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新鄉:拔節生長“芯”潮澎湃
2024-06-24 09:21:31來源:河南日報編輯:張雨晴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新鄉:拔節生長“芯”潮澎湃(總編輯走基層·新質生産力19城調研行)

新鄉:拔節生長“芯”潮澎湃

位於中原農谷的神農種業實驗室,致力於解決生物育種領域的“卡脖子”問題。本版圖片均為新鄉市委宣傳部供圖

  食為政首,糧安天下。“糧食”二字重千鈞,2023年河南糧食總産量1324.9億斤,居全國第二,連續7年穩定在1300億斤以上。

  這是糧倉河南的擔當,也是高品質推進糧食生産功能區建設、當好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的使命。從1978年的419.5億斤到2023年的1324.9億斤,每一次糧食産量邁上新臺階的背後,都離不開良種的支撐。如何在有限的耕地上多産糧、産好糧?中原農谷所在地新鄉市深挖種子的潛力,向科技要産量、要産能。

  下一步,怎樣儘快實現關鍵新品種攻關突破?怎樣培育一批堪當新主體重任的種子企業?如何為種業高品質發展營造更好的環境?仲夏時節,記者深入新鄉市調研採訪,探尋該市如何通過種業創新加快推進種業振興,不斷注入“芯”動能。

  實力——審定品種212個,種子基地超百萬畝

  保障糧食安全,如何在“種得優”上實現新突破?新鄉市的回答是:強“芯”。

  6月的豫北新鄉縣,田野流金,麥香氤氳。新鄉縣七里營鎮永昌家庭農場的馬有永激動不已:“有的地塊畝産達到了1400斤!”優質種子又一次給他帶來了驚喜。

  “種地不選種,累死落個空。”有著多年規模化經營經驗的馬有永,深知種子對農業生産意味著什麼。9年前,他開始種植優質強筋小麥品種“新麥26”,優質種子讓他年年都有大收穫。

  2019年,他試種了300畝超強筋小麥品種“新麥45”,畝産又增加了75公斤左右。“選‘新麥45’是優中選優。目前,種子公司、麵粉企業的訂單都來了,且每公斤高出其他品種0.1元。”馬有永高興地説。

  糧食安全,種業先行。種業技術的進步,是農業發展的基礎,也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前提。多年從事小麥品種研究的河南科技學院教授茹振鋼認為,進一步釋放種業的潛力,是農業提升新質生産力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茹振鋼介紹,全國人吃的饅頭中,每8個就有1個使用的是源自新鄉的小麥品種“百農矮抗58”,這個傳奇的小麥品種播種面積佔全國小麥總面積的十分之一。

  據了解,新鄉通過國家和河南省審定的主要農作物品種總數達到212個,僅“十三五”以來就有68個,其中小麥品種40個,位居全省之首,構成了蔚為壯觀的小麥家族。

  其中,優質超強筋小麥新品種“新麥58”,2023年被中農發種業集團公司以1618.88萬元獲得品種生産經營權,轉讓價格刷新了紀錄。同時,新鄉市自主選育的“新麥26”獲河南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據統計,新鄉常年小麥種子基地面積有100萬畝左右,佔全省種子基地總面積的四分之一以上,新鄉種子以品種新、品質純、品質優、色澤好而暢銷,成為黃淮海區域重要的優質小麥種子集散地。

  不只是小麥,如今新鄉市玉米、水稻、棉花等農作物育種創新水準都在全省領先。僅2023年就培育農作物新品種126個,其中大豆新品種“鄭1307”入選農業農村部主導品種(全國僅有8個大豆品種入選)。

  動力——先天稟賦為基,創新驅動發展

  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項技術能夠創造一個奇跡。新質生産力不會憑空而生,離不開創新鏈與産業鏈的耦合。

  新鄉“種業”動力從何而來?

