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玻璃智慧化生産線高速運轉。 邵群峰 攝
柘城縣金剛石研發企業所生産的培育鑽石産品。 宋振豪 攝
圖① 員工在柘城縣(河南)業達峰新材料有限公司生産車間加工培育鑽石。 張子斌 攝
圖② 集美數智産業園工人正趕訂單。 韓際東 攝
圖③ 河南瀚斯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研究人員正研發新品種。 本報資料圖片
力量鑽石科技創新中心暨産業園。 本報資料圖片
製造業被視為“立市之本、強市之基”。在商丘,“産業興商”,一路向“新”。
在扛穩扛牢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商丘市聚焦建設對外開放橋頭堡、樞紐經濟新高地,圍繞新型工業化,高位嫁接傳統産業、搶灘佔先新興産業、前瞻佈局未來産業,聚力提升産業基礎高級化和産業鏈現代化水準,積極發展和形成新質生産力,全力構建“3+4+N”製造業高品質發展現代産業體系,奏響新型工業化拔節生長的最強音。
逐“質”而行 傳統産業向“新”提速
傳統産業既是商丘現代化産業體系的底座,也是形成新質生産力的基礎。
9月5日,記者走進位於睢縣高新區的中喬(河南)體育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看到,成型製鞋智慧生産線上的多組機器人工作站正精準地進行3D離線軌跡生成、智慧涂膠、智慧噴處理劑、智慧壓底等多項工藝。旁邊的工作人員,只需按下電鈕,機械臂就按照設定好的程式切割好鞋材。
“智慧裝備生産線較傳統製鞋生産線,可節省電能及膠水等耗材使用量近40%,良品率達99%以上,日均産量可達1.7萬雙運動鞋,有效解決了企業用工壓力,降低了企業生産成本,提升了産品品質和生産效率。”中喬(河南)體育有限公司總經理鄒銀芳説。
企業還是那家企業,産品還是那個産品,因為有了技術加持,産業迭代升級煥發出新生機。睢縣製鞋産業的成功實踐,只是全市傳統産業改造升級的一個縮影。
據悉,商丘現擁有41個工業門類中的35個,傳統産業産值佔比超40%。老樹如何開出新花?
商丘傳統製冷裝備産業給出了自己的答案:製冷裝備産業引進了冷熱聯供和新能源裝備項目,發展二氧化碳製冷替代傳統氟利昂製冷技術,向綠色裝備製造轉變;引進的製冷壓縮機等核心配件生産線項目,填補了産業鏈關鍵環節;引進的氣凝膠等新型隔熱材料生産項目,替代傳統低品質隔熱材料,向高端化延伸。
作為民營經濟大市,商丘立足中小企業量大面廣的實際,積極推動工業企業升規入統,建立工業企業小升規重點培育企業庫,已納入培育庫企業273家,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9家。同時,加強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已擁有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61家、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8家、省製造業“單項冠軍”企業12家。一批“含新量”“含金量”更高的中小企業正在加速崛起,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數字助力 智慧製造加“數”前行
數字化,是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引擎,也是“産業興商”的“關鍵一招”。
在商丘集美數智産業園5G手機主板生産線,每隔幾十秒,一塊貼滿2000多個元器件的手機主板就從貼片機裏送出,然後由傳輸帶運送到測試環節軌道上,由檢測人員通過射頻檢測設備對每個産品進行嚴格的出廠質檢。
“我們現在主要生産的是5G智慧手機主板與藍牙耳機的主板,每天的産能大約100萬片,良品率達到99.6%。”商丘集美數智産業園常務副總經理葛韶猛介紹。
無獨有偶,作為商丘高新技術重點龍頭企業,商丘北航星空創新園以數字經濟為主導方向,搭建“AI數據加工平臺”“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應用平臺”“無人機5G空巡平臺”,推動大數據相關服務創新,2024年6月成為全省首家省級數據標注基地。
“數”“智”引領創新,共赴星辰大海。近年來,商丘市出臺了《商丘市實施數字化轉型戰略實施方案》《商丘市新一代人工智能産業創新發展行動計劃》,紮實推進以人工智能為引領的數字化轉型,深入實施“一轉帶三化”行動計劃,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以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融合為主線,以智慧製造和工業互聯網為主攻方向,積極推動數智賦能産業轉型和新型智慧城市建設等行動,加快構建新型數字基礎設施體系,持續優化數字生態,廣泛開展“企業上雲”行動,不斷提升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水準,全力打造引領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數字引擎”。
這裡創造了全國最薄的鋁箔,0.0045毫米;這裡建設了國內首條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二代浮法玻璃智慧生産線,實現光伏應用浮法玻璃2毫米系列産品的穩定生産;這裡3C終端結構件精密加工工藝征服很多國內大廠……以“新”求“變”,商丘市持續深入開展以數字化驅動傳統産業革故鼎新,推動了企業、産業、産業鏈、産業生態加“數”前行。
創新驅動 “雙向奔赴”共贏未來
在力量鑽石科技創新中心暨産業園區,六面頂壓機火力全開,“熱辣滾燙”的生産場景異常壯觀。總投資30億元的力量鑽石科技中心(一期)是世界最大的培育鑽石單體生産車間。
2023年,力量鑽石聯合河南省科學院、商丘市科學院、河南工業大學、河南理工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鄭州研究院,成功申報獲批了河南省培育鑽石産業研究院,填補了商丘市“省級産業研究院”的空白。
