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救命錢”撐起民生兜底保障傘——河南省道路救助基金累計墊付突破20億元 救助超4萬人次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這是一份沉甸甸、實打實的民生成績單:2024年8月,由中原農險承辦的河南省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以下簡稱“河南道路救助基金”)墊付資金總量達20.05億元,救助超過4萬人次,服務網點全面覆蓋河南省各縣(市、區),道路救助基金墊付規模與救助人次均居全國前列。
立足省情
創新救助基金河南實踐
遭遇交通事故,肇事車輛逃逸,或者肇事方及受害者無力承擔搶救費用……許多家庭在無情的交通事故意外發生時,面臨高額的醫療費用,常常會陷入手足無措的困境,往往會致使傷者錯失最佳搶救時機,甚至因傷致殘,因傷致亡。此時,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及時墊付的相關費用,常常被人們形象地稱為“救命錢”。
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是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確定的一項社會救助制度,是黨和政府對道路交通事故受害人的一項關愛政策,也是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的重要一環。這項救助制度是為遭遇道路交通事故後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受到威脅的群眾,以雪中送炭方式提供的兜底保障。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採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健全分層分類的社會救助體系。據了解,自2010年在全國率先實施道路救助基金制度以來,河南財政進一步調整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騰出財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將落實道路救助基金制度作為財政服務民生的重要方面,充分發揮基金的民生兜底保障作用,通過重塑管理體制、轉變運行機制、完善制度體系,不斷增強救助工作服務能力,持續提升服務水準,著力打造服務型財政,取得了良好成效。
2010年12月,河南省政府印發了《河南省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試行辦法》,正式設立了河南省道路救助基金。2016年3月18日,中原農險與省財政廳正式簽訂了道路救助基金購買服務合同,在全國範圍內較早探索嘗試“政府+企業”運作模式,成功實現“政府職能轉變、國企履行社會責任、人民群眾受益”的三贏局面。
2018年,河南省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購買服務項目被財政部作為政府購買服務典型案例在全國推廣,為全國道路救助基金管理工作提供了河南方案。浙江、新疆、河北等省份多次來豫交流學習道路救助基金管理工作,成功樹立了“河南路救”這一品牌。
由“跟跑”到“領跑”,八年蝶變,河南道路救助基金運行規模和品質也都實現了飛躍。這一組組數據有力詮釋了道路救助基金新機制帶來的管理效能:自2016年3月至2024年8月,全省累計使用道路救助基金20.05億元。2023年,全省年度墊付資金首次突破4億元,較2016年增長1095%;救助工作效率也逐年提高,搶救費用案均墊付時效由2016年的8.8天,到2019年的6.6天、2023年的2.15天,再到2024年的1.97天。同時,墊付資金追償也得到加強,8年多來共追回資金11.79億元,充分保障了資金的安全運行。
以變應變,協同發力。河南道路救助基金工作快速發展的實踐也充分證明,這樣的新模式契合了道路救助基金的發展規律,順應了轉變政府職能、創新社會管理的發展趨勢。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政府與企業協力共進,讓道路救助基金這項民生政策在切實解決交通事故受害人急難愁盼的問題,增進群眾的安全感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成為傳遞黨和政府對社會特殊群體關愛的重要紐帶和橋梁之一。
中原農險相關負責人表示,一路走來,農險人和道路救助基金共同成長,讓基金資金墊付規模一路攀升至20億量級。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為保障交通事故受害人的生命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貢獻了一份力量,也創新踐行著國企的社會責任和擔當。
民生為要
牢牢撐起生命保護傘
民生連著民心,而生命健康問題是人民群眾最關切的問題之一。道路救助基金工作的開展往往涉及多個單位的溝通和協調。河南道路救助基金髮展過程中,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堅持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民有所求、我有所為,民有所盼、我有所辦,不斷提高道路救助基金這項惠民生、暖民心政策的可及性,著力實現好、維護好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聚沙成塔,從善如流。河南道路救助基金高品質發展的背後,是一個又一個受傷人員和家庭得到及時救助的動人故事,書寫著這份民生答卷上最溫情的篇章。
“感謝道路救助基金的及時救助,感謝醫院的全力救護及交警同志們的高效響應!”在今年3月中原農險承辦河南省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8週年系列宣傳活動上,交通事故受害者家屬廖先生動情説道。廖先生的愛人和孩子遭遇了一場嚴重車禍,肇事司機當場逃逸。得知事故險情,中原農險鄭州六支隊救助基金工作人員主動與院方溝通,為其家人開通救助“綠色通道”,實行挂賬搶救,有效解決了廖先生一家在籌措高昂搶救費用時所面臨的巨大壓力與困擾,幫助其家人轉危為安。相似的救助故事也發生在趙先生身上,趙先生的母親因車禍身受重傷,隨時都有生命危險。中原農險救助基金蘭考服務網點工作人員得知趙先生困境後,迅速行動,幫助趙先生解了燃眉之急,成功挽救其母親的生命。
中原農險自2016年承辦河南道路救助基金伊始,便啟動了“救助網點市縣全覆蓋、救助工作無盲點”攻堅工作,充分發揮其既有的農險佈局優勢。同時,中原農險還不斷與交管、醫療等業務鏈條上的成員單位和相關責任單位深入溝通聯動,通過多年來的深耕細作,省內479家縣級以上醫療機構均可實現救助申請受理和轉院無縫對接。
2023年12月15日,隨著我省道路救助基金向山東省聊城市腦科醫院成功支付兩筆道路救助基金墊付款項,標誌著河南道路救助基金首次實現跨省救助,為全國救助工作的深入開展提供了開拓性探索。
2023年11月17日晚,濮陽市臺前縣新南環路附近,杜某駕駛電動三輪車帶著妻子李某回家時與一輛小型轎車相撞,夫妻兩人受傷嚴重。事故發生後,杜某夫妻被輾轉送至山東省聊城市腦科醫院進行搶救,預計搶救費用超過20萬元。這對於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來説可謂是天文數字。人命關天,中原農險道路救助基金服務網點工作人員克服重重困難,突破地域限制,為傷者開通救助“綠色通道”做好相關對接工作,于受理當天7小時內完成案件審核,並向聊城市腦科醫院墊付杜某夫妻相關搶救款項。在見到道路救助基金工作人員的那一刻,傷者家屬激動不已:“看到你們,我們懸著的心可算是落了下來,沒想到我們在外省救治還能夠申請咱們省的道路救助基金,讓我們感受到了家鄉政府對我們百姓的關愛!”
