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聞   |   城市遠洋   |   原創   |   Hello,河南   |   直觀中國  |   熱點專題    |   文旅   |   金融   |   國際播報   |   豫見國際    
濟源:“小”納米打開“新”世界
2024-06-26 09:53:38來源:河南日報編輯:張雨晴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濟源:“小”納米打開“新”世界(總編輯走基層·新質生産力19城調研行)

濟源:“小”納米打開“新”世界

河南省納米材料中試基地深化政産學研協同創新,推動高校基礎研究成果産業化。牛利永 攝

  新質生産力,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産力。

  作為新材料産業,濟源納米以極“微小”卻又極富張力的特性,創下66億元年産值,入選全省首批戰略性新興産業集群;擁有全國第三個成規模、有實力,河南省唯一的納米材料産業園……在産業變“輕”、企業變“新”、産值變“高”中,納米産業正成為濟源由原材料大市向新材料強市轉型的重要支撐,並帶來産業佈局的萬象更新。

  小納米,打開了怎樣一個“新”世界?納米産業如何能在濟源蓬勃壯大?近日,河南日報報道組走進濟源,探尋納米産業的發展密碼。

  技術“裂變”——太行山下崛起一座“納米城”

  納米有多小?一納米相當於一根頭髮絲直徑的六萬分之一。太行山下,正是這毫釐間的“拓荒”,催生出一座“納米城”。

  6月24日,濟源納米初創孵化園。濟源星翰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實驗室內,研發人員將一根銀線兩端連接至電阻率測定儀,儀錶盤上的數字立馬“跳”到了30微歐姆。

  “這可不是普通的銀線,它是納米銀包銅粉製成的,銀含量比納米銀粉低得多,但導電性一點也不差。”該公司副總經理郭少徵説。

  郭少徵介紹,納米銀粉導電性強,是光伏電池板的關鍵材料。我國光伏電池板産能佔全球80%以上,但納米銀粉高度依賴進口,存在“卡脖子”風險。因此,“降銀化”成為整個行業的迫切需求。

  “我們自主研發的納米級銀包銅,突破了在600納米銅球表面均勻包覆銀的技術難題,打破了國外技術壟斷,並在國內首個實現量産。”郭少徵説,該産品完全可以替代納米銀粉,並將光伏電池板成本降低10%。

  方寸“起舞”改變産業未來。穿行于孵化園,納米科技帶來的衝擊處處可感。

  濟源鴻辛橡膠複合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把改性納米二氧化硅加入天然膠乳,將絮乳成膠時間由20多個小時縮短為十幾秒,使連續煉膠由不可能變為現實。目前,該公司已建成全球唯一的濕法混煉膠連續自動化生産線,混煉過程節能80%以上,産品廣泛應用於高端輪胎生産等領域。

  河南龍興鈦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納米鈦溶膠不僅填補了國內空白,在自清潔、空氣凈化等領域大展身手,還將“納米觸角”延伸到生活日常,製成了除醛噴劑,除醛率高達98%。

  與此同時,更多納米科創力量在這裡加速集聚。

  透明隔熱材料項目即將開工,納米氟化鋁功能材料項目正進行設備調試,聚氯乙烯納米功能色母粒項目已進入生産階段……

  濟源示範區工科局局長李軍華介紹,濟源規劃建設了4000畝的納米材料産業園,分為孵化園、産業園、公共服務平臺和中試基地四部分。目前,孵化園一期、二期項目已竣工投用,三期項目將於今年7月建成投用。園區引進的海博瑞年産20萬噸特種功能納米二氧化硅項目,已創造價值上億元;龍興鈦業氣相法納米二氧化鈦項目,産能佔全國的三分之一以上;投資10億元的濟源星翰太陽能電池導電漿料項目,一年畝均産值超3億元。

  眼前的一切足以説明,隨著納米科技的裂變,濟源納米産業正迎來從1到N的爆發。在納米這條賽道上,濟源無疑走在了全國前列。

  路徑暢通——一粒“種子”成就一片産業“森林”

  濟源納米産業從何而來?報道組懷著探尋之心,來到河南省納米材料中試基地。

  眼前,挺拔的科研樓和試驗車間內活力涌動。而20年前,這裡還是一片空地。

  變化源自2003年。濟源與河南大學共建中試基地,種下了納米産業的第一粒“種子”。

  質疑聲隨即而來——濟源製造業基礎良好,為啥還要花大力氣去培育一個風險較大的全新産業?

