、裝卸一體高效聯動機制,提前預留線路,保證不間斷接發列車;加強與海關等部門協同作業,高效協調中歐班列通關審核、優先查驗、換裝放行等環節,提升貨物換裝及列車接發效率……
新的一年,新疆對外開放以驕人的成績,翻開了新的一頁。
1月,中國-烏茲別克斯坦地方合作論壇在烏魯木齊市舉行,中方18家企業與烏方達成簽約項目18個,簽約金額達4467萬美元;中哈高校産學研用合作對接會在新疆大學召開,中國、哈薩克斯坦高校簽署了7份校際合作協議,未來將加快推進兩國高校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學術交流、師生互訪等各領域交流合作。
深層次、多領域、全方位的開放,帶動新的一年外貿開局良好。1月,巴克圖口岸出口商品車2500余輛,同比增長29.6%,創口岸商品車出口新紀錄;伊爾克什坦口岸出入境車輛1.5萬餘輛次,進出口貨運量18萬餘噸;1—2月,霍爾果斯和阿拉山口口岸通行中歐(中亞)班列數量均超過1000列。
闊步新征程,同心再出發。在共建“一帶一路”新十年,新疆將在高水準開放中打造競爭新優勢,書寫絲綢之路新的傳奇。(新疆日報記者 逯風暴)
江蘇
立足“交匯點” 續寫“絲路情”
十年來,地處“一帶一路”交匯點的江蘇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殷囑託,集全省之力為繪好共建“一帶一路”工筆畫增添江蘇色彩。
去年11月29日,一列滿載100個標箱的中歐班列從徐州駛出,當天,江蘇中歐(亞)班列年內開行首次突破2000列;今年2月16日,徐州中歐班列“菜鳥專列”啟程開往莫斯科,這是徐州淮海港務區、徐州市國際貨運班列公司與菜鳥集團合作開出的第一列“菜鳥專列”。
近年來,江蘇省中歐班列高品質運行取得顯著成效。2023年,全省中歐(亞)班列開行2123列,同比增長7.6%,再創新高。
港口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樞紐。2月24日,“星慧”號輪船從連雲港新東方集裝箱碼頭(LPCT)離泊駛向柬埔寨七星海碼頭,標誌著“中國連雲港港—柬埔寨七星海國際港口”直航航線順利實現首航。未來,連雲港港將推動班輪航線總數達到120條,構建起向東連接環太平洋、向西貫通亞歐內陸、沿海串聯南北港口的物流大通道。
2023年,江蘇對共建國家(包括東盟、韓國)進出口2.25萬億元,增長0.9%,佔比較上年提升1.7個百分點至42.9%,規模和佔比均為倡議提出以來的最高水準。
新疆位於絲綢之路經濟帶核心區,江蘇與新疆充分發揮産業互補優勢,攜手共建“一帶一路”。日前,鹽城港集團與新疆多個口岸管理委員會就多式聯運、商貿物流、口岸合作等項目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江蘇援疆江陰産業園2016年開始建設,以創新的“智慧呼叫+”模式,著力打造“一帶一路”多語種、多民族構成的呼叫産業功能區。
推動共建“一帶一路”,既要有基礎設施的“硬聯通”、規則標準的“軟聯通”,也要有共建國家人民的“心聯通”。
江蘇省政府已先後6次派出援外醫療隊為近8300名柬埔寨西哈努克省患者進行免費醫療;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為印尼種植戶講授水稻機械化生産技術……近年來,一大批江蘇推進的惠民生的“小而美”項目在共建國家落地生根。
共建“一帶一路”的下一個金色十年,江蘇又將如何書寫?2024年江蘇省政府工作報告指出,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認真落實支持高品質共建“一帶一路”八項行動,統籌推進重大標誌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項目,促進中歐班列、洲際客貨運航線擴面提效,提升中阿(聯酋)産能合作示範園、柬埔寨西港特區等載體功能。相關負責人表示,江蘇將以“一帶一路”交匯點建設為總攬,推動向東開放和向西開放的雙向互濟,努力打造陸海統籌、內外聯通的戰略通道,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續寫新時代“絲路傳奇”。(新華日報記者 許願)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