據了解,8年多來,全省累計救助交通事故受害人4萬人次。其中,是一個個關於生命與希望的溫暖故事,飽含著重獲新生的欣喜與感恩,飽含著所有參與者的大愛。被救助者中,既有超過百歲的老人,也有出生才4天的嬰兒,一筆筆“救命錢”如及時雨一樣讓交通事故後的困難群眾得到及時救治。這樣的故事,是河南道路救助基金8年多來不懈努力的見證,更是對“生命至上、以人為本”理念的生動詮釋,充分體現出黨和政府對於生命的尊重和對民生的關懷。
扶危救急、主動作為、高效服務、暖心關懷,在救助過程中,相關單位和工作人員把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體現在及時解決事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的每項工作和每個細節中。
道路救助基金作為一項體現家國大愛的社會公益事業,不僅溫暖著受助群眾的心,也通過鮮活的真實案例傳遞著真善美、傳播著正能量,樹立了良好的社會形象。8年多來,全省市縣道路救助基金服務網點共收到群眾贈送的錦旗500多面,這一份份沉甸甸的榮譽,無疑是社會各界對其積極貢獻與高效服務的高度認可與讚譽,充分彰顯了道路救助基金在構建更加和諧、公正、有溫度的社會保障體系中的核心價值與不可或缺的作用。
面向未來
全面服務高品質發展
河南道路救助基金成立以來,河南省財政按照“屬地救助”原則實施分級管理、分工負責的管理模式,強化市縣政府的救助主體責任。目前,全省各地已普遍建立道路救助基金領導小組或聯席會議制度,由財政部門牽頭抓總,各成員部門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形成上下聯動緊密、部門協同有力的工作機制,共同編織了一張覆蓋廣泛、響應迅速的救助網絡,實現了事故發生地及轉院接收地的全流程貫通,為“應救盡救”提供有力保障。
面向未來,河南道路救助基金將始終秉承高品質發展理念。省財政廳相關負責人表示,立足河南省道路救助基金髮展的新階段,將進一步完善道路救助基金運行管理機制,加強部門協同配合,推動河南省新修訂的道路救助基金管理辦法更好落實落地,著力提高道路救助基金政策的可及性,切實兜住兜準兜牢道路交通事故受傷人員生命安全和健康底線,為建設更高水準的平安河南貢獻財政力量。
作為承辦機構,中原農險相關負責人也表示,2023年河南省新修訂的道路救助基金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對道路救助基金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對於更好開展承辦工作,要求各服務網點以公司“四優四強”標準為指引,建設“運轉優、基礎強,管理優、業務強,作風優、隊伍強,思想優、文化強”的救助服務團隊。
成就屬於過去,未來仍需奮進。站在墊付資金總量20億元的新臺階上,中原農險將結合基金髮展情況,持續推動承辦業務的高品質發展。具體而言,接下來的工作將把握“準”,強化結果導向,統籌推進年度工作目標落實;著眼“新”,激發質效提升活力,主動改革創新發展機制;立足“穩”,強化合規經營,健全合規內控體系建設,全面推動道路救助基金承辦業務再上新臺階。
發展向前,民生向暖。小康夢、強國夢、中國夢,歸根到底是老百姓的“幸福夢”。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既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也是現代化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道路救助基金歷經發展,已經成為河南老百姓信得過、靠得住的惠民之舉,讓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
悠悠民生事,枝葉總關情。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項長期工作,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5週年,也是實現“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的關鍵一年,道路救助基金只有在服務高品質發展的進程中,才能實現自身高品質發展。參與河南道路救助基金工作的部門和企業,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相關部署要求,改革創新,勇於擔當,為保障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維護社會穩定作出新的更大貢獻。(李澎 侯雨萌)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