  其實,新鄉農業從來都是“天資優秀、後天努力”的典範。新鄉市地處南北分界過渡帶,是南北物種交叉種植和繁育的優秀試驗場所。

  為此,中國農科院、中國科學院先後在這裡紮根,國家生物育種産業創新中心、神種業實驗室相繼在這裡建成。目前,全市擁有農業領域重點實驗室和技術中心48家、院士工作站4家,加之高校雲集,新鄉具有全國領先的科研優勢。

  憑藉獨特資源稟賦和科技優勢,新鄉種業發展“立足河南,服務全國,面向世界”,有智慧、有實力、有底氣。

  從2018年9月國家生物育種産業創新中心通過國家發改委批復落戶新鄉,到2022年河南省作出在新鄉建設中原農谷的重要決策,聚焦種業科技自立自強,解決育種領域的“卡脖子”問題,新鄉種業創新發展蹄疾步穩。

  在位於中原農谷西區的獲嘉縣,種植大戶徐方子去年種了1200畝大豆。他説:“我們以前都不願意種,雖然大豆市場需求大,但産量太低,畝産200公斤就是一大關。”中原農谷大豆“晶片”的出現讓徐方子改變了想法。去年他種植的大豆新品種“鄭1307”,平均畝産超過300公斤。

  新質生産力的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

  “咱種的‘豫花9326’高油花生畝産近500公斤!”在新鄉市延津縣,親鄰友幫農業合作社負責人蘇祥學説,這一品種花生能讓每畝多産出20公斤花生油。

  原來,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種研究院系統解析了花生脂肪含量的遺傳機制,創制高油新種質169份,最高脂肪含量達到63.83%,創造了國內外花生脂肪含量的最高紀錄。

  截至2023年,中原農谷有37個農作物新品種通過審定,“新麥26”推廣面積在全國超強筋小麥中名列前茅,獲嘉縣“鄭1307”大豆刷新全國高産紀錄,在全球首創抗苯磺隆除草劑的花生新種質……新鄉種業創新成績斐然。

  潛力——鍛長板補短板,向“新”再發力

  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在新鄉調研時強調,要強化種業創新,打造農科“芯”城。作為傳統制種大市,新鄉“種業”如何再攀高峰?

  “一把尺子一桿秤,牙咬眼瞪鼻子聞”,這是20世紀80年代,茹振鋼開始從事小麥育種時的情景。如今技術手段天翻地覆,進入儀器精準鑒定和標記輔助選擇階段,向分子育種階段邁進。

  “春性小麥一年可完成8代繁育,花生可完成4代繁育……繁育水準的躍升,正是源於一批高能級創新平臺相繼建立。”茹振鋼介紹,中原農谷擁有世界一流的智慧溫室和人工氣候室,可全年開展作物育種、表型、病理學等研究。

  新鄉種業的後勁和潛力,蘊藏于廣闊的市場空間和龐大的消費需求;蘊藏于加速把資源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産業優勢。

  不過,種業創新仍存在重品種審定輕場景應用,産業導向不明;重項目實施輕體系建設,資源配置不優;重種子創新輕種業創新,全鏈條創新不足等現象。

  “最大的短板之一是創新要素分散、開放協同薄弱。”中原農谷管委會副主任楊海峰説,這集中體現在産學研用對接難、項目基地平臺人才融合難、協同創新跨界難和社會資本資源進入難等四大難題。

  “小而散”的現狀,不僅妨礙了種業企業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也制約了其承接産業化開發的能力。同時,全國育種科技力量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但其以職稱評審和通過審定為導向,與企業産業化目標存在偏差。

  如何更好實現産學研相結合,育繁推一體化,解決好創新主體錯位問題,融合協同好各方創新要素,成為種業振興的重要課題。

  目前,中原農谷建成了國內領先的農作物高效基因分型、單倍體育種、轉基因與基因編輯、表型精準鑒定等研發平臺,為入駐科研團隊和省內外28家研發機構提供技術服務。

  小麥國家工程實驗室、花生遺傳改良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等22個國家及省部級科研平臺的科研設施得以整合,改變課題組“小、散、全”的科研資源配置模式。

  “種業創新不能僅僅是個體的單打獨鬥,必須更多依靠系統化、體系化的力量統籌推進,才能讓種業更好地插上科技的翅膀。”楊海峰説,下一步中原農谷將探索建立種業科技成果轉化運行機制,培育引進種業經營主體,貫通産學研用,讓更多科研成果轉化為種業生産力。(記者 張學文 趙振傑 胡延徵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永樂)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