  “這是濟源擺脫原有路徑依賴、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産力的一次探索。”李軍華解釋,濟源傳統工業比重大,轉型升級任務重,一直在尋找破題之道。選擇納米,一是它的應用領域廣泛,二是可以導入傳統産業,實現産業轉型升級,且與濟源的産業方向契合。

  在中試基地的建設上,雙方都有遠見卓識。

  “當時,中國納米材料與先進國家存在較大差距,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基礎研究與産業發展存在脫節現象。”中試基地主任李小紅説,中試基地的建立,就是為了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從源頭解決技術服務生産力的問題,讓納米産業真正落地濟源。

  20年過去,中試基地成效如何?

  報道組看到,實驗室的瓶瓶罐罐在基地試驗車間,都變成了各類縮小版的工業設備。而隨著“小試—中試—工程技術驗證平臺”的逐級放大,反應設備的容量也成倍遞增。

  “這就好比平時給10人做飯的廚師,突然間要給100人做飯,可能難以適應。他得先嘗試做20人、50人的量,再到100人規模,這需要一個過程。”李小紅説,中試基地承載著將技術轉化為量産産品的重任,可提前解決批量生産帶來的各種問題,有效降低産業化過程中的風險。

  該基地已先後獲得納米雜化材料應用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河南省批重大新型研發機構等國家及省級認定稱號,目前已擁有授權發明專利105件,專利轉化率超過30%。

  起步早、方向準、基礎實,讓濟源納米産業搶得先發優勢。

  近年來,中試基地集聚效應明顯,吸引了多地“科研天團”來開展納米技術中試和工程驗證。基於納米新技術,濟源已先後孵化出20余家納米材料企業,並於2019年與河南大學再次簽約,共建納米材料産業園。

  如今,濟源納米産業已形成國內唯一的“研發—小試—中試—工程放大—初創孵化—量産”全鏈條發展模式。去年5月,濟源作為河南唯一代表,參加了全國新材料中試平臺研討會並作典型發言。

  小火慢烹——20年耐心“澆灌”千億級産業集群

  一路走一路看,報道組不斷追問:納米産業為何如此青睞濟源?

  採訪中,許多人不約而同提到這個理念:一張藍圖繪到底。

  “我們基地落戶濟源已經20年了,落戶10年後才出産品,這兩年産品才落地形成産業。這是科研固有的規律,科研人員要付出極大的耐心。”李小紅感慨。

  同樣的耐心,在政府的行動中也處處可見。

  過去20年,濟源高度重視政策引導,歷屆政府一任接著一任幹,科學編制發展規劃,分類繪製産業圖譜,專門成立領導小組,出臺産業扶持政策,佈局建設“初創孵化+産業化”全階段發展園區,推動“項目等空間”變“空間等項目”,為産業長遠發展備足了空間。

  育産業要先育環境,濟源怎麼做?

  在平臺建設上,濟源連續5年對中試基地投入支持經費共計2500萬元,接連舉辦4屆納米産業高峰論壇,主動對接高端科技資源,打造各類創新平臺,為納米産業注入源頭活水。

  在産業服務上,濟源遵循“企業要什麼,我們給什麼”。“園區提供的房租免二減三、研發設備有效共享、基金融資支持等幫助,大大降低了公司的前期成本,讓我們能夠全心投入發展。”郭少徵説。

  據統計,目前已有16家納米領域的高校院所和科創平臺、研發機構“牽手”濟源,19個孵化項目已入駐納米材料産業園。

  追溯濟源納米産業發展過程,不難發現:從因地制宜前瞻佈局,到破解産學研對接難題,再到“二十年磨一劍”培育産業生態,新質生産力的發展是個長期過程,必須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保持歷史耐心,封閉保守、習慣性走老路不行,急功近利、忽視規律也無益。可行的辦法是:像濟源一樣,把握客觀規律、持續更新觀念、堅持實事求是,在發展條件基礎上科學謀劃、積極作為、順勢而為,在一步一個腳印的紮實推進中破解難題、實現目標。(記者 萬川明 王昺南 成利軍 河南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趙珊珊)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