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南水北調穿黃工程讓長江與黃河“相遇” 沿岸鄉村煥發新機
2024-06-09 14:18:14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編輯:萬慶麗責編:蔣碩

穿黃工程:長江與黃河的歷史性“相遇”_fororder_南水北調中線總幹渠.JPG

一渠清水永續北送

  6月7日,“一泓碧波三千里——書寫十年新畫卷”網絡主題宣傳活動採訪團一行走進鄭州市,實地探訪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新鄭市觀音寺鎮十里鋪村,見證黃河水和丹江水“相遇”的奇跡,了解沿岸鄉村風貌煥發出的新生機。

  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位於黃河南岸的鄭州滎陽市和北岸的河南焦作溫縣境內,是南水北調中線總幹渠穿越黃河的關鍵性、標誌性工程,總長19.30千米,主要任務是安全有效地將中線調水從黃河南岸輸送到黃河北岸。

穿黃工程:長江與黃河的歷史性“相遇”_fororder_南水北調中線穿黃隧洞入口.JPG

南水北調中線穿黃隧洞入口

  從滎陽黃河孤柏嘴空中俯瞰南水北調穿黃隧道工程,南、北岸像放置了兩把琴身相對的巨大“吉他”,它們看似被黃河隔開,但在河床下30米深處,卻被兩條深埋地下的隧洞連通。

  丹江口水庫的清澈長江水自渠首奔涌而出,一路向北,然而黃河卻成為其前行的天然屏障。為克服這一難題,工程師們在黃河河床底部40米深處,巧妙開鑿了兩條長達4250米的隧道。通過這兩條穿黃隧洞,南水北調中線向北方輸送的丹江水,與黃河實現立體交叉,穿越萬古黃河,繼續向北。

穿黃工程:長江與黃河的歷史性“相遇”_fororder_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設備展示.JPG

南水北調中線穿黃工程設備展示

  平時,黃河水在上面流,丹江水在河底隧道中過,兩者上下而過。而在水量充沛時,該工程會將丹江水向黃河補水,屆時長江就會“遇見”黃河。

  一渠清水永續北送,解決了我國北方水質問題,讓沿途群眾喝上了“甜”水,也讓南水北調工程沿岸的鄉村煥發了新生機。

  在十里鋪村,採訪團一行看到村裏的主幹道平整寬闊,路兩旁月季、桂花掩映成趣,目之所及皆乾淨整潔。這裡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受益者,也是生態治理的典範。

穿黃工程:長江與黃河的歷史性“相遇”_fororder_美麗的十里鋪村.JPG

美麗的十里鋪村

  據十里鋪村黨支部書記趙東民介紹,該村共有農戶670戶,以前村裏地坑遍佈、道路狹窄,污水廢水排放在地坑裏,氣味難聞,容易滋生蚊蟲細菌。

穿黃工程:長江與黃河的歷史性“相遇”_fororder_乾淨整潔的街道.JPG

乾淨整潔的街道 

  2018年以來,十里鋪村實施了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通過鋪設污水管網13293米,將各家各戶的污水統一收集到村內處理規模為每日150噸的終端污水處理設施內處理,確保處理後的水質達到二級及以上標準。這不僅有效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環境,也保護了南水北調水源地的水質安全。

  同時,該村整治了村內的地坑和道路,拓寬了村內主幹道,利用處理後的水打造了景觀塘,設置了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處、大舞臺和健身廣場,村民的居住環境得到顯著提升、業餘生活更加豐富。(文/圖 仝瑞勤)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