去年以來,商丘市科學院紮實推進校地合作、平臺建設、專家智庫、成果轉化等各項工作,為商丘企業科技創新提供了“智力”支撐。去年9月,市政府與河南工業大學簽署了共建“商丘市産業發展研究院”協議,被九三學社河南省委授予“九豫科創戰略合作實踐基地”,為更好服務産業創新提供了有力保障。今年4月,市政府與省科學院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就融入環省科學院創新生態圈建設、建立“院市會商”機制、共建高能級科技創新平臺、聯合引育高層次人才等達成了合作。推進了省科學院與民權縣共建“民權製冷裝備産業技術研究院”。8月30日,在中原量子谷科技成果項目發佈會上,促成了省科學院分別與睢陽區人民政府、河南瀚斯作物保護有限公司簽署合作意向書。
為強化需求對接,提升服務企業創新的精準度,商丘市迎來了一場又一場技術與産業對接活動。圍繞食品、超硬材料、生物醫藥等領域,組織河南工業大學專家教授30人次,先後召開了産學研合作對接會、成果發佈會、項目申報座談會,發佈科技成果100多項,促成合作項目7項。同時,組織河南省科學院化學所、材料研究院、鐳射製造研究所等的14名專家召開了技術合作洽談會;依託“商丘專家智庫”舉辦科技創新發展交流會,邀請生命科學與健康、先進製造、信息與智慧等領域的300多名商丘籍專家教授與企業交流對接,現場發佈科研成果30余項。圍繞“9+24”産業鏈群,商丘市科學院深入企業開展常態化調研,堅持“政府圍著企業轉、企業有事馬上辦”,不斷強化市科學院與企業之間的緊密聯繫,幫助企業攻克了一批“卡脖子”技術難關,解決了制約産業發展的關鍵性技術難題。
此外,商丘緊緊圍繞落實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建設高能級創新載體,打造高標準創新平臺,不斷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建設,全面做好科技創新各項工作,全力激活高品質發展新動能。全市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達到182家,全市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活動覆蓋率達到71.3%。全市科技企業與鄭州大學、重慶大學、中國科學院、河南省科學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實現深度合作,一批優秀科技成果成功轉移轉化。其中,力量鑽石和美蘭生物兩項案例成功入選“河南省十大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優秀典型案例”。
高校科研院所和商丘企業的“雙向奔赴”,帶動一批原創性、顛覆性創新研究項目落地實施,推動了一批科技成果加速從實驗室走向生産線,為新質生産力發展提供了“溫床”。
如今,商丘正以科技帶産業、園區興産業,在以新質生産力打造高品質發展新優勢的道路上不斷向前。(記者 李鳳虎 劉夢珂)
專家點評
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産業體系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及時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産業和産業鏈上,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培育壯大新興産業,佈局建設未來産業,完善現代化産業體系。近年來,商丘市聚焦聚力現代産業體系建設,進一步在厚植新動能新優勢中培育新質生産力。
傳統産業走好“轉型路”,實現直道加速。發展新質生産力不等於忽視、放棄傳統産業,抓好傳統産業發展才能先立後破。商丘市錨定“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轉型方向,引導傳統産業向高新技術産業變革,培育壯大各縣(市、區)“一主一副”産業鏈,加快製冷設備、服裝製鞋、食品加工等支柱産業的“三化一改”,以數字化集成的製造服務提升價值鏈。
新興産業制勝“新賽道”,實現“彎道超車”。商丘市聚焦戰略前沿性和爆髮式增長潛力領域,圍繞有基礎的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四大新興産業,厚植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基礎,打造一批優勢互補、結構合理的新增長引擎,形成強勁發展新動能。
未來産業下好“先手棋”,實現“換道競爭”。商丘市按照“優中培精”“有中生新”“無中生有”三大路徑,因地制宜,重點培育前沿新材料、生命健康、氫能與儲能、元宇宙等未來産業,被定為全省未來産業重點佈局的碳基新材料産業基地和生命健康産業基地。
當前,商丘市進入了産業向“新”向“綠”轉型期、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正處在厚積薄發、爬坡過坎、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是現實所需,更是未來所向。商丘市今年上半年GDP增速與全省持平,高新技術産業、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23.1%、19.3%,固定資産投資增速達14.2%,經濟增長之“量”、轉型之“效”、發展之“質”都交出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市委、市政府新一屆領導班子思路開闊、理念先進、開拓奮進,幹部現代化建設能力正逐步提高,錨定加快建設對外開放橋頭堡、樞紐經濟新高地的奮鬥目標,正在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商丘實踐絢麗新篇章。(商丘市委黨校市情研究中心副教授 